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和足部创面九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一次性修复手、足部多个创面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对9例手、足部多个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设计以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其中2例为足部创面,7例为手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6.0 cm×3.0 cm~ 12.0 cm×8.0 cm. 结果 8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1个月后瘢痕愈合,随访5~21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4例外观略显臃肿、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修复足部者,术后行走活动不受限.7例修复手部者,5例手指伸屈活动良好,2例皮瓣边缘出现瘢痕挛缩影响手指背伸,经二期瘢痕改形后手指功能改善.腹部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无不适感觉. 结论 游离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可一次手术完成多处皮肤缺损创面覆盖,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修复手、足部创面的较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是广东省北部规模最大、技术及设备最精良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2年中国地级市医院竞争力百强榜排名第十五、广东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汕头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全院床位设置2500张。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小隐静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采用吻合小隐静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0 cm×5 cm,最小5 cm×3 cm,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层皮片游离植皮. 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 ~ 12个月,16例皮瓣血运良好,外观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背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手背9例,示、中指背3例,中、环指背3例,皮肤缺损面积2.5 cm×3.6cm~5.0 cm×9.0 cm,均合并骨或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3.9cm~5.5 cm×10.0cm.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
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2014年编排规范项目变更的通知》(医社发[2013]18号)精神,本刊2014年编排规范调整如下,自2014年1月1日(第一期)开始执行,请作者投稿时注意。
期刊
目的 总结指端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指端皮肤缺损69例,应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带双侧指神经血管束的推进皮瓣、鱼际皮瓣、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指背筋逆行岛状皮瓣、邻指皮瓣修、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6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两点分辨觉为4 ~7 mm,供区无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Micro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配合生物防粘连膜、结合功能锻炼的整套防粘连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6指指深屈肌腱止点(或近止点)处断裂的病例,以锚钉重建其止点以重建手指的屈曲功能,术中以生物防粘连膜置于远位指间关节处包裹屈肌腱防止术后粘连,术后早期即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后,手指屈曲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12个月,根据Geldmacher评分
期刊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成都现代医院及成都新现代手外科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定于2014年10月15—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21(国)]及成都市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成都市第二届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01]。内容包括:(1)四肢、头颈及躯干尸体解剖。(2)微小血管
期刊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从2011年3月至7月,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培养法进行SD大鼠BMSCs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联合组(D组).SCI后
目的 探讨前臂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复发性肿瘤根治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手部复发性肿瘤患者6例.其中腱鞘巨细胞瘤3例(1例为指背和腕部多发),纤维肉瘤2例,血管瘤1例.6例患者均行保肢治疗,采用局部广泛切除,术中及术后病理切片切缘无肿瘤细胞.切除后遗留创面皮肤缺损范围1 cm ×2 cm ~3 cm ×4 cm.采用指掌侧总动脉穿支皮瓣3处,尺动脉穿
2006年11月至2012年3月,作者对11例患者根据自行首创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设计方法切取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7 ~ 54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钢管挤伤1例,礁石挫伤1例.7例小腿下段胫前皮肤缺损并骨外露,2例小腿后方皮肤缺损并跟腱外露,2例为内踝皮肤缺损并骨外露.创面范围4 cm×6 cm~9 cm×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