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时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力推内部市场化建设,截止目前,赵楼煤矿达到了“三四级市场(矿处区队)做实、做准,五六级市场(班组岗位)做精、做细”的工作要求,实现了降成本、强管理、提效益、促发展。全年矿井吨煤成本比同期降低10.05元/吨,有效对冲了价格下滑对效益的影响,为完成经营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拓展;市场化;管理;升级版
一、内部市场化对接运行升格
向上延伸到矿层面,进一步完善矿与各单位之间的结算体系和程序,优化调整23项一级市场定额费用、16项二级市场关联交易,用活用好价格杠杆;向下细化到岗位和个人,共完善约三万项四级市场价格,从机制上实现了“预算在现场,结算在岗位,人人算细账做买卖”。目前全矿15个生产经营单元,已经全部实现工资与结算对接,完全依据“收入-支出±奖罚=收入”模式发放工资,内部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全面形成。
二、内部市场化拓展提升
(一)拓展经营管理市场化机制,提升市场主体自主运营能力
一是完善市场主体自主运营机制,实现自主创收、自主交易、自主结算,从原来单纯成本中心,升级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二是拓展市场主体覆盖面。将原有15个生产经营单元扩展固化至36个,分层次、分专业、分系统制定市场化运行工作方案,让市场机制延伸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探索内部单位外部化管理方式。对能独立经营、自主创收、承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实施岗位竞拍、承包经营、契约化经营等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拓展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提升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平台。将七大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將信息发布、签约服务等项目统一集中到交易服务中心办理。以结算服务中心为枢纽,将矿井各类结算记录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二是激活要素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方面:加大内部承包或岗位竞拍力度,逐步实现人员自主流动。物资供应市场方面:增加物流配送,实现全矿所有物资集中统一管理、核算、发放、配送。设备租赁市场方面:实施设备维修契约化经营,探索实施小型电器租售改革模式,提高效率。产品生产市场方面:根据市场主体运行需求,调整产品价格,实施工程竞标管理。修理修缮市场方面:将全矿地面修理业务进行整合,实行项目部制管理,下半年开展井下市场化维修模式的探索实施工作。加工维修市场方面,抓好小电器及辅助运输设施维修租赁管理、设备租賃和非标件加工管理工作。
三是盘活闲置资源。将设备材料计划、审批、采购、运输、使用、回收、加工、复用七大环节纳入市场管理链条,最大限度延长材料设备的生命循环周期,力争实现材料投入“零浪费”。开展闲置房屋、办公设备租赁;抓好富余物资设备的转移使用和废旧物资分类拣选、整理、修复,确保全年修旧利废2600万元以上。
(三)拓展规范市场基础体系,提升市场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定额价格管理体系。重点健全区队、班组和工序定额标准体系,完善定额制定、调整、对标、分析制度和流程,把高的降下来、低的提上去,使其更接近市场,准确度更高。
二是完善计量管理体系。重点抓好两个薄弱点:一方面,井下各工作面变换时的计量管理,保证计量器具安装、拆移及维修到位,杜绝计量空档;另一方面,针对家属区水、电计量薄弱点,制定水电计量改造方案,按照先总后分的思路,将水电全部承包给物业管理中心,杜绝跑冒滴漏。
三是完善结算管理体系。完善直接、链式、绩效考核等多种结算方式。将职工岗效工资进行档案封存,把津补贴等辅助工资由固定分配改为浮动分配,纳入三、四级结算单价。简化结算流程,对能固化的薪酬结算,减少报送手续,减少结算人员、减少结算环节。
四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工资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全面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对标管理、物资发放系统和要素市场子模块等与内部市场主体软件的全面接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延展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共享方式,方便职工信息查询。
(四)拓展优化价值链条,提升市场主体价值创造能力
一是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按公司要求推行大工区、大科室制等扁平化管控模式,严格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最大限度压缩冗余机构和人员。探索推行“岗位成本法”,将岗位作为“经营主体”进行成本分解和控制,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对低效、无效岗位进行取消、合并,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二是优化拓展价值链条。巩固原煤生产价值链、选煤厂内部市场价值链的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序之间的结算。进一步梳理生产辅助单位、地面生产单位、后勤服务单位的生产流程、工艺流程、交易流程及结算流程。推动生产链、安全链、责任链、质量链与价值链的平行同向运行,按照生产工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价值结转。
三是健全完善标准工序。对工作性质相同的工序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价格,明确岗位工序的工作范围、操作设备、使用工具、工艺标准、安全要求及劳动定额、消耗定额、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四是创新价值创造方式。利用内部、外部市场两个平台,组建微观管理工作室、创客中心,开展效益评价、评审奖励、转化交易,充分调动全员创新创效热情,真正让矿井增效益、职工得实惠。
(五)拓展“市场化+”模式,提升市场文化引领能力
一是建立“市场化+”导向。注重内部市场化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党群管理、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引导职工树立“企业职工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市场理念进行再认识、再创新、再提升,激发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矿井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市场化+”实践。系统总结、提炼市场化建设先进做法,开展《“市场化+”建设模板》《“市场化+”管理体系》《“市场化+”建设经验案例》等相关理论体系研究,打造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多元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着力建设集交易核算、信息发布、过程监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市场化管理平台,以大数据驱动市场化管理,确保现场对接市场。
三是推介市场化管理模式。坚持“走出去”,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联合,推介东滩矿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坚持“引进来”,依据“赵楼煤矿内部市场建设培训交流管理办法”,完善内部市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培训创效。
三、总结
在全面力推内部市场化建设方面,赵楼煤矿在经历建立推行、规范深化两个阶段后,集团公司把内部市场化建设作为应对危机、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企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拓展;市场化;管理;升级版
一、内部市场化对接运行升格
向上延伸到矿层面,进一步完善矿与各单位之间的结算体系和程序,优化调整23项一级市场定额费用、16项二级市场关联交易,用活用好价格杠杆;向下细化到岗位和个人,共完善约三万项四级市场价格,从机制上实现了“预算在现场,结算在岗位,人人算细账做买卖”。目前全矿15个生产经营单元,已经全部实现工资与结算对接,完全依据“收入-支出±奖罚=收入”模式发放工资,内部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全面形成。
二、内部市场化拓展提升
(一)拓展经营管理市场化机制,提升市场主体自主运营能力
一是完善市场主体自主运营机制,实现自主创收、自主交易、自主结算,从原来单纯成本中心,升级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二是拓展市场主体覆盖面。将原有15个生产经营单元扩展固化至36个,分层次、分专业、分系统制定市场化运行工作方案,让市场机制延伸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探索内部单位外部化管理方式。对能独立经营、自主创收、承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实施岗位竞拍、承包经营、契约化经营等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拓展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提升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平台。将七大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將信息发布、签约服务等项目统一集中到交易服务中心办理。以结算服务中心为枢纽,将矿井各类结算记录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二是激活要素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方面:加大内部承包或岗位竞拍力度,逐步实现人员自主流动。物资供应市场方面:增加物流配送,实现全矿所有物资集中统一管理、核算、发放、配送。设备租赁市场方面:实施设备维修契约化经营,探索实施小型电器租售改革模式,提高效率。产品生产市场方面:根据市场主体运行需求,调整产品价格,实施工程竞标管理。修理修缮市场方面:将全矿地面修理业务进行整合,实行项目部制管理,下半年开展井下市场化维修模式的探索实施工作。加工维修市场方面,抓好小电器及辅助运输设施维修租赁管理、设备租賃和非标件加工管理工作。
三是盘活闲置资源。将设备材料计划、审批、采购、运输、使用、回收、加工、复用七大环节纳入市场管理链条,最大限度延长材料设备的生命循环周期,力争实现材料投入“零浪费”。开展闲置房屋、办公设备租赁;抓好富余物资设备的转移使用和废旧物资分类拣选、整理、修复,确保全年修旧利废2600万元以上。
(三)拓展规范市场基础体系,提升市场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定额价格管理体系。重点健全区队、班组和工序定额标准体系,完善定额制定、调整、对标、分析制度和流程,把高的降下来、低的提上去,使其更接近市场,准确度更高。
二是完善计量管理体系。重点抓好两个薄弱点:一方面,井下各工作面变换时的计量管理,保证计量器具安装、拆移及维修到位,杜绝计量空档;另一方面,针对家属区水、电计量薄弱点,制定水电计量改造方案,按照先总后分的思路,将水电全部承包给物业管理中心,杜绝跑冒滴漏。
三是完善结算管理体系。完善直接、链式、绩效考核等多种结算方式。将职工岗效工资进行档案封存,把津补贴等辅助工资由固定分配改为浮动分配,纳入三、四级结算单价。简化结算流程,对能固化的薪酬结算,减少报送手续,减少结算人员、减少结算环节。
四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工资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全面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对标管理、物资发放系统和要素市场子模块等与内部市场主体软件的全面接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延展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共享方式,方便职工信息查询。
(四)拓展优化价值链条,提升市场主体价值创造能力
一是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按公司要求推行大工区、大科室制等扁平化管控模式,严格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最大限度压缩冗余机构和人员。探索推行“岗位成本法”,将岗位作为“经营主体”进行成本分解和控制,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对低效、无效岗位进行取消、合并,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二是优化拓展价值链条。巩固原煤生产价值链、选煤厂内部市场价值链的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序之间的结算。进一步梳理生产辅助单位、地面生产单位、后勤服务单位的生产流程、工艺流程、交易流程及结算流程。推动生产链、安全链、责任链、质量链与价值链的平行同向运行,按照生产工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价值结转。
三是健全完善标准工序。对工作性质相同的工序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价格,明确岗位工序的工作范围、操作设备、使用工具、工艺标准、安全要求及劳动定额、消耗定额、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四是创新价值创造方式。利用内部、外部市场两个平台,组建微观管理工作室、创客中心,开展效益评价、评审奖励、转化交易,充分调动全员创新创效热情,真正让矿井增效益、职工得实惠。
(五)拓展“市场化+”模式,提升市场文化引领能力
一是建立“市场化+”导向。注重内部市场化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党群管理、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引导职工树立“企业职工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市场理念进行再认识、再创新、再提升,激发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矿井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市场化+”实践。系统总结、提炼市场化建设先进做法,开展《“市场化+”建设模板》《“市场化+”管理体系》《“市场化+”建设经验案例》等相关理论体系研究,打造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多元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着力建设集交易核算、信息发布、过程监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市场化管理平台,以大数据驱动市场化管理,确保现场对接市场。
三是推介市场化管理模式。坚持“走出去”,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联合,推介东滩矿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坚持“引进来”,依据“赵楼煤矿内部市场建设培训交流管理办法”,完善内部市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培训创效。
三、总结
在全面力推内部市场化建设方面,赵楼煤矿在经历建立推行、规范深化两个阶段后,集团公司把内部市场化建设作为应对危机、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企业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