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结合实例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客观定量地确定了是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克服了人工分析的存在的主观定性分析缺陷。
[关键词]Klseis 均方根振幅 地震勘探
[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212-2
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长期以来,野外地震采集试验资料的评价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通过人工目测分析试验单炮的记录,来确定采用的施工参数,这使得施工参数的确定局限于经验的想象,而没有相关量化的技术手段。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能够对对试验资料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克服了人为的主观定性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较大的缺陷。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更规范更科学,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可直接为野外技术人员选择最佳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提供有力依据。本文结合实例以井深与药量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对能量、性噪比、频率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1试验区概况
本次试验区位于河北邢台矿区,为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浅层地层为由粘土、砂质粘土、砂组成,卵砾石层普遍发育,不利于地震勘探激发成井和层位的选择。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的太原组与二叠系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埋深在350-500m之间。
2试验参数
2.1观测系统
主采煤层2煤的埋藏深度为350m~500m区域,观测系统定为10线8炮制单边下倾激发观测系统,布设接收线10条,每条线36道,道间距10m,线间距40m;激发线8条,激发线距20m,炮间距30m。最大非纵距480.21m。
2.2井深、药量试验因素
2.2.1井深因素
基础激发药量定为2kg;
激发试验井深:14m、16m、18m、20m、、22m、24m
2.2.2药量因素
基础井深定为18m;
激发药量:0.5kg、1kg、1.5kg、2.5kg
实际试验中遵循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3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
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分析,可以对不同记录同一时窗进行分析对比(本次采用),也可以对同一记录不同时窗进行分析对比。并以均方根振幅获相对振幅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定量地给出单炮的能量、频率、信噪比等信息,从而分析激发、接收等因素对采集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野外采集参数和施工方案。本次仅以井深和药量的变化对能量、频率、信噪比的影响就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3.1井深变化分析
本次选取的井深试验参数,药量2.0kg固定,井深变化为由12-24m(等差值2m),共计获得6个试验记录,进行了能量、信噪比及频率的分析对比。能量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1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均方根振幅值呈阶梯状上升,14m-18m井深变化较大, 22m-24m井深变化较小。可以判定井深大于22m可以满足本区对能量的要求。
信噪比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2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在井深14、16m对性噪比的变化较大,井深大于18m后,井深变化对信噪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判定井深大于18m就可以满足本区对信噪比的要求。
频率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3振幅曲线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振幅强度逐渐增强。从任意选取50Hz分析点,可以看出,随着井深加大,振幅逐渐增强,井深大于22m后振幅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可以判定井深大于22m就可满足要求。
3.2药量变化分析
本次药量试验参数,在固定24m井深药量变化为由0.5kg-2.5kg(等差值0.5kg),共计获得5个试验记录,进行了能量、信噪比及频率的分析对比。能量分析结果,从图4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药量的变化均方根振幅值变化较大,药量2.0kg振幅值最强。大药量或小药量的振幅强度均不及药量2.0kg的单炮数据。可以判定药量2.0kg为最优参数。信噪比分析结果,随着药量的变化,从图5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药量0.5kg信噪比最强,其它药量对信噪比的影响相差不大。相比较而言小药量信噪比高,可以判定为了获得的高信噪比的资料不宜用大药量激发施工。
频率分析结果,随着药量的变化,从图6振幅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2.0kg的单炮数据相对振幅最强,其余单炮数据相比变化不大。从频率分析来看,药量2.0kg的振幅最强,为最优参数。
3.3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药量、井深单一变化的11个单炮数据的品质分析,综合质量及施工成本等因素,可以确定本区的激发参数为井深22m、药量2.0kg,就可获得能量强、高信噪比、宽频带的满足技术要求的高质量野外原始数据。
4结论
试验资料品质的分析,可以定量、直观地对试验数据的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比;克服了靠人工目测和经验来判定的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使得野外生产从主观的定性向客观的定量评价的转变。促进了野外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蒋先艺,刘贤功,宋葵.复杂构造模型正演模拟.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Klseis 均方根振幅 地震勘探
[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212-2
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长期以来,野外地震采集试验资料的评价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通过人工目测分析试验单炮的记录,来确定采用的施工参数,这使得施工参数的确定局限于经验的想象,而没有相关量化的技术手段。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能够对对试验资料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克服了人为的主观定性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较大的缺陷。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更规范更科学,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可直接为野外技术人员选择最佳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提供有力依据。本文结合实例以井深与药量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对能量、性噪比、频率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1试验区概况
本次试验区位于河北邢台矿区,为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浅层地层为由粘土、砂质粘土、砂组成,卵砾石层普遍发育,不利于地震勘探激发成井和层位的选择。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的太原组与二叠系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埋深在350-500m之间。
2试验参数
2.1观测系统
主采煤层2煤的埋藏深度为350m~500m区域,观测系统定为10线8炮制单边下倾激发观测系统,布设接收线10条,每条线36道,道间距10m,线间距40m;激发线8条,激发线距20m,炮间距30m。最大非纵距480.21m。
2.2井深、药量试验因素
2.2.1井深因素
基础激发药量定为2kg;
激发试验井深:14m、16m、18m、20m、、22m、24m
2.2.2药量因素
基础井深定为18m;
激发药量:0.5kg、1kg、1.5kg、2.5kg
实际试验中遵循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3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
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分析,可以对不同记录同一时窗进行分析对比(本次采用),也可以对同一记录不同时窗进行分析对比。并以均方根振幅获相对振幅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定量地给出单炮的能量、频率、信噪比等信息,从而分析激发、接收等因素对采集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野外采集参数和施工方案。本次仅以井深和药量的变化对能量、频率、信噪比的影响就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3.1井深变化分析
本次选取的井深试验参数,药量2.0kg固定,井深变化为由12-24m(等差值2m),共计获得6个试验记录,进行了能量、信噪比及频率的分析对比。能量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1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均方根振幅值呈阶梯状上升,14m-18m井深变化较大, 22m-24m井深变化较小。可以判定井深大于22m可以满足本区对能量的要求。
信噪比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2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在井深14、16m对性噪比的变化较大,井深大于18m后,井深变化对信噪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判定井深大于18m就可以满足本区对信噪比的要求。
频率分析结果,随着井深的加大,从图3振幅曲线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振幅强度逐渐增强。从任意选取50Hz分析点,可以看出,随着井深加大,振幅逐渐增强,井深大于22m后振幅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可以判定井深大于22m就可满足要求。
3.2药量变化分析
本次药量试验参数,在固定24m井深药量变化为由0.5kg-2.5kg(等差值0.5kg),共计获得5个试验记录,进行了能量、信噪比及频率的分析对比。能量分析结果,从图4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药量的变化均方根振幅值变化较大,药量2.0kg振幅值最强。大药量或小药量的振幅强度均不及药量2.0kg的单炮数据。可以判定药量2.0kg为最优参数。信噪比分析结果,随着药量的变化,从图5直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药量0.5kg信噪比最强,其它药量对信噪比的影响相差不大。相比较而言小药量信噪比高,可以判定为了获得的高信噪比的资料不宜用大药量激发施工。
频率分析结果,随着药量的变化,从图6振幅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2.0kg的单炮数据相对振幅最强,其余单炮数据相比变化不大。从频率分析来看,药量2.0kg的振幅最强,为最优参数。
3.3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药量、井深单一变化的11个单炮数据的品质分析,综合质量及施工成本等因素,可以确定本区的激发参数为井深22m、药量2.0kg,就可获得能量强、高信噪比、宽频带的满足技术要求的高质量野外原始数据。
4结论
试验资料品质的分析,可以定量、直观地对试验数据的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比;克服了靠人工目测和经验来判定的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使得野外生产从主观的定性向客观的定量评价的转变。促进了野外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蒋先艺,刘贤功,宋葵.复杂构造模型正演模拟.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