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并不积极,完成作业的效果甚微。鉴于这一情况,作者对如何改进小学生语文作业进行了思考,指出,教师设计作业不仅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实际操作性,而且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趣味化 层次化 自主化
隨着新课程的日益推进,我们对于作业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语文老师除了在教学方法上研讨创新外,在作业的设置上也动了不少脑筋。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一直在思考学生的作业问题:当前的语文作业,学生天天在做,老师也天天批改,可以说都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可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这两者之间和谐吗?学生对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满意吗?这当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果要改进小学语文作业,又该从何做起?
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逐步摸索总结,认为作业设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设计作业趣味化
学生怕做作业基本上是因为练习形式千篇一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激活肢体的状态。而学习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才会消化。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想去完成的“冲动”。
1.朗读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每天要坚持练习几分钟的朗读。这种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质。
2.画画作业
在一些学习写景课文时采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如学完《拉萨的天空》,我让学生画一画拉萨的天空,同学们感兴趣极了,有几位学生还画出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他们的画在学校艺术节大赛中居然获了一等奖。
3.手工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课文时,都可以布置小制作和小实验的作业。在教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我让同学们回去做一做他们自己的第一个听诊器,结果,第二天52位学生交给我51件作品,三分之二的人做得相当出色。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动手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4.想象作业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注重布置相应的练习,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小露珠》一文时,文中讲到第二天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就要消失,它却笑盈盈地与大家告别。我就此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她为什么还笑盈盈地呢?大伙与小露珠会怎样告别呢?让学生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作业,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5.表演作业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课文必须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表演能力。如教学《三袋麦子》、《哪吒闹海》、《小稻秧脱险记》等课文都可采用表演形式,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分清作业层次化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如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等,由于受到先天条件、后天因素的诸多影响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教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他们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完《庐山云雾》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1)默写词语。(2)背诵课文。(3)收集写庐山的文章或庐山的风景画。(4)查找并背诵古人写庐山的诗。(5)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两至三项来完成。基础好的学生,前两个作业课文没上完他们已完成了,于是就把时间花在查找、背诵、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最后出示层次作业:爱读书的你,阅读《詹天佑》一书;爱参观的你,参观詹天佑纪念馆;爱诵读的你,有感情朗读《詹天佑》的剧本简介。拓展学习激发了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三、注重学生自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牛郎织女》的课后练习第4题为:“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选一个你熟悉的讲给别人听。”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民间故事,与同伴交流分享,给学生一节课,自由发挥演讲,与全体同学共享故事情节。又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我让学生演示乌鸦叼石子喝水的过程;小学生都喜欢养养小动物,学了《蚕宝宝》一课,许多孩子都养了蚕,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了《一粒种子》后,我让学生自己也种下向日葵的种子,每天浇水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写观察日记。例如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学完后,结合学校特色,让学生根据现代诗的特点仿写。有些同学写道:“我们爱你——京剧的唱念做打,武术的刚柔并济,书法的飘逸,水墨画的淡雅,唐诗的精炼,宋词的缠绵。”春游回来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记录活动,有同学写道:“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大手牵着小手,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锅铲叮叮当当,奏响了野炊歌谣,柳絮簌簌轻扬,钻进孩子们的怀抱。”学生们由于付出了心血,还认真观察了动植物的特点,因而感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既完成了作业,又增长了知识,还增强了兴趣。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使学生有了热情参与的期望。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不仅按时完成,而且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即使学生某天由于其它作业多、家中有事不能完成,我也不责怪,只要学生在交来的空白作业本上写明事由就行。
四、实践操作化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丰富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一些教师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3》完成作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之前,我让学生先去了解非常熟悉的家乡闻名小吃“水豆腐”。先规定实验内容,请学生先回去吃一样“小吃”,例如“臭豆腐”“拌面”……亲自去体验去感受。调动多种感官,习作自然就生动、具体。例如,教学《节日的大街》一课时,我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节日大街的景象。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从而不仅能获得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得到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趣味化 层次化 自主化
隨着新课程的日益推进,我们对于作业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语文老师除了在教学方法上研讨创新外,在作业的设置上也动了不少脑筋。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一直在思考学生的作业问题:当前的语文作业,学生天天在做,老师也天天批改,可以说都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可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这两者之间和谐吗?学生对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满意吗?这当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果要改进小学语文作业,又该从何做起?
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逐步摸索总结,认为作业设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设计作业趣味化
学生怕做作业基本上是因为练习形式千篇一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激活肢体的状态。而学习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才会消化。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想去完成的“冲动”。
1.朗读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每天要坚持练习几分钟的朗读。这种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质。
2.画画作业
在一些学习写景课文时采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如学完《拉萨的天空》,我让学生画一画拉萨的天空,同学们感兴趣极了,有几位学生还画出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他们的画在学校艺术节大赛中居然获了一等奖。
3.手工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课文时,都可以布置小制作和小实验的作业。在教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我让同学们回去做一做他们自己的第一个听诊器,结果,第二天52位学生交给我51件作品,三分之二的人做得相当出色。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动手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4.想象作业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注重布置相应的练习,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小露珠》一文时,文中讲到第二天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就要消失,它却笑盈盈地与大家告别。我就此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她为什么还笑盈盈地呢?大伙与小露珠会怎样告别呢?让学生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作业,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5.表演作业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课文必须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表演能力。如教学《三袋麦子》、《哪吒闹海》、《小稻秧脱险记》等课文都可采用表演形式,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分清作业层次化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如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等,由于受到先天条件、后天因素的诸多影响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教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他们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完《庐山云雾》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1)默写词语。(2)背诵课文。(3)收集写庐山的文章或庐山的风景画。(4)查找并背诵古人写庐山的诗。(5)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两至三项来完成。基础好的学生,前两个作业课文没上完他们已完成了,于是就把时间花在查找、背诵、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最后出示层次作业:爱读书的你,阅读《詹天佑》一书;爱参观的你,参观詹天佑纪念馆;爱诵读的你,有感情朗读《詹天佑》的剧本简介。拓展学习激发了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三、注重学生自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牛郎织女》的课后练习第4题为:“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选一个你熟悉的讲给别人听。”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民间故事,与同伴交流分享,给学生一节课,自由发挥演讲,与全体同学共享故事情节。又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我让学生演示乌鸦叼石子喝水的过程;小学生都喜欢养养小动物,学了《蚕宝宝》一课,许多孩子都养了蚕,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了《一粒种子》后,我让学生自己也种下向日葵的种子,每天浇水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写观察日记。例如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学完后,结合学校特色,让学生根据现代诗的特点仿写。有些同学写道:“我们爱你——京剧的唱念做打,武术的刚柔并济,书法的飘逸,水墨画的淡雅,唐诗的精炼,宋词的缠绵。”春游回来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记录活动,有同学写道:“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大手牵着小手,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锅铲叮叮当当,奏响了野炊歌谣,柳絮簌簌轻扬,钻进孩子们的怀抱。”学生们由于付出了心血,还认真观察了动植物的特点,因而感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既完成了作业,又增长了知识,还增强了兴趣。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使学生有了热情参与的期望。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不仅按时完成,而且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即使学生某天由于其它作业多、家中有事不能完成,我也不责怪,只要学生在交来的空白作业本上写明事由就行。
四、实践操作化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丰富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一些教师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3》完成作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之前,我让学生先去了解非常熟悉的家乡闻名小吃“水豆腐”。先规定实验内容,请学生先回去吃一样“小吃”,例如“臭豆腐”“拌面”……亲自去体验去感受。调动多种感官,习作自然就生动、具体。例如,教学《节日的大街》一课时,我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节日大街的景象。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从而不仅能获得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得到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