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我拓展的内涵特征及策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拓展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视界”基础上,自主地向新的“视界”融合渗透的学习活动,是自主学习整个过程的延展环节,自我拓展本身就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主学习。自我拓展具有自主性、延伸性、相关性、正迁移性、建构性等特征。以拓展内容作为自我拓展的切入点,自我拓展的策略可以分为知识性自我拓展策略、方法技能性自我拓展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拓展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拓展;策略
  
  自我拓展作为自主学习的延展环节,是学习者主体性、自主性地充分体现,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对自我拓展内涵的认识模糊或者对自我拓展内涵的理解莫衷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无效的自我拓展或不是拓展的“拓展”,以致没能发挥好自主学习中自我拓展的真正意蕴。本文将对自我拓展在自主学习中的意义、自我拓展的内涵及拓展策略作初步的探讨,希望对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自我拓展在自主学习中的意义
  首先,从过程来看,自我拓展既是对自主学习的补充完善,也是生成新的自主学习内容的一条途径。自我拓展既可以发生于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激发出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和新的学习内容。这些新的目标和内容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学习的完善扩展,又是新一轮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自我拓展就是实现这些新目标,满足新的需求的方式。如果没有自我拓展,学生会失去满足自己学习兴趣的机会,失去很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自主学习则会失去很多课程生成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自我拓展既是对自主学习的完善,又是不同自主学习之间衔接的桥梁。
  其次,从自我拓展和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行为特征来看,自我拓展是自主学习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自我监控能力)三方面,而这也是自我拓展顺利进行的条件。首先,拓展的动力是由内而发的,是“自我”主动地拓展,表现为“我要学”;其次,自我拓展的主体是学习者“自我”,这要求学习者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了独立性才可能有自我的拓展,表现为“我能学”;最后,自我拓展产生的心理基础是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监控和调节,那么就不会产生自我拓展的需要。由此可看出自我拓展和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行为特征具有一致性,自我拓展的开展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自我拓展既是自主学习的组成部分,更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超越。从学生的自主性程度来看,相对于自主学习的其他环节,在自我拓展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是学生在自我反思基础上的超越,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更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才能走出自己活动的情景,以旁观者的清醒认识自己。
  二、自我拓展的概念内涵、特征
  在《汉语大词典》中,“拓展”是“开拓扩展”的意思。其中“开拓”和“扩展”背后潜藏着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二者都有正向发展变化之意,是一种积极的追求,“开拓扩展”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收获;第二,“开拓”“扩展”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开拓”和“扩展”,没有基础的“拓展”是凭空的幻想;第三,“开拓扩展”是主体能动性的充分表现,“开拓扩展”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如果没有开拓者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则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拓与扩展。
  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生活中的拓展首先应该是有利于学习进步的学习活动。从结果来说,要么有“视域”面的拓宽,要么有认识上深度的加深;其次,学习生活中的拓展应该是在学生原有的“视界”基础之上的拓展;最后,学习中的拓展应该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拓展。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拓展更是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研究认为自我拓展是自主学习之后的拓展,“自我拓展指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对学习内容的延伸学习及对学习技能、情感等的迁移学习”。本文认为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拓展既可以是自主学习之后的拓展学习,也可以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拓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拓展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或自主学习后,在已有的“视界”基础上,自主地向相关的新的“视界”融合渗透的学习活动。从上所述可以看出自我拓展有如下一些特征:
  首先,自我拓展具有自主性。自我拓展的自主性特点是指学习者能自主地选择拓展内容、方式等。自主性是相对于其他被动机械式拓展而言的,是主体性、能动性的综合表现。但是,自我拓展的自主性不等于绝缘性,自主性并不是说学习者不需要同伴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相反在现实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教师的引导,这是促进有效自我拓展的重要条件。自主性不仅表现为行为上是学生自己做,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学生内在的一种积极状态。
  其次,自我拓展具有延伸性。延伸是指学生已有的“视界”向“新视界”的蔓延渗透。所谓延伸性是指自我拓展是一种开拓性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完善发展而进一步地扩充“视界”的活动。表现在结果上,有面的延展或点的深入,而不是对同一问题的机械式地练习,没有“视野”的拓展。
  再次,与延伸性相关的一个特点是自我拓展具有相关性。其相关性是指自我拓展是有一定的生长点的,延伸是在已有的“视界”基础之上的延伸,否则就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其自我拓展的内容可能是生长于已有的知识结构某个不完善的枝丫上,也可能产生于知识结构空白的缝隙中。
  另外,自我拓展具有正迁移性。该特点是指自我拓展不仅是相关的延伸,而且还是正向的延伸,是一种发展性的延伸。自我拓展的目的是寻求自我的完善发展,所以自我拓展是一种发展性取向的学习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把拓展和迁移混为一谈,把负迁移也列入自我拓展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忽视了自我拓展迁移的正向性特点,从而导致一些无效的自我拓展。
  最后,自我拓展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活动,是新旧视野相互调试融合形成新的“视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性的建构活动。
  三、自我拓展策略
  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所以内容是决定自我拓展策略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以自我拓展的内容为切入点来讨论自我拓展的策略。其拓展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方法技能,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们把自我拓展分为知识性自我拓展、方法技能的自我拓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拓展三种类型。另外,自我拓展会经历一个拓展需要的激发、拓展需要的明确、拓展方法的确定、拓展的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坚持拓展内容的多维性、延伸性、相关性、正向迁移性原则和拓展主体的自主性原则。
  (一)知识性自我拓展
  知识性自我拓展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视界主动地向新的知识视界渗透融合的过程。在知识性自我拓展过程中,涉及“知识”与“自我”的关系,即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关系,拓展的目的是“自我”的发展,“知识”是自我发展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处理好知识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逻辑体系的严密,而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发展水平,这样的拓展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拓展,不是自我拓展,至少不是有效地自我拓展。当然,也不能完全不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学生的需要漫天遍野地拓展,而应该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点。根据知识延伸过程中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关系,可把知识拓展方式分为知识逻辑性拓展和心理逻辑性拓展。知识逻辑性拓展是在不违背学生心理逻辑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的拓展延伸。心理逻辑性知识拓展是在尊重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其学习兴趣和心理发展水平而展开的知识性拓展延伸。
  (二)方法技能性自我拓展
  方法技能性自我拓展是“自我”对方法技能的正向的迁移运用。通过方法技能的自我拓展学习者将会更加熟练地运用已习得的方法技能,或者是通过方法技能的拓展,由已有的方法技能衍生出更多的方法技能。其中的方法技能既有学习内容中要求的方法技能,也有关于怎样学习的方法技能。从实践层面来看,方法技能的拓展方式有问题解决式和方法对比式。在方法技能性自我拓展过程中,除了应遵循多维性、相关性等原则外,最主要的应遵循正向迁移性原则。
  (1)问题解决式拓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实现对方法技能的运用拓展,是同一方法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通过在求周长、面积和路程三种情境中的运用,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性质,能更好地掌握解决有关“积的变化”之类问题的方法。
  (2)方法对比式拓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点,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方法的使用条件,在对比中总结生成新的方法的拓展方式。例如,在下例中,学生首先提出了前三种解题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发现方法三的思路更简明,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发现了第四种更为简捷的解题方法。
  例如:把一堆苹果按7∶5的比例分给人数不同的甲、乙两组,甲组得到了96个正好得了甲组该得的6/7。那么这堆苹果一共多少个?
  有以下一些解法:
  解法一:96÷6/7÷7/12=192(个)。
  解法二:96÷6/7÷7×(7 5)=192(个)。
  解法三:甲组应分7份,已经得了6份,所以1份的个数就是96÷6=16个,再用16×(7 5)=192(个)。
  解法四:这一堆苹果分为了12份,甲组应得7份,已得了6份,正好是总份数的一半,也就是说苹果总量是甲组已得的数量的两倍,而甲组已得96个,所以一共有96×2=192(个)。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拓展是指学生受学习情景的感染,学生已有的情感视界与新的相关的情感视界融合渗透的过程,以下简称情感的拓展。根据情感拓展的活动形式,可把情感拓展分为想象式情感拓展、阅读认知式情感拓展和真实情景体验式拓展。
  1. 想象式情感拓展
  想象式情感拓展是指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拓展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语文内容中的“空白”,诱发学生的想象,纵向延伸,补充完善课文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罗丝和杰克的爱情将如何继续?《当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后,小弗郎士下课后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举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努力引导学生寻找学习内容中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想象的快乐。
  2. 阅读认知式情感拓展
  阅读认知式情感拓展是指通过拓展性阅读的方式体验新情感,建构新观念的拓展方式。如《再见了,亲人》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的老师》深入的体会“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通过教师推荐阅读《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书籍,《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动物小说,从而把“爱”的体验引向整个世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的丰富的内涵。
  3. 真实情境体验式拓展
  真实情境体验式拓展是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新情感、建构新态度价值观的拓展方式。如学生在学《乡下人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真实地体会到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体验到乡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到乡下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乡下人的情感生活。又如著名特级教师俞国娣在“说茶”一课中,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品茶、观看沏茶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美的意蕴。
  知识性拓展、方法技能拓展和情感拓展三种拓展策略不是截然分开的,三者具体的拓展方式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使用适当的情况下,三种拓展途径会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方法和情感的拓展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有的知识的拓展会自然的引出方法和情感拓展的需要。同时在方法的运用和情感体验过程中,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三者的合理融合,才是自我拓展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2]孙开仁.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迁移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4(16).
  [3]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成平.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语文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四川文理学院;2.西华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课堂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因此,活动设计,除了贴近儿童生活以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开放性”教学才有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应当敢于突破重围,贯彻实施“开放性”这一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试教育;改革;开放性;创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疑问。杰出人才必须有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
全世界妇女共有26亿人,共中三分之二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她们的生活与境遇是怎样的呢?她们是如何为争取自身解放而努力的呢?她们面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此本刊将分两次
为了解决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问题,加快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英国传统的等级标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在:“九十年代就业问题”白皮书中提出:现在有必要建立以
11月3日,日本大和银行决定将于明年10月与住友银行合并。对此,金融界颇为关注,不仅因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将由此诞生,而且因为这次合并具有不同寻常的背景。
1996年,俄罗斯总检察院在俄罗斯的20个联邦主体进行了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法执行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很令人吃惊:国家医院并没有象法律规定的那样给儿童实施免费医疗,而是让
在经济不景气的强大压力下,为适应新环境,日本的企业经营方式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可以断言,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而带来的经济机构与产业机构的变化,日本的企业经营方式
闽洮兄: 我又来到了欧洲的边缘。本次行程的终点是大英帝国的“直辖殖民地”之———直布罗陀。老实说,直布罗陀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法国作家梅里美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卡
坎威尔·杰梯·星·辛哈是世界上产粮最多的农民之一。同他在肥沃的旁遮普平原上的农友一样,辛哈是近30年来“绿色革命”的受益人。这场革命引进了农业新品种和
摘要:电信号无法被人类感官直接感知,但在应用的时候又必须对它们有所了解。电子示波器就是将电信号波形转换成人眼能直接观察到的图像的一种仪器,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本文以SR-8型双踪示波器为例,为相关专业的学生介绍其使用技巧、学习要点。  关键词:示波器;学习要点;教学技巧    电子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它可以直观地显示电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像,并根据波形测量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