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赣鄱垂青史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殉难已经80年了。每当我们想起这位革命先驱者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形象,不禁肃然起敬,深受感动和鼓舞。反动军阀虽然夺去了赵醒侬的生命,可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功绩却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正如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第175期载文所说的那样:“醒侬同志的精神——革命精神,是永久永久在我们面前活着的!”
  
  反帝反封建的勇猛战士
  
  赵醒侬原名性和,1899年出生于江西南丰县城一个贫苦的裁缝家庭。还在家乡县立高小读书时,他就经常表现出求光明、行正义的胆识: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他在全县第一个剪掉辫子;每遇纨绔子弟仗势欺人,他总是挺身而出,为贫寒同学打抱不平。后因家境日益穷困,高小尚未毕业的他不得不辍学,开始了远赴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学徒生涯。失学、流浪、做小伙计,一路的苦与痛都印在了他心中。1920年10月17日,他在《上海伙友》第2期上发表的《谢谢胡适先生一句话》这篇文章就有过真切的记述:“我生在这种万恶社会,从小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我长了二十多年,就过了二十多年的非人生活。”
  和自己一样受苦受压的人们何时才能驱逐那无边的黑暗,迎来冉冉东升的红日?就在赵醒侬苦苦思索的时候,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在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倍受鼓舞的他看到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曙光、劳苦大众的希望,决心“还本来面目,真的人生,努力、奋斗,往光明路上去做人!”从这时起,他毅然将原名“性和”改为“醒侬”,以示自己决心唤醒民众起来斗争的坚强信念。不久,他即加入广大工商伙友自己的组织——上海工商友谊会,并主动担任该会的日常工作。
  赵醒侬非常珍惜“为工商伙友谋幸福、谋大团结”的这个机会。可当时的上海工商友谊会还为改良主义思想所主导,伙友们只关心自身经济利益的改善,对庆祝民国双十国庆日等政治类活动不热心、不行动。对此,深不以为然的赵醒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我们先烈赴汤蹈火,骨肉横飞,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年年庆祝这个可悲可泣,可歌可舞的胜会……我们伙友还在千钧压力底下,想动也不动起来,一盘散沙,没有团结。难道我们伙友不是中华的国民?难道我们不是黄帝的子孙?难道我们甘心做凉血动物只肯雌伏而不动?”在翌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会上,他再次疾呼:“伙友们团结起来,改造社会!”
  在团结广大工商伙友进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斗争坚决、作风勇猛的赵醒侬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陈独秀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接触。1921年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在这里,他深入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资本论入门》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赵醒侬“便是在艰难辛苦的革命工作中过活了”。
  
  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
  
  赵醒侬光荣地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时候,江西最早的革命社团——“改造社”的组织者袁玉冰、九江南伟烈大学“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发起人方志敏也先后来到上海寻求革命真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江西这三位最杰出的青年很快就相识、相知了,赵醒侬还亲自介绍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冬,受中共中央委派,赵醒侬与方志敏一同回到江西,开展革命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到南昌后,他们在袁玉冰的积极参与下,以江西改造社为基础,创办了第一个革命据点——南昌文化书社,专门“贩卖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革命书报”。这以后,赵醒侬以书社为家,坚持不懈地向青年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其间,刘拜侬、刘五郎、刘修竹、陈之琦、赵履和等五位向往革命、渴求新知识的青年知识分子相继被吸收为青年团团员。1923年1月20日,赵醒侬在南昌文化书社召开团员会议,正式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后改为南昌地方团)。
  江西地方团的成立,是赣鄱大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江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得到党、团中央的直接领导。此后,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等又乘势而上:组织“民权运动大同盟”,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团组织吸收新团员;将南昌以外的九江、饶州、丰城三地列为青年团的重点发展区域;“把改造社的《新江西》季刊及《青年声》周报,作为宣传我们主义的刊物”。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令北洋军阀当局惊恐万状。1923年3月,江西督军蔡成勋下令逮捕了袁玉冰等人,并通告取缔了“民权运动大同盟”、“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南昌文化书社”。在军阀侦骑的搜捕下,赵醒侬、方志敏也被迫撤离了南昌。然而,反动军阀的暴行,并不能阻挡革命运动的发展,反倒促进了全省青年的进一步觉醒。正如赵醒侬向中央的报告所说:“反动军阀的查抄、逮捕虽然使我和拜侬、志敏先后出省,但可以告慰的就是这件事唤醒了好多青年,……千百万的传单还没有这样大的效果呢!”
  1923年10月中旬,出席在南京召开的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赵醒侬再度返昌,并很快重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到年底,赵醒侬又扩展成立了四个团支部(南昌三个,九江一个),发展新团员30余人;创办了团地委机关刊物——《红灯》;他的亲密战友、被关押了8个月之久的袁玉冰亦被营救出了狱。
  在革命形势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中,方志敏、陈赞贤、邹努、朱大贞、傅清华等优秀团员相继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5月,经过中共中央批准,肩负领导全省革命斗争重任的党组织——中共南昌特别支部成立,赵醒侬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干事。
  
  江西大革命运动的卓越领导者
  
  1924年1月,赵醒侬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次大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大会的决议,赵醒侬在担负创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使命的同时,还领受了筹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任务。
  江西军阀当局同样视国民党为“赤化党”,严格禁止其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赵醒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通过创办“明星书店”和“黎明中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是年3月,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正式成立,临时党部7个委员中有5人为共产党员,赵醒侬任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随后,他亲赴赣江西岸和南浔铁路沿线等交通要道地区,先后建立了九江、南昌、吉安、弋阳、鄱阳、永修、万安等十多个以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为主的市县党部,大大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江西的形成。
  在发展各级组织的同时,赵醒侬非常重视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还在重建南昌团地委的进程中,他即调查分析了江西瓷业工人、煤矿工人、小车夫以及铁路工人、电厂工人、火柴厂工人的状况,制定了发展工人运动的方案。1924年4月,他先后在南昌组织了“铅印工会”、“海员工会”和“店员工会”,在九江成立了“铁路工会”和“码头工会”,并相继领导了南昌印刷业全行业大罢工和九江日清码头工人大罢工。上海五卅惨案后,他当即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成立了“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捐款和抵制仇货运动。这其间,他还深入南昌郊区的扬子洲,向广大的贫苦农民宣传党的减息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领导成立了江西第一个农民协会——扬子洲农民协会。
  赵醒侬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的革命大局。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离粤北上后,他即时跟进,发动和领导江西人民深入开展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运动。仅月余,国民会议江西促成会及九江、吉安、临川、弋阳、景德镇等地的分会相继成立。赵醒侬卓有成效的工作再一次受到全国人民的注目。正如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1月17日报道的那样:“江西国民会议促成会自由50余公团组织以来,得中山先生特派宣传委员赵干(即赵醒侬,笔者注)佐治其间,进行极猛,凡前未加入之各公团,函请加入者,日必数十起,又忙于应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来,赵醒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第一时间成立“江西国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会。尔后,他冲破军阀方本仁的重重阻挠,全程主持了全省性的公祭活动和追悼大会。这期间,他组织党团骨干向群众散发了大量的孙中山遗像、遗嘱、著作和国民党“一大”宣言等宣传品;他还采用“四季调”、“莲花落”等曲艺形式,请说书艺人广为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和“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等主张。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追悼活动,“是做得比较广泛而深入的,唤起了江西广大群众对国民革命的认识和同情。”
  
  大革命以来江西为人民捐躯的第一人
  
  江西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北洋军阀的恐惧和仇视。1925年12月7日,赵醒侬在前往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途经牛行车站时,被江西督办方本仁指派的军警逮捕。赵醒侬始终坚贞不屈,他一再嘱咐狱中的战友:万一自己牺牲,留在南昌工作的同志要继续奋斗,决不能与反动势力妥协。
  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赵醒侬仍不肯隐蔽、撤退,他对同志们说:“我负有责任,不能离开南昌。”1926年3月19日,他不顾再次被捕的危险,坚持在省党部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讨论和研究了争取国民革命军取道江西出师北伐的问题,并通过了反对奉直军阀的宣言。会后,他亲自动员和布置省党部的青年团员、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返回本籍地,广为筹组宣传、谍报、运输、向导和慰问等小分队,以迎接和支援北伐军入赣。
  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出师北伐不久,便在江西两翼的湖南、湖北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时,已取代方本仁成为赣军总司令的邓如琢狗急跳墙,对江西境内的革命力量开始了更为疯狂的镇压。8月10日,正抱病在“明星书社”处理公务的赵醒侬第二次被捕。不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被查封,党部成员及所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亦遭通缉。
  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毒刑拷打始终憾不动赵醒侬的气节与斗志。9月初,高歌猛进的国民革命军直逼南昌。眼见末日将近,丧心病狂的邓如琢遂以“宣传赤化,图谋不轨”的罪名,于9月16日将赵醒侬秘密杀害。
  血染赣鄱垂青史。赵醒侬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一生,赢得了全国人民无比的景仰。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誉他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呈文评价道:“赵同志只知尽忠于党,不图稍利于己,无偿典衣节食,以充党费,以是赵同志,益得党员信仰。”人民英雄方志敏亦曾深情地回忆:“在江西,他是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运动的第一个牺牲者!”
  80年过去了,当年的劳苦大众早已翻身作了主人,先烈们无限向往、憧憬并为之奋斗牺牲的共产主义事业也已是硕果累累了。饮水思源,江西人民永远记住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赵醒侬!
  责任编辑梅宏
其他文献
[摘要]用基层民主制度为“保先”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在“保先”长效机制建设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使二者相得益彰、双赢双进,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理论课题。  [关键词]基层民主 长效机制 民主参与  [作者简介]曾志伟(1979—),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04级硕士研究生。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进行包括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建设,而健全的党内民主
期刊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决不料百年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  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原来,毛父于1920年1月去世时,长子泽东尚在北京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利用E-mail功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探讨了利用E-mail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强调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E-mail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杨克平(1970—),男,武汉工程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讲师。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
期刊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支长征时间最长的部队,它就是举世闻名的肖克、王震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也即后来的三五九旅。它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中长征出发时间最早,比中央红军大部队整体转移提前了两个月,而胜利完成长征全过程又比中央红军整整晚了一年时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长征的先遣队    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被迫长征。  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
期刊
想知道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吗?请听甘祖昌遗孀龚全珍老人娓娓道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甘祖昌离开我已经二十个年头了。二十年来,将军当农民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多少次睡梦中,我看到他那一身农民装束:腰扎白布带,一双赤脚,裤腿高挽,肩扛锄头,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田头地里和群众中间……  斯人虽已去,英名留人间。如今,他的名字伴随着他的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事迹依然在广大
期刊
[摘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初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受挫的历史过程,可以发现,领袖的人个意志可以通过集体决策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但这种影响和左右的实现决非仅取决于领袖个人意志的随意决断和强力推行,而是有着非常复杂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包产到户 体制调整 决策机制    建党以来,中共一贯主张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要求“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都要在适当的集体中经过充分的讨论
期刊
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之一    [编者按]八十年前爆发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两大历史事件。本刊“图画党史”栏目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这两大起义的情况,以志纪念。        1927年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
期刊
[摘要]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关键词]“AB团” “富田事变” 教训和启示    一、“AB团”的由来和解体    “AB团”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右派的一个反共组织,其全称为“AB团反赤团”,AB是“反布尔什维克”的英文缩写。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为了破坏江西的工农革命军运动,夺取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江西国民
期刊
罗焕南被当作“AB团分子”误杀的故事,是发生在70余年前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扼腕叹惜。故事人物罗焕南,恐怕在江西党史界无人不知。  历史证明,中央苏区并没有所谓的“AB团”组织,实际上是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下,严刑逼供的恶果。罗焕南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投身革命,22岁参加中国共产党,27岁死于肃反,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死于肃反误杀。所不同的是,别的同志都早已平反昭雪,
期刊
1960年,中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之际,苏联方面又因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在这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陈毅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此诗正是这位元帅诗人一生刚直不阿、襟怀坦白的生动写照。只是七年后诗人陡遭厄运,蒙冤受辱,终积郁成疾,冥冥中竟与诗境暗合,怎不令人唏嘘感叹!  无独有偶,1961年,毛泽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