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湿病家族庞大,分10大类,200多病种。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为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其痛彻骨,无特异性药物,病程缠绵难愈,致残率高。那么,这些难题有没有方法破解?目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病因新认识
国外有学者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免疫细胞群中的AHR(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过量,最终引发风湿病。从这个原因出发,如能研发出抑制AHR功能的药物,就能治疗风湿病。
我国学者也有研究认为,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致病抗原在体内发挥作用,进而造成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目前,我国研究发现新型风湿病自身抗原,深入了解这些新抗原的结构及功能,就能找到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关键。
抗原是一些属于自身正常物质之外的异种或异体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等。这些抗原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此产生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拖住抗原,帮助免疫细胞吞噬、清除抗原。抗原和抗体,犹如敌人和卫士。
治疗8要点
风湿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 早诊断
调查显示,患风湿病2年的人群出现骨侵蚀的几率约为50%,5年患者则升至75%。其致残率10年为50%,15年为80%,20年的患者则高达90%。患者预期寿命则缩短10~15年。
风湿病患者在发病2~5年内,关节软骨尚未破坏前,有10%~15%的治愈率。而一旦病情进展,骨和软骨受到侵蚀,引起严重的滑膜炎,其治疗要困难得多。显然,早期诊断能使风湿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不少患者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就诊走错了门”,因为80%的风湿病患者首次就医的科室为骨科、内科等而不是风湿科。虽然都是穿着白大衣的医生,但非专业医生对风湿病的认识多少还是有些不足,未必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患者也就失去早期确诊、及时治疗的机会。
◇ 早期给予抗风湿药物
对于诊断为风湿病的早期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在初起阶段得到控制,显著改善不适,并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与稳定。
◇ 个性化治疗
由于风湿病患者年龄、病情、病程和对药物反应等不同,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足量用药和足够疗程
甲氨蝶呤等病情缓解药物剂量过低或疗程不足,对病情的缓解效果多不明显。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大起始量和维持量(编者注: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加大药量);对于病情较重者,当用药后病情得以改善,即应减少剂量,并以最低有效量维持。当症状明显缓解时应果断停药。
◇ 慎用激素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激素适用于急性活动期伴有高热、多关节严重肿痛、病情急剧进展、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药物无法控制的部分患者。激素应用时应小剂量、短疗程的口服给药。
◇ 加用生物制剂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是风湿病的元凶,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炎症反应,进而使组织受损。肿瘤坏死因子本身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而以恩利(伊那西普)为代表的全球首个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制剂,可以阻碍二者的“亲密接触”,阻止病变的发生。
这类生物制剂不仅能持续有效地缓解症状,还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止病情进展。但生物制剂也不是灵丹妙药,还需配合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发挥作用。
◇ “自杀式”疗法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哈里斯,在风湿病杂志上著文称,其研发了一种“自杀式”分子类似物,可以悄无声息进入那些导致风湿病的免疫因子中,并将其杀灭。这种分子能消除风湿病症状,并阻止其进展。
◇ 中药治疗
治疗风湿病的中药毒副作用相对比西药低,且一般不需定期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耐受性较好,且可标本兼治,在某种程度上能阻止病情进展,值得提倡。
但要注意,中药治疗还是要在正规医院进行,不要道听途说,采用一些没经过验证的所谓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病因新认识
国外有学者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免疫细胞群中的AHR(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过量,最终引发风湿病。从这个原因出发,如能研发出抑制AHR功能的药物,就能治疗风湿病。
我国学者也有研究认为,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致病抗原在体内发挥作用,进而造成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目前,我国研究发现新型风湿病自身抗原,深入了解这些新抗原的结构及功能,就能找到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关键。
抗原是一些属于自身正常物质之外的异种或异体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等。这些抗原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此产生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拖住抗原,帮助免疫细胞吞噬、清除抗原。抗原和抗体,犹如敌人和卫士。
治疗8要点
风湿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 早诊断
调查显示,患风湿病2年的人群出现骨侵蚀的几率约为50%,5年患者则升至75%。其致残率10年为50%,15年为80%,20年的患者则高达90%。患者预期寿命则缩短10~15年。
风湿病患者在发病2~5年内,关节软骨尚未破坏前,有10%~15%的治愈率。而一旦病情进展,骨和软骨受到侵蚀,引起严重的滑膜炎,其治疗要困难得多。显然,早期诊断能使风湿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不少患者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就诊走错了门”,因为80%的风湿病患者首次就医的科室为骨科、内科等而不是风湿科。虽然都是穿着白大衣的医生,但非专业医生对风湿病的认识多少还是有些不足,未必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患者也就失去早期确诊、及时治疗的机会。
◇ 早期给予抗风湿药物
对于诊断为风湿病的早期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在初起阶段得到控制,显著改善不适,并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与稳定。
◇ 个性化治疗
由于风湿病患者年龄、病情、病程和对药物反应等不同,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足量用药和足够疗程
甲氨蝶呤等病情缓解药物剂量过低或疗程不足,对病情的缓解效果多不明显。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大起始量和维持量(编者注: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加大药量);对于病情较重者,当用药后病情得以改善,即应减少剂量,并以最低有效量维持。当症状明显缓解时应果断停药。
◇ 慎用激素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激素适用于急性活动期伴有高热、多关节严重肿痛、病情急剧进展、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药物无法控制的部分患者。激素应用时应小剂量、短疗程的口服给药。
◇ 加用生物制剂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是风湿病的元凶,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炎症反应,进而使组织受损。肿瘤坏死因子本身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而以恩利(伊那西普)为代表的全球首个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制剂,可以阻碍二者的“亲密接触”,阻止病变的发生。
这类生物制剂不仅能持续有效地缓解症状,还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止病情进展。但生物制剂也不是灵丹妙药,还需配合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发挥作用。
◇ “自杀式”疗法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哈里斯,在风湿病杂志上著文称,其研发了一种“自杀式”分子类似物,可以悄无声息进入那些导致风湿病的免疫因子中,并将其杀灭。这种分子能消除风湿病症状,并阻止其进展。
◇ 中药治疗
治疗风湿病的中药毒副作用相对比西药低,且一般不需定期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耐受性较好,且可标本兼治,在某种程度上能阻止病情进展,值得提倡。
但要注意,中药治疗还是要在正规医院进行,不要道听途说,采用一些没经过验证的所谓偏方,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