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江:网状产业将城乡“一网打尽”
在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中,黔江区依托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舟白机场,构建“T”字型经济发展模式,对30个街道、镇(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三大经济带群,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网状产业开发态势,将城乡“一网打尽”。
城市经济带:包括3个街道和2个镇,集中布局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仓储运输、城市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城市经济,提高主城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
城镇经济带:包括4个镇(乡),依靠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三条运输大动脉,集中布局烤烟、蚕桑、畜牧、经果林等特色产业、矿产品加工和商贸旅游业,形成串珠状城镇链,以主城为核心建成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卫星小城镇,形成新的增长带,承接主城辐射,推动全面发展。
产业化农业带:依靠主城核心区和城镇经济带的带动,在资源配置上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分为北翼、南部东翼和南部西翼。北翼8个镇(乡)集中布局蚕桑、青蒿、畜牧、特菜(茶)等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旅游业;南部东翼5个镇(乡)集中布局烤烟、中药材、矿产开发和原始生态旅游业;南部西翼8个镇(乡)集中布局烤烟、猕猴桃、蚕桑等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
(根据黔江区委提供的资料编辑)
成都:“五朵金花”别样红
“五朵金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芳名分别叫“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五朵金花”所在地的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年年丰产不丰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锦江区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培育出“五朵金花”:“花乡农居”的红砂村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幸福梅林”的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的大安桥村以认种庄稼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城里人体验农耕文化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的附马村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的万福村以上千亩荷塘的美景和优美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家纷至沓来的创作基地,万福村也成为艺术之村,农民围绕书画加工生产画框、画具,批发销售颜料、画笔、油布等,形成书画“一条龙”,获取文化产业收入……早在2004年,“五朵金花”就实现花卉产值6168万元,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五朵金花”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使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新路子。
(摘编自《经济日报》)
我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
我市将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本着减轻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从整体上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市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市划分为城乡建设、农业发展和生态保障三大空间,初步考虑将城乡建设空间、农业发展空间、生态保障空间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重分别确定为8.7%、32.3%、59%。按照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条件,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增强重点开发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在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中,黔江区依托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舟白机场,构建“T”字型经济发展模式,对30个街道、镇(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三大经济带群,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网状产业开发态势,将城乡“一网打尽”。
城市经济带:包括3个街道和2个镇,集中布局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仓储运输、城市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城市经济,提高主城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
城镇经济带:包括4个镇(乡),依靠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三条运输大动脉,集中布局烤烟、蚕桑、畜牧、经果林等特色产业、矿产品加工和商贸旅游业,形成串珠状城镇链,以主城为核心建成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卫星小城镇,形成新的增长带,承接主城辐射,推动全面发展。
产业化农业带:依靠主城核心区和城镇经济带的带动,在资源配置上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分为北翼、南部东翼和南部西翼。北翼8个镇(乡)集中布局蚕桑、青蒿、畜牧、特菜(茶)等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旅游业;南部东翼5个镇(乡)集中布局烤烟、中药材、矿产开发和原始生态旅游业;南部西翼8个镇(乡)集中布局烤烟、猕猴桃、蚕桑等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
(根据黔江区委提供的资料编辑)
成都:“五朵金花”别样红
“五朵金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芳名分别叫“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五朵金花”所在地的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年年丰产不丰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锦江区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培育出“五朵金花”:“花乡农居”的红砂村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幸福梅林”的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的大安桥村以认种庄稼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城里人体验农耕文化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的附马村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的万福村以上千亩荷塘的美景和优美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家纷至沓来的创作基地,万福村也成为艺术之村,农民围绕书画加工生产画框、画具,批发销售颜料、画笔、油布等,形成书画“一条龙”,获取文化产业收入……早在2004年,“五朵金花”就实现花卉产值6168万元,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五朵金花”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使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新路子。
(摘编自《经济日报》)
我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
我市将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本着减轻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从整体上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市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市划分为城乡建设、农业发展和生态保障三大空间,初步考虑将城乡建设空间、农业发展空间、生态保障空间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重分别确定为8.7%、32.3%、59%。按照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条件,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增强重点开发区的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