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保”情缘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兰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少妇,有着川西女子惯有的善良与美丽。
  这年正月十六,叶兰在几个好姐妹的簇拥下抱着四岁大的儿子去公园“拉保保”。
  “拉保保”是川西地区的一种民俗,自清朝乾隆年间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相传小孩在童年时期要闯过几道“关口”,所以年轻父母都要在这一天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公园拉一位游人为孩子“保关煞”。如果被拉的游人接受了,便在古柏树脚下,焚烧香蜡纸,叫孩子向被拉游人行跪拜礼,并叫一声“保保”,从此双方大人便以“干亲家”相称,就地举杯饮酒祝愿。现在“拉保保”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特殊节日。
  叶兰的丈夫三年前不幸车祸身亡,这让叶兰过早地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为了儿子,她甚至婉拒了好几次“说媒”,把自己的幸福置之度外。这次几个好姐妹簇拥她去“拉保保”,既是为了帮她打发孤独,也想为她儿子寻找一份亲情。
  公园里人山人海,四处都是“拉保保”的欢喜场面。
  几个好姐妹和叶兰在人丛中挤得汗流浃背,却总是找不到能让她们眼前一亮的人选。
  忽然,一个姐妹眼尖,只见前边一棵古老苍翠的大柏树下,站着一个身材挺拔的男子,他看上去大概三十出头,戴一副宽边玳瑁眼镜,一身整洁的西装外面罩了一件乳白色的长风衣,整个人看上去既成熟又潇洒。
  姐妹们齐声喊道:“就是他!”说罢不由分说,把还没反应过来的叶兰拥了过去,旁边一个姐妹抱起叶兰手中的孩子,一把交到了男子怀里。那男子一怔,但旋即就明白过来,双手不由自主地拥紧了孩子。众姐妹一阵欢呼,这个潇洒大度的“保保”,让她们分外满意。
  一行人来到饭店,分宾主坐下,小孩的两侧分坐着叶兰和新认的“保保”。几个姐妹一个劲挤眉弄眼,因为眼前的三人真像三口之家,把几个姐妹都乐坏了。认亲三杯酒,男子被呛得连连咳嗽,满脸通红。叶兰在旁边劝道:“算了,不能喝别硬撑!”可男子却摆摆手说:“没关系,我高兴,我知道这是拜干爹的规矩,不喝酒是说不过去的。”
  三杯酒下肚,话匣子这才打开,一番交谈得知,男子叫邹哲,刚随一个旅游团从台湾过来,听说川西地区正月十六有“拉保保”的习俗,专程赶来看热闹。
  邹哲亮明身份,众姐妹齐声喝彩,没想到竟认了个台湾“保保”。而叶兰却有些暗自吃惊,原来,叶兰就在县台办工作,早在春节前,她就听说有一个台湾商务考察团,要来内地考察投資环境,不知这个邹哲是不是其中一员。
  叶兰不敢怠慢,急忙向上边做了汇报。县上很重视,要求县台办做好接待工作。邹哲见相关领导已经知情,也就不再隐瞒,把这次回来考察投资环境的事情和盘交底。台办领导得知叶兰的儿子认了邹哲当“保保”,便顺水推舟要叶兰当好向导,全程陪同台湾客人考察,私底下却叮嘱她无论如何也要留住客人。
  这一天,叶兰带客人来到县城的上游,那儿地势独特,一大片开阔地,旁边一条大河潺潺流过。
  叶兰告诉邹哲,这条河是古老县城的母亲河,整座县城的人畜饮水都靠它供给,正在打造的“花园水城”远景规划也是依托于此,特别是近年旅游开发,使这座城市远近闻名,正受到越来越多游人的关注。
  邹哲情绪似乎也受到了感染,他对叶兰说:“看得出来,叶小姐对家乡一片挚爱。不过从商业角度看,这儿不管是水运还是陆路,交通都十分便捷,投资环境也非常优越,倒是一个投资建厂的好地方。”
  这一天,和邹哲一同来的台湾客人都很兴奋,他们称考察了许多地方,都不如这儿让他们满意,下一步只待县上出台好相关政策,投资合约即可签订。消息传到县上,大家都很高兴,急切盼望签约那一天早些到来。
  过了几天,邹哲带上礼物,专程去拜访叶兰,他觉得此次考察能如此顺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兰的帮忙,何况他还有一个“保保”的身份,认认“家”也在情理之中。
  叶兰做了几样家常菜款待邹哲。席间,叶兰年幼的儿子显得十分高兴,他主动抱了几大摞相册出来,一一展示给邹哲看。叶兰见状,有些尴尬地说:“自从他父亲离开后,他就天天去相册中寻找父亲。他今天这么高兴,一定是把你当作‘爸爸’了!”
  邹哲看看孩子,再看看眼前这个美丽孤单的女人,突然也有些伤感。他说:“我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其实我也一样,几年前妻子病逝,留下了一个念小学的孩子,孩子呼唤妈妈的声音经常揪着我的心!”
  邹哲正说着,忽然目光落在了一张照片上,上面有一个英武的男人和一个温婉的女子,两人中间站着一个小孩,整张照片都很温馨,但从颜色看,却有些陈旧了。
  邹哲若有所思,刚想问点什么,叶兰却先一步问起了他的投资。邹哲的心思收回来,随口回道:“大致意向已定,打算投资建一个大型玻璃厂。”
  邹哲本以为叶兰听后会很高兴,但叶兰却没表态。临告辞时,叶兰说,希望能在邹哲离开这里前,带他去看看今日的农村,邹哲答应了。
  第二天,邹哲和其他客人坐上专车,由叶兰做向导,一齐向郊区驶去。通过近段时间的接触,大家对叶兰印象都很好,所以当叶兰叮嘱司机把车开到一农家小院时,大家还以为是叶兰想找个休闲的地方。
  叶兰叫来小院的主人,对他耳语了一番,主人显得十分兴奋,连连招呼着把邹哲和客人们带到了院子外。
  来到一片农田前,却看不到任何绿色。大伙儿正有些纳闷,就见农家主人走到一垅地前,轻轻撩开覆盖的稻草,须臾,几朵白嫩嫩的蘑菇冒了出来。
  邹哲和客人们都很惊奇,这时叶兰才上前介绍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冬季保温作业下种出的蘑菇,眼前一大片稻草下种的都是这种宝贝。大家有所不知,这儿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所产的各种菌类每年出口日本及欧美。但随着近年竞争加剧,食用菌的初加工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广大菌农急盼有技术和实力的现代企业作龙头,把食用菌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做起来,重新去赢得市场份额和食用菌基地的地位!”   邹哲一直看着叶兰,她如数家珍的样子让他有些奇怪,难道她带客人们来参观,就是为了炫耀一番。这时农家主人已热情相邀:“你们都是从台湾来的尊贵客人,今天就吃顿农家饭,尝尝食用菌的鮮美!”主人说罢,已吆喝着叫家人张罗开了。
  邹哲有些疑惑地对叶兰说:“这些乡下人很纯朴,他们似乎很欢迎我们!”
  叶兰抿着嘴轻声说:“你有所不知,刚才我悄悄告诉他们,你们是准备来投资建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台湾商人,他们一准把你们看成福星了,所以才当贵客迎接!”
  邹哲听罢,傻了一般愣在原地。
  这天傍晚,邹哲回到宾馆,虽然奔忙了一天却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了一眼大街上的霓虹灯,顺手拨通了叶兰的手机,邹哲说:“今天去农家参观,你一定还有没说完的话,咱们是不是找个地方继续?”叶兰一听,马上就答应了。
  两人在一家咖啡厅见了面。邹哲打量着眼前这个漂亮女人,试着说:“再过两天,我们这次商务考察就要结束了,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叶兰说:“意见谈不上,再说,你们已经有意向了,还听得进意见吗?”
  邹哲摇摇头说:“听上去,叶小姐好像不太支持我们建玻璃厂。今天,你带我们去农家参观,就是想让我们改变投资意向?如果真是这样,你可是全县唯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
  “不!”叶兰说,“反对的还有老百姓。你知道在县城上游建一个大型玻璃厂会有什么结果吗?严重的铅尘排放会造成空气和水质的严重污染,如果一个企业的赢利和一个地方财政的暂时增收,是以整座县城和母亲河的牺牲为代价,这样的招商是不是得不偿失?而一个富有眼光的企业家,为什么对当地良好的农副产品资源视而不见,不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却偏偏热衷于急功近利的事情,这样的投资算是报效祖国、造福一方群众吗?”
  邹哲听罢,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情,他点点头说:“叶小姐言之有理。其实,每一个炎黄儿女,都想为祖国母亲尽微薄之力。我们回来投资,虽然也看重利益,但也绝不唯利是图。办什么厂,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考虑,今天被叶小姐一点拨,心头倒也明了不少,我们会认真思考的。”
  这天晚上,邹哲把叶兰一直送到楼下,临分手时,才吞吞吐吐地问:“叶小姐,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就是那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里边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吗?”
  叶兰笑了笑说:“不,照片上的妇人是我奶奶,中间的男孩子是我父亲,旁边那男人,我也不认识。但我知道一点,这与我们当地的‘拉保保’有关。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照片中的中年男子,是当时的国民党军官,他是我父亲的‘保保’。本来,我奶奶早年守寡,那军官很爱慕她,但军官最后去了台湾,从此音信全无。这张照片,是当年留下的唯一纪念。”
  叶兰说到这儿,叹口气望了一眼邹哲,然后礼貌地告辞而去。叶兰没注意到,她的身后,邹哲的双眼已蓄满了泪水……
  两天后,邹哲一行准备启程。
  临行前,他把一封信托人交给了叶兰,叶兰看着看着,泪水就蒙住了视线。邹哲的信揭开了一个谜,原来海峡那边,也有这么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而当年喜欢叶兰婆婆的,就是邹哲的爷爷。当时,邹哲的爷爷来不及过多解释,去了台湾,但他的心中,一直没忘记海峡那边,那里有他喜欢的女人,还有认他作“保保”的干儿子,这些都成了一个老人大半个世纪的牵挂。邹哲的爷爷临终前,嘱托孙子一定回大陆看看,要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邹哲这次专门邀请亲友团来考察,正是带有这样的使命。
  邹哲还告诉叶兰,经过反复论证思考,他们决定采纳叶兰的建议,回家乡建一座食用菌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他们也要为花园水城的明天负责。
  叶兰的目光落在了信纸上最后一段话上面,邹哲浑厚的声音响在耳边:“叶兰,请允许我这样叫你,我希望爷爷半个世纪前那段未了的情缘,能够在今天你我身上得到弥补和延续,在我重回家乡建厂那天,希望能为你戴上订婚戒指!”
其他文献
“东家,东家,你出来一下,去看看那个灵牌,像是不太对劲啊!”负责相帮的本家表哥林宝跑进灵堂,拉了拉正在陪坐的林兴小声说道。  一身重孝的林兴随林宝走到灵桌前,盯着桌上的灵牌细细一看后心火就蹿了起来:“徐秀才,快给我滚出来!”  听到林兴的喊声,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从人群中奔了过来,“林兴大哥,这里是灵堂,什么事要这么大声吆喝!”“你,你,你还知道是灵堂,你看看,你都写了什么。”林兴手指着灵牌怒
期刊
清乾隆年间,某一年的中秋节刚过,在鲁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山明水秀的小山村的小客栈里,韩掌柜从天交申时起,就不时走到门外,眯起昏花的眼睛手搭凉棚向进山的路上张望一番,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喔,该回来了!”  被韩掌柜念叨着该回来的主,名叫王儒林,每年都會在中秋节前几天,一声“韩掌柜,您好”,下榻到他这家集吃饭住宿于一体的小客栈,第二天天交寅时,带两张韩掌柜老伴烙的大饼,再背上一葫芦开水,拱手道别
期刊
鸡年春节前,熊三搬进了新小区。  这天,“发小”打电话给熊三,告诉他送了一只土鸡在小区门卫处,让他去取。  熊三下班回到小区门口一看,地上有好几个编织袋,袋角都剪了一个洞,鸡头从洞口伸出来,等着主人来辨认领取。熊三认了半晌,也没看到哪个袋子写有他的名字,拨打“发小”的电话,也无人接听。他征得门卫同意后,随便提了一个袋子往市场奔去。  熊三拎着装鸡的袋子回到小区,在门口被一个中年男人拦住了,问他刚才
期刊
刘振杰是电视台新提拔的副台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急于做点实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他向台里递交了一份策划,打算搞一次电视歌手大赛。经过几轮评议表决,相关人员一致认为方案可行。  没想到的是,在具体运作时却遇到了麻烦,没有商家肯出钱冠名这个大赛。反馈的意见是,近年来国内各类大大小小的歌手赛炙手可热,充斥荧屏,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观众早产生了审美疲劳,再搞类似活动,无异于把钱往水
期刊
宁波的甬江是怎么来的?镇海骆驼桥一带有这样一个说法。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骆驼桥贵驷村里有个叫矮宝顽的男孩,幼年父母双亡,由舅父收养在家。  矮宝顽从小聪明勤劳,能帮助舅母做事,扫地、洗碗、抹桌子。  舅父是个农民,家里养着牛,有十几亩稻田。矮宝顽就当上牧童,天天早出晚归,牛养得膘肥体壮。  春耕开始了,稻田要车水,矮宝顽负责车盘头,让牛吸水。他怕牛太累,便用揩汗的手巾往河里一搭,河水便哗哗地吸上
期刊
旧时正月十四夜里,湘湖一带有迎紫姑的习俗。据传紫姑具有上天赐予的占卜祸福的能力,凡是农桑耕织、建房造屋、生儿育女,甚至商贾贸易、功名利禄等事,都有问必答,还很准,所以,到了这一天,很多人家都要由未出嫁的姑娘出面点香烛迎紫姑,问祸福。  这一习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离山西寿阳城百里的地方住着一个姓何的财主,家有几十亩良田。这何家虽然家业不错,人丁却不兴旺。何财主娶了一房正妻和三
期刊
“神手”是在“机械加工一条街”上开作坊的,专门给人家加工零件,只因手艺精、本领高,同行们都称他神手。  这天,神手做了一件荒唐事,一个网名叫“热吻”的女人用手机摇到了他,聊了一阵就来到神手家里幽会。“热吻”也真是火热,一见神手就扑上来抱住,连门都没顾上锁就“热吻”起来。两个人正如火如荼,只听“咣当”一声,房门被踢开了,一个长着大板牙的男人闯了进来,大喝一声:“你敢强奸我老婆!”  说着,大板牙拿起
期刊
早年间,山东有座直插云天的大山,山脚连绵百里,传说这山是天宫的一个石柱落在了这里,因此人们就给这山起名叫天柱山。  离天柱山十二三里地,有个小村庄,庄里有个名叫玉玛的孤女,十七八岁。十年前,因连着几天大雨,半夜山水下来冲垮了玉玛家的茅草屋。她家人想往山上跑,来不及了,玉玛爹娘为救玉玛,任凭大水漫过他们头顶,始终举着孩子直挺挺地站着。直到三天后,大水下去,人们听到玉玛的哭声赶过来时,玉玛爹娘还都双手
期刊
幸福小区住着个老顽童,名叫楚乾坤。他小眼睛、络腮胡,幽默风趣。楚乾坤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赌博。但他的赌博很特别,既不输钱,还能增加乐趣。  楚乾坤最喜欢赌“三高”,猜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指数。为了赌博方便,楚乾坤还准备了血糖仪、血压计。  小区里的老人们都喜欢和楚乾坤赌博,输家要装狗叫,围着小区跑一圈,惹得一帮小屁孩跟着输家跑,搞得小区里无比欢乐。  你别看楚乾坤在外面玩得欢,可老伴却在家里唱
期刊
文秀在老街开了一家裁缝铺,主要业务是给顾客制作成衣。由于文秀设计精巧,手艺高超,买卖又公道,所以那些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几年下来,她的“文秀裁缝店”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知名。  这天,文秀正在专心致志地裁剪衣料,一名四十岁上下的妇女挎着一个小坤包来到了店里。她一进店就东瞅瞅、西瞧瞧,四下里打量起来。  文秀一看来了客人,立刻迎上去询问有什么衣服要做。那妇女看了文秀一眼,笑着说:“哦,我是从省城随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