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要素,拓展实验探究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既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探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方向之一。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实验要素为切入点为实验探究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途径,从而实现基于实验的探究教学在理念、思维和操作层面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实验要素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91-02
  一、实验目的:由“验证”向“探究”转化
  实验目的是实验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就不同。笔者认为,实验目的的转变是理念层面的转变,即给学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机会。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生仍然使用“实验手册”,虽然这样大大地减轻了师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负担,但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机会,也会导致一部分教师“有而无忧”的心理,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磨灭了再创造的机会。倘若教师有“实验手册”而学生没有,教师的再创造是完全可能的,学生探索的机会也会增大。有些“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虽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或由于“实验手册”的存在而丧失了探究的可能。如一个“探究乙醇的性质”实验的“思考与猜想”栏目中,设置了如下内容:写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请猜测金属钠能否跟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想?将一块金属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灼烧,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铜表现出什么性质?将灼热的表面变黑的铜片伸入盛有氢气的瓶中,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氢气表现出什么性质?你认为乙醇是否具有还原性?将灼热的表面变黑的铜片立即放入无水乙醇中,可能发生什么现象?请你将你的猜想设计成一个化学实验加以证明。这一设置表明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但就是因为“过分的设计”和“手册的出现”(后续问题的导向作用)导致了探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该实验的内容则是乙醇与钠和氧化铜两个反应,只要稍作分析:乙醇与钠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与氧化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可见,乙醇的氧化还原性是并存的,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物质的通性。倘若以此出发,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方案设计:
  ①乙醇有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理由是什么?
  ②怎样证明乙醇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可以选择哪些化学试剂?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其开放性大,探究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在“手册”里预先呈现,也不会给学生以暗示。
  二、实验原理:由“单一”向“发散”转化
  一般实验中,实验原理是事先给定的,教师也很难对实验原理进行干预或改变,但制备物质往往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制备途径所应用的原理可能有所差别。因此,在物质制备实验中可以对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从而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实验装置:由“给予”向“创造”转化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往往是事先给予的,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课本实验装置的僵化,同时也会对新的实验装置的解读产生困难,从而丧失了创新和创造的机会。
  四、实验步骤:由“指定”向“设计”转化
  实验步骤是由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决定的,一个实验目的就有多种实验假设,会产生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导致多种多样的操作步骤。而“实验手册”中却以“经典”步骤,把学生“做实验”的实践过程禁锢在“读实验”的文本对话中。教材需要“读”,实验也要“读”,实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只读不做”的大道。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突破和超越“读”的观念,强化对“做”的认识,在读与做之间寻求动态的发展,也许可以让科学教育走向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实验是“做”的良好机会,如果希望学生“做”,那必须给学生一定的“做”的自主权。例如,在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时,根据Cl2+H2OH++Cl-+HClO及H2OH++OH-和HClOH++ClO-可知氯水的成分主要有H2O、Cl2、H+、Cl-、HClO,还有极少量的ClO-和OH-,因此,对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微粒的假设是多样的,可能是一种微粒或多种微粒的共同作用,根据不同假设而设计的实验的方案也应该是多样的,学生选择实验的操作顺序则更应该是多样的。只有这样,实验的步骤才真正是学生自己亲手设计的。当学生亲手实践着自己的想法和设计,那是何等的享受啊!这是学生在“阅读”实验步骤时所无法享受的。笔者认为,“实验手册”应该隐退为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让学生有更大的实践自主权。在学生手里,应该是一张空白的实验报告单,这需要学生去书写、去创造。
  五、实验现象:由“事实”向“问题”转化
  实验中,实际得到的理论预测的实验现象间存在3种关系:即完全一致,有些偏差,或截然不同。如果实验现象与预测的截然不同,一般认为是基于不同机理导致的,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如在进行Al的性质实验时发现,用除去氧化膜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时,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现象:
  ①跟稀盐酸反应快,产生气泡多;
  ②跟稀硫酸反应慢,产生气泡很少。
  从而提出假设:
  ①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②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并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①在稀硫酸中加入固体食盐,发现反应明显加快;
  ②在稀盐酸中加入固体硫酸钠,发现反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H+反应有促进作用,这一探索结论与Cl-与Al3+形成配合物AlCl4-[4]从而加速致密氧化膜结构的破坏这一科学结论是一致的。如果实验现象与预测现象有些偏差,一般认为化学试剂的纯度原因,稍作解释以了事。实际上,这可能涉及更为广泛的反应机理,更有必要探究。如在盛有少量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KSCN溶液(Fe2+不能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制氯水时只有一点点浅红色,并没有预测中的血红色。这一探究活动中发现,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现实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一些化学问题往往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成为实验教学中的良好素材和探究起点。即使是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的结论也可以质疑,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才可以拓宽思路,从而得到比平时更多的、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X取样方法中的几何效应影响(实质是源样距变化影响),导出了理论方程。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提出了克服几何效应影响的三项技术措施。实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多,阅读作为一种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应该照顾到教育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要在培育阅读兴趣、使用多媒体教育、培育创造才能等方面着手当作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最后详细探讨研究了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阅读能力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空间及核数据采集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交换电路 它具有低功耗、高速度的特点。此电路可以完成数据暂存、多个数据系统传输和交换以及多机数据共享等功能。
著名的数学家P.Erds在给殷涌泉教授的一封信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几何概率问题,张景中、杨路、张伟年用初等几何方法证明了Erds的这个猜想[1]。本文利用线集测度理论给出一个
本文以园林工程为主题,对其花坛砌体、挡土墙施工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结园林工程实践及注意事项,对花坛的砌体及其挡土墙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方面
牡丹的名称很多,她被称为京花、浴花、木芍药、百两金、浴阳花、花天子,天香、宝贵花、鹿韭、鼠桔、宝桩成、花梭、花师傅、花彤史、甘日草、山丹、山花等。据本草纲目载:“牡丹
为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远离粉尘对人身造成的危害,设计了一种黑板清洁器系统。系统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主控制器模块、红外避障模块、陀螺仪加速度计模块、红外遥控模块、电
2013年11月10日,作者和全国杂文圈的几十个文友一起,兴致勃勃地驱车盘爬南岳衡山。突见路帝有一石碑,上刻着“游人至此,脱帽致敬”八个大字。惊问同行的当地朋友,才知这里是为纪念
蝴蝶兰(Phalaenopsis)被誉为“兰花皇后”。是目前世界上销售溘最人的兰花品种。广义的蝴蝶兰.包括蝴蝶兰与朵丽兰(Dorits)杂交而成的朵丽蝶兰属(Doritaenopsis)。蝴蝶兰形态独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92-0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快乐教学法的含义  快乐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感到幸福和满意。快乐教学,就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