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着手,对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3-0007-02
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核心。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改进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知识共享的发展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掘、合理配置和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结合,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最早应用于单个事务的处理,比如成绩处理、学籍管理等。随着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更加普遍,管理的范围也涵盖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开发建设了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
二、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存在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各个高校的办学特点、教学模式不尽相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通常侧重于应用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忽视了各个高校教学管理流程的特点,造成教学管理软件很难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也往往出现软件流程与教学管理流程不统一的现象,影响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2.系统集成度不强,“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相比,虽然信息技术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鲜有类似ERP系统的集成管理系统。现有高校除教务管理系统外,一般分别建有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设备和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往往是重要教学信息资源的来源。比如,人事系统中的教师信息,学生工作系统中的学生信息,设备资产管理中的教室信息以及实验信息等。现阶段,高校众多系统缺乏有效互连共享,造成了现有高校教学信息的“孤岛”,影响到教务系统使用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管理系统扩展性差,不利于二次开发
随着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高校中二级学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现有系统通常不提供扩展接口,不支持在原系统上的二次开发,无法满足院级教学管理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充分利用二级学院现有的信息资源,造成工作重复和浪费。
4.教学管理系统的变更频繁,系统间的兼容性较差
许多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规划,信息系统的选择和研发当中欠缺对兼容性的考虑。这种系统建设当中的跳跃和不连续,容易造成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混乱;在系统更替的过程中,兼容性差容易造成教学数据的错误和丢失。我校前后就更换过三套教学管理系统,在每次系统更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数据混乱,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数据校对工作,才能保证新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还需要新旧系统并行使用。即便如此,在日后的使用当中,也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规律
1973年,美国学者诺兰(Nolan)通过对发达国家中计算机在组织当中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理论,也就是诺兰阶段模型。该模型指出:计算机在一个组织管理当中应用,一般要经历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一般无法跨越发展。[2]
初装,意味着计算机刚刚进入组织当中,一般仅有个别部门或个人利用计算机进行事物处理;蔓延,由于看到了计算机的应用效果,计算机在组织内部应用更加广泛,管理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这个阶段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不一致、难以共享等);控制,为了解决系统建设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始控制计算机应用数量,一般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并采用数据库技术;集成阶段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纵观国内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多数处于控制或蔓延阶段,数据冗余、数据难以共享是信息化建设在这个阶段必然要存在的问题。
2.现阶段存在问题反映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当中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不足
(1)缺乏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组织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往往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作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规划。目前,我国高校多将系统开发应用工作放在操作层上,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而没有将其与学校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因而造成了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变更缺乏延续性,给系统的更迭带来诸多不便。
(2)传统教学管理体制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单位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3)教学管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的不足
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只有建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的信息系统才能适合客户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业务流程是否与教学管理工作过程相符,是评估信息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实际应用中,对软件业务流程符合性认识不够,导致开发出的系统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四、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探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效率和质量,重在提高认识程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流程。
1.提高认识程度,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升到战略角度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不要将信息系统的建设仅仅认为是技术工作、基层工作,而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要从学校发展建设的战略角度去重新认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其次,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结构。必须改变教务管理部门建设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部门开发学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部门研发人事管理系统,网络中心管理校园网络等各自为政的做法,在校级层面上设置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学校网络建设、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第三,做好高校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为了与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教学工作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数据库开发、管理软件建设的长期开发,使得系统在开发语言、系统架构和数据库上具有连续性。
2.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是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的关键
信息系统的优点在于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使信息采集、处理和存储格式的规范、统一。
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包含两层含义:工作过程的规范和信息资源的规范。工作过程的规范,首先要求日常工作当中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处理事情,杜绝有令不行、朝令夕改;其次,要求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对学校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使得不同部门、机构和学院间的工作衔接、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合理。信息资源的规范首先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采集有用数据,并将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进行存储、加工。其次,为了保证信息资源规范性,学校可以建立中心数据库,进行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消除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只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提高意识,实现规范的流程管理,才能逐步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谭海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5):7-9.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金冉)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3-0007-02
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核心。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改进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知识共享的发展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掘、合理配置和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结合,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最早应用于单个事务的处理,比如成绩处理、学籍管理等。随着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更加普遍,管理的范围也涵盖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开发建设了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
二、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存在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各个高校的办学特点、教学模式不尽相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通常侧重于应用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忽视了各个高校教学管理流程的特点,造成教学管理软件很难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也往往出现软件流程与教学管理流程不统一的现象,影响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2.系统集成度不强,“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相比,虽然信息技术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鲜有类似ERP系统的集成管理系统。现有高校除教务管理系统外,一般分别建有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设备和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往往是重要教学信息资源的来源。比如,人事系统中的教师信息,学生工作系统中的学生信息,设备资产管理中的教室信息以及实验信息等。现阶段,高校众多系统缺乏有效互连共享,造成了现有高校教学信息的“孤岛”,影响到教务系统使用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管理系统扩展性差,不利于二次开发
随着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高校中二级学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现有系统通常不提供扩展接口,不支持在原系统上的二次开发,无法满足院级教学管理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充分利用二级学院现有的信息资源,造成工作重复和浪费。
4.教学管理系统的变更频繁,系统间的兼容性较差
许多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规划,信息系统的选择和研发当中欠缺对兼容性的考虑。这种系统建设当中的跳跃和不连续,容易造成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混乱;在系统更替的过程中,兼容性差容易造成教学数据的错误和丢失。我校前后就更换过三套教学管理系统,在每次系统更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数据混乱,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数据校对工作,才能保证新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还需要新旧系统并行使用。即便如此,在日后的使用当中,也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规律
1973年,美国学者诺兰(Nolan)通过对发达国家中计算机在组织当中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理论,也就是诺兰阶段模型。该模型指出:计算机在一个组织管理当中应用,一般要经历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一般无法跨越发展。[2]
初装,意味着计算机刚刚进入组织当中,一般仅有个别部门或个人利用计算机进行事物处理;蔓延,由于看到了计算机的应用效果,计算机在组织内部应用更加广泛,管理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这个阶段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不一致、难以共享等);控制,为了解决系统建设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始控制计算机应用数量,一般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并采用数据库技术;集成阶段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纵观国内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多数处于控制或蔓延阶段,数据冗余、数据难以共享是信息化建设在这个阶段必然要存在的问题。
2.现阶段存在问题反映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当中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不足
(1)缺乏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组织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往往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作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规划。目前,我国高校多将系统开发应用工作放在操作层上,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而没有将其与学校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因而造成了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变更缺乏延续性,给系统的更迭带来诸多不便。
(2)传统教学管理体制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单位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3)教学管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的不足
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只有建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的信息系统才能适合客户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业务流程是否与教学管理工作过程相符,是评估信息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实际应用中,对软件业务流程符合性认识不够,导致开发出的系统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四、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探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效率和质量,重在提高认识程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流程。
1.提高认识程度,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升到战略角度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不要将信息系统的建设仅仅认为是技术工作、基层工作,而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要从学校发展建设的战略角度去重新认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其次,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结构。必须改变教务管理部门建设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部门开发学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部门研发人事管理系统,网络中心管理校园网络等各自为政的做法,在校级层面上设置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学校网络建设、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第三,做好高校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为了与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教学工作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数据库开发、管理软件建设的长期开发,使得系统在开发语言、系统架构和数据库上具有连续性。
2.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是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的关键
信息系统的优点在于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使信息采集、处理和存储格式的规范、统一。
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包含两层含义:工作过程的规范和信息资源的规范。工作过程的规范,首先要求日常工作当中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处理事情,杜绝有令不行、朝令夕改;其次,要求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对学校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使得不同部门、机构和学院间的工作衔接、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合理。信息资源的规范首先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采集有用数据,并将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进行存储、加工。其次,为了保证信息资源规范性,学校可以建立中心数据库,进行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消除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只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提高意识,实现规范的流程管理,才能逐步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谭海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5):7-9.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