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幼儿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及其发展状况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55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杭州市两所幼儿园的96名幼儿为被试,考察幼儿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及其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梦的非物质性,并认为梦具有共享性;4岁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物质性,并初步理解了梦的非共享性;5岁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梦同时具有非物质性和非共享性特点。(2)3~4岁幼儿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好于对非共享性的理解。
  【关键词】梦的心理属性;心理理论;3~5岁幼儿;非物质性;非共享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26-04
  一、前言
  儿童很小的时候就有做梦的体验。有研究表明,2岁9个月的幼儿已经能用言语报告自己所做的梦。〔1〕那么儿童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梦的呢?本研究重在探究3~5岁幼儿是否已认识到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所具有的一些心理属性(mental nature)。
  梦是一种心理状态。儿童对梦的理解是儿童对心理状态产生理解的部分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问题引起了发展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者用儿童已经具有朴素的心理理论的观点来解释儿童在理解心理状态上取得的成就。传统的儿童心理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对诸如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的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从以前只关注儿童对认知心理状态(如信念、意图等)的理解,到开始研究儿童对虚幻心理状态的理解。梦正是一种典型的虚幻心理状态。〔2〕通过考察幼儿对虚幻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可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区分真实与非真实、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能力。
  皮亚杰是最早开始系统研究儿童对梦的理解的心理学家。他通过访谈发现,儿童大约在6岁或7岁时才开始对梦有心理意义上的认识,直到11岁左右才完全理解梦是一种在个体内部发生的、非物质性(immaterial)、非共享性(private)的心理现象。〔3〕这一发现支持了皮亚杰关于幼儿是实在论者(realist)的观点,即幼儿还不能区分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之后的研究者沿用皮亚杰的访谈法发现,儿童在6岁或7岁前认为梦具有物质性和共享性,即他们相信梦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物,如果有其他人进来,也能和自己一样看到这个梦。〔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者采用全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评估儿童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5-7〕许多研究表明,幼儿能认识到梦具有非物质性和非共享性特点,具有了区分真实和非真实、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能力,而不像皮亚杰认为的那样要到6岁或7岁之后才具有这种能力。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儿童对梦的理解的研究却很少。搜索到的两篇论文只涉及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8, 9〕却没有探究儿童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另外,早期的研究采用访谈法发现,儿童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要好于对非共享性的理解,但是还不清楚在采用更有效的评估方法时这种差异是否依然存在。基于以上两点,本研究重点考察幼儿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及其发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杭州市两所幼儿园中选取96名幼儿作为被试。幼儿被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3岁组32名(男孩、女孩各16名,M=3.4岁,SD=0.23);4岁组32名(男孩18名,女孩14名,M=4.5岁,SD=0.25);5岁组32名(男孩、女孩各16名,M=5.5岁,SD=0.25)。
  (二)研究任务
  研究任务包括理解梦的属性和实物的属性两项。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具有非物质性(即梦中的物品不是真实存在的)和非共享性(即梦的内容只有当事人知道)特点。实物(如手中的物品)则具有物质性和共享性特点。
  1.梦的属性任务
  包括两个问题:物质性问题和共享性问题。任务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并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别与被试保持一致。具体任务故事如下。
  这个小朋友名叫明明。明明很喜欢吃苹果。有一天,明明睡觉的时候梦到了一个大苹果。
  物质性问题:明明能把梦里的苹果吃到肚子里吗?
  共享性问题:这个时候,另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了。这个小朋友叫刚刚。刚刚能看见明明梦里的苹果吗?
  (注:若被试为女孩,则将故事中的明明和刚刚替换成盈盈和圆圆。)
  当幼儿回答物质性问题时,如果回答“不能”,则说明幼儿理解梦具有非物质性,计为正确,否则计为错误。在回答共享性问题时,如果回答“不能”,则说明幼儿理解梦具有非共享性,计为正确,否则计为错误。
  2.实物的属性任务
  与梦的属性任务相似,实物的属性任务也包括物质性和共享性两个问题。同样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任务故事。具体任务故事如下。
  这个小朋友名叫阳阳。阳阳很喜欢吃梨。有一天,妈妈给阳阳买了一个梨(给幼儿看阳阳手里拿着梨的照片)。
  物质性问题:阳阳能把手里的梨吃到肚子里吗?
  共享性问题:这时候,另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了。这个小朋友叫斌斌。斌斌能看见阳阳手里的梨吗?
  (注:若被试为女孩,则将故事中的阳阳和斌斌替换成丽丽和兰兰。)
  当幼儿回答物质性问题时,如果回答“能”,则说明幼儿理解实物具有物质性,计为正确,否则计为错误。在回答共享性问题时,如果回答“能”,则说明幼儿理解实物具有共享性,计为正确,否则计为错误。
  (三)施测程序
  研究者将幼儿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按照先实物的属性任务后梦的属性任务的顺序对幼儿进行一对一测试,并在记录表中逐一记录测试结果。为了平衡顺序效应,物质性问题和共享性问题的出现顺序通过AB-BA法加以平衡。
  整个施测过程用时5分钟左右。在向幼儿出示图片时,图片应放在幼儿容易看到的地方。
  三、研究结果
  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在各项研究任务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我们在以下分析中不再涉及性别变量。
  我们统计了儿童在两项研究任务上的正确反应频次,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了正确反应频次与随机水平①的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梦的物质性问题上的正确反应频次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梦的共享性问题上的正确反应频次显著小于随机水平。这说明3岁儿童还没有认识到梦具有非物质性,但是他们认为梦具有共享性。在实物的属性任务上,3岁儿童的正确反应频次都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说明他们已经较好地理解了实物具有物质性和共享性。4岁儿童在梦的物质性问题上的正确反应频次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而在梦的共享性问题上的正确反应频次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梦具有非物质性,但没有认识到梦具有非共享性。在实物的属性任务上,4岁儿童的正确反应频次都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说明他们已经能较好地理解实物具有物质性和共享性。5岁儿童在所有问题上的正确反应频次都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说明他们已经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物质性和非共享性,同时也认识到实物具有物质性和共享性。   我们又比较了儿童在实物和梦的属性任务上的反应(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在物质性问题上,3岁儿童回答手中的物品“能吃”的频次高于梦中的物品,说明3岁儿童虽然不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物质性,但对于梦的非物质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他们已经能从物质性角度区分实物和梦,认为梦比实物更具有非物质性。在共享性问题上,4岁儿童回答手中的物品能被他人看见的频次高于梦中的物品,说明4岁儿童虽然不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共享性,但对于梦的非共享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他们已经能从共享性角度区分实物和梦,认为梦比实物更具有非共享性。
  我们还比较了儿童在回答梦的物质性问题和共享性问题上的正确率(具体结果见下图)。结果发现,3~4岁幼儿在回答梦的物质性问题上的正确率高于共享性问题(χ2(1)=11.64,p<0.001),而5岁幼儿在回答两个问题的正确率没有差异(χ2(1)=1.00,p=0.317)。这说明3~4岁幼儿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好于对非共享性的理解。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儿已经初步理解梦的非物质性。虽然仍有60%的3岁幼儿认为可以吃到梦中的物品,但与他们手中的物品相比,3岁幼儿认为梦中的物品更具有非物质性。到了4岁,幼儿才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物质性。在梦的非共享性方面,3岁幼儿认为梦中的物品与手中的物品一样可以被其他人看到,说明3岁幼儿认为梦具有共享性。4岁幼儿则开始初步理解梦的非共享性。他们认为与手中的物品相比,梦中的物品更具有非共享性。直到5岁,幼儿才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共享性。以上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即4~5岁幼儿已经具有区分真实和非真实、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能力,而不像皮亚杰所认为的那样要等到6岁或7岁之后才具有这样的能力。
  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3~4岁幼儿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好于对梦的非共享性的理解。这与早期研究的结果一致。〔10,11〕皮亚杰曾解释过这一现象。“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梦是来自外界的图片和声音。与它所表征的真实事物相比,图片中的事物当然不是真的,但是作为图片本身,它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梦对于年幼儿童来说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更像是一幅幅移动的、带声音的图片,像电影一样。”〔12〕因此,我们推测3~4岁幼儿倾向于把梦理解成图片,而图片上的物品不能吃(具有非物质性),但能被其他人看见(具有共享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3~4岁幼儿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好于对非共享性的理解的特点。
  五、教育建议
  区分真实与非真实、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能力是儿童心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这种能力的获得,对幼儿的社会理解、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与皮亚杰的观点不同,本研究证实幼儿已经对梦的心理属性有所了解,不过幼儿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3~4岁幼儿。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教育和生活中加以关注。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假装游戏。在假装游戏中,幼儿需要明确实际的物品是什么,而在心里要把它们当作什么。假装游戏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幼儿提高区分真实与非真实、客观世界与心理世界的能力。家长则可以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话,这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样的交谈能引导幼儿意识到心理世界的存在,意识到心理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有兄弟姐妹的幼儿在心理理论发展方面要好于独生子女,〔13〕因为幼儿在和兄弟姐妹进行交流时会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在中国目前多独生子女的背景下,教育者要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以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URRAY J B.Children’s dreams〔J〕.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5, 156 (3):303-312.
  〔2〕WOOLLEY J.The fictional mind: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magination,pretense,and dreams〔J〕.Developmental Review,1995,15(2):172-211.
  〔3〕〔10〕〔12〕PIAGET J.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29.
  〔4〕〔11〕LAURENDEAU M,PINARD A. Causal thinking in the child 〔M〕.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2.
  〔5〕WELLMAN H,ESTES D.Early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entities:A reexamination of childhood realism 〔J〕.Child Development,1986,(6):910-923.
  〔6〕KINOSHITA T.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Pretend and dream〔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the Orient,1994,(37):1-6.
  〔7〕WOOLLEY J D,WELLMAN H M.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dreams〔J〕.Cognitive Development,1992,7(2):365-380.
  〔8〕徐琴美,李庆功,林洁.4~6岁儿童对于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J〕.心理学报,2006,38(1):70-78.
  〔9〕李庆功,徐琴美,苏倩倩.5~9岁儿童对梦的可控性的理解〔J〕.应用心理学, 2007,13(1):37-43.   〔13〕JENKINS J M,ASTINGTON J W.Cognitive factors and family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6,32(1):70-78.
  3-5-year-ol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Nature of Dreams and the Development
  Li Qinggong1, Xu Qinmei2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Abstract】Taking 96 children from 2 kindergartens in Hangzhou as subjects,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nature of dreams and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3 year olds had a prim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aterial nature of dreams and believed dreams were shared; 4 year olds obt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mmaterial nature of dreams and a primitive understanding of dreams’ private nature; and the 5 year olds had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both natures of dreams; (2) 3-4-year olds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aterial nature than the private nature of dreams.
  【Keywords】psychological nature of dreams; mind theory; 3-5-year-old children; immaterial nature; private nature
其他文献
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师德建设都面临了较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加强师德建设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中选出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定位盲穿置管术,观察组患者行
甲:今天我特别兴奋。告诉你吧,我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乙:就是这个呀,我说你怎么那么高兴!甲:嘿,有电脑我觉得高人一等,原来玩游戏,他们都躲我。如今该求我了吧!乙:少见多怪,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宁。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哪里有我,哪里就有她。可是好朋友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三年级时我们就差点成了“仇人”。 I have a good friend named Zhang
增强企业活力实质上就是要以责任为核心,给企业以应有的权力和利益,使企业能够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和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
这两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只是因为字形相近而容易误用。“竞”的意思是竞争、比赛,一般不单独使用,组成的词主要有:竞争、竞赛、竞走、竞技、竞渡、竞选、竞 The meaning of
期刊
“叮铃铃,上课啦!今天,魔法DIY课堂的代课老师会是谁呢?哈哈,你们一定猜不到.她就是享誉全国手工界的嘻嘻老师,大家掌声欢迎!”“同学们好,我是嘻嘻老师,喜欢我手里的卡通笔
企业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广实行招标承包,厂长招聘,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尤其要在搞好分配制度的改革上下功夫,这是今年企业改革
奶奶的家在大山深处,那里群山环绕,绿树参天。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坐了一整天的车才回到兴山老家。奶奶早就准备好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其中有一盘叫不出名字的菜特别好吃
在庆祝少先队建队60周年之际,广东省少先队辅导员联谊会志愿辅导工作团边远服务活动暨“队旗飘飘南粤行”活动于4月18日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启动。团省委少年部部长池志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