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过程研究,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体系,探索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评。
【关键词】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22-03
一、 研究背景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是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2008年起承担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共培训学员703人次,覆盖全省14所卫生职业学校及职教中心,护理专业教师参培率达75%,骨干教师参培率100%,为黑龙江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建设和學校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黑龙江省培训基地评估中位居前列。2011年起,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黑龙江省"十二五"教育科学牵动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作为工作课题,开展黑龙江省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实践专项研究。
二、 研究目标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骨干教师培训及实践研究,构建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评,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又快又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以贯彻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指导,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教学问题为突破口,构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框架,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标准、调整培训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探索有效培训模式。
2.研究方法:
2.1调查法:通过调研、建立信息平台、走访等了解骨干教师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获取相关资料。
2.2行动研究法:针对培训中解决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开展工作和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和反思,在研究中提高能力水平、总结经验、凝练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
四、 研究内容及过程
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教师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提升成为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是中职师资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问题。如何进行高效优质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此带动中职教师专业队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如何构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标准、调整培训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探索有效培训模式至关重要。
(一)调查研究
1.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每期培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学员需求设计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
2.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跟踪调研学员的岗位能力与贡献情况。
3.到清华大学、新加坡中央医院、湖南、湖北学习调研,提升培训水平。
(二)制定标准
从骨干教师能力入手,研制能力标准,结合教师需求,开发培训标准,依据教育测量学及教学实际,制定培训质量考核标准。
(三)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
1.确定培训模块的内涵与特征
每一期的培训任务需要赋予它明确的培训目标,将培训目标与培训任务紧密结合、概括提炼,则可形成不同的培训项目。若干个培训项目,其丰富的内容来自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即以卫生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为核心构成的培训内容,按其性质、功能分类、整理、打包形成的集合,由此构成师资培训完整的系统,有利于师资培训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运行科学有序。
2.培训模块的开发建设
针对培训需求,培训模块可以开发为教育理念模块包括职业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人文素质理念等学习实践的有关内容;教育理论模块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有关内容;教育教学改革模块包括任务引领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教材建设等有关内容;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相关内容;教师的能力水平模块包括职业道德、"双师"能力、教育科技使用能力、科研能力、行业联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环境的创新及管理能力等有关内容。开发培训模块的同时也是建设培训模块的过程,为适应不断增长变化的培训需求,培训模块需要不断创新。
3.合理利用培训模块
(1)依据培训需求培训项目确定之前首先了解参培对象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经历、教学情况,通过了解决定培训项目,选择培训模块。
(2) 确立核心模块针对培训需求,在众多的培训模块中找到支撑达到培训目标的主要模块,即为核心模块,这是有效利用模块的关键,核心模块的确立要以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核心模块为主体,将培训模块的有机组合。
(3)培训模块的灵活运用每一个模块尽管相对独立,但在选择中不可机械地拿来使用,运用中要讲究"活"。原因如下:一是模块中有的内容其属性不是绝对归属于某个模块,可以灵活界定;二是其模块内容是发展变化的,过去适用不等于永远适用,要活学活用;三是培训模块可以拆分重新组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保证参培教师学有所用。
(四)模块化、一体化、开放式三结合的培训模式
1.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的一体化培训。在护理专业方面着重体现四个一体化的设计思想:一是护理专业课程衔接一体化,既要培训专业课教师,又要培训基础课教师;二是理论、实训一体化,即培训内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三是校内实训教学与临床实习一体化;四是教学与服务一体化,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学员住宿安全、舒适、卫生;食堂饭、菜花样不断翻新,以满足学员各种口味;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根据学员需求开放;团委协助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班主任更是深入学员当中,及时了解、反馈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实现了管理、教学、后勤保障全方位的人文化优质服务。
2.以课程开发为基础的模块化培训。依据培训目标,在课程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促进培训模式与机制的创新。模块的开发紧紧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满足不同层面受训教师的需求,成为护理教育师资培训的丰富资源。
3.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的开放式培训。围绕省级培训,建立校本培训和行业培训。一是创建了"双元化"的校本培养模式,即新教师入校,首先在实训中心锻炼两年,每位新教师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分别承担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之后,再进入学科培养;二是培训之余,继续承担全省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随时交流和培训,培训基地所属万米实训大楼时时为中职学校开放、承担卫生系统新员工培训、援疆培训等任务;三是省内各兄弟学校每年都选派教师到学校进修培训;四是借助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及全省卫生系统护理技能大赛的承办,学校在大赛评分标准的制定、参赛选手的培训等方面开展培训并取得成功经验;五是学校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为教师获得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培训者培训。上述培训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及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培训体系,极大地发挥了基地的作用。
(五)"三联动"的机制保障
护理专业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其培训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工作,为此,建立政府与基地学校、基地学校与医院及基地学校与参培学校三层联动机制,以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培训文件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学校将培训工作作为常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具体做法: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形成一把手主抓,分管校长牵头抓,项目负责人全面抓,班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格局;二是健全培训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三是把住教学关,高标准的师资配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考评,成为有效培训的保证;四是实施跟踪反馈评估,制订了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情况收集和反馈制度,其综合评价结果纳入科室及个人全年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五是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四医院、黑龙江省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实践培训基地,每期培训按照教师不同课程有计划地分层次,分学科进行专业实践,合理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年一度的省中等卫生学校教学研讨会,已成为学校收集学员培训后工作情况及各校教学校长、教务科长沟通和交流的良机,同时,通过深入各校及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培训QQ群,开展调研和交流,了解学员学习后应用情况,跟踪学员成长过程,为下一次培训积累宝贵经验。
(六)科学的培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为保证确认培训需求的科学性,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培训效果,建立了培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学员本人、学员学校、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以及政府部门五方评价。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参培学员,并每期评选出25%左右的优秀学员,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充分肯定学员成绩。
(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开展培训工作,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1.培训基地建设了集现代化、开放性、先进性一体的黑龙江省现代护理实训中心,培训者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增强,省内知名度增加,李晓松老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首批教学名师,带动了学科的稳健成长,付广权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新秀,从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及科研成果年平均80余项,参编国家级教材人次年平均60人次。2012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护理技能大赛成绩显赫。
2.参培教师一是教学能力水平逐年上升,每年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交流会都有骨干教师教学成果展示,4所学校近几年步入全国示范校行列。二是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立项数量增多。三是技能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指导专业技能大赛能力越来越强,参加全国中职护理大赛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四是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中职学生平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五、 结论
师资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意义非凡。遵循教师培训规律,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致力于有效提高教师培训途径的培训体系构建,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书润.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11,(36)
[2]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徐波.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4]李建芹,李运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牵动项目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DB1211005,子课题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关键词】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22-03
一、 研究背景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是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2008年起承担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共培训学员703人次,覆盖全省14所卫生职业学校及职教中心,护理专业教师参培率达75%,骨干教师参培率100%,为黑龙江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建设和學校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黑龙江省培训基地评估中位居前列。2011年起,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黑龙江省"十二五"教育科学牵动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作为工作课题,开展黑龙江省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实践专项研究。
二、 研究目标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骨干教师培训及实践研究,构建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评,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又快又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以贯彻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指导,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教学问题为突破口,构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框架,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标准、调整培训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探索有效培训模式。
2.研究方法:
2.1调查法:通过调研、建立信息平台、走访等了解骨干教师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获取相关资料。
2.2行动研究法:针对培训中解决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开展工作和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和反思,在研究中提高能力水平、总结经验、凝练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
四、 研究内容及过程
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教师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提升成为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是中职师资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问题。如何进行高效优质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此带动中职教师专业队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如何构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标准、调整培训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探索有效培训模式至关重要。
(一)调查研究
1.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每期培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学员需求设计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
2.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跟踪调研学员的岗位能力与贡献情况。
3.到清华大学、新加坡中央医院、湖南、湖北学习调研,提升培训水平。
(二)制定标准
从骨干教师能力入手,研制能力标准,结合教师需求,开发培训标准,依据教育测量学及教学实际,制定培训质量考核标准。
(三)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
1.确定培训模块的内涵与特征
每一期的培训任务需要赋予它明确的培训目标,将培训目标与培训任务紧密结合、概括提炼,则可形成不同的培训项目。若干个培训项目,其丰富的内容来自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即以卫生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为核心构成的培训内容,按其性质、功能分类、整理、打包形成的集合,由此构成师资培训完整的系统,有利于师资培训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运行科学有序。
2.培训模块的开发建设
针对培训需求,培训模块可以开发为教育理念模块包括职业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人文素质理念等学习实践的有关内容;教育理论模块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有关内容;教育教学改革模块包括任务引领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教材建设等有关内容;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相关内容;教师的能力水平模块包括职业道德、"双师"能力、教育科技使用能力、科研能力、行业联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环境的创新及管理能力等有关内容。开发培训模块的同时也是建设培训模块的过程,为适应不断增长变化的培训需求,培训模块需要不断创新。
3.合理利用培训模块
(1)依据培训需求培训项目确定之前首先了解参培对象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经历、教学情况,通过了解决定培训项目,选择培训模块。
(2) 确立核心模块针对培训需求,在众多的培训模块中找到支撑达到培训目标的主要模块,即为核心模块,这是有效利用模块的关键,核心模块的确立要以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核心模块为主体,将培训模块的有机组合。
(3)培训模块的灵活运用每一个模块尽管相对独立,但在选择中不可机械地拿来使用,运用中要讲究"活"。原因如下:一是模块中有的内容其属性不是绝对归属于某个模块,可以灵活界定;二是其模块内容是发展变化的,过去适用不等于永远适用,要活学活用;三是培训模块可以拆分重新组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保证参培教师学有所用。
(四)模块化、一体化、开放式三结合的培训模式
1.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的一体化培训。在护理专业方面着重体现四个一体化的设计思想:一是护理专业课程衔接一体化,既要培训专业课教师,又要培训基础课教师;二是理论、实训一体化,即培训内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三是校内实训教学与临床实习一体化;四是教学与服务一体化,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学员住宿安全、舒适、卫生;食堂饭、菜花样不断翻新,以满足学员各种口味;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根据学员需求开放;团委协助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班主任更是深入学员当中,及时了解、反馈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实现了管理、教学、后勤保障全方位的人文化优质服务。
2.以课程开发为基础的模块化培训。依据培训目标,在课程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块,促进培训模式与机制的创新。模块的开发紧紧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满足不同层面受训教师的需求,成为护理教育师资培训的丰富资源。
3.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的开放式培训。围绕省级培训,建立校本培训和行业培训。一是创建了"双元化"的校本培养模式,即新教师入校,首先在实训中心锻炼两年,每位新教师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分别承担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之后,再进入学科培养;二是培训之余,继续承担全省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随时交流和培训,培训基地所属万米实训大楼时时为中职学校开放、承担卫生系统新员工培训、援疆培训等任务;三是省内各兄弟学校每年都选派教师到学校进修培训;四是借助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及全省卫生系统护理技能大赛的承办,学校在大赛评分标准的制定、参赛选手的培训等方面开展培训并取得成功经验;五是学校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为教师获得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培训者培训。上述培训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及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培训体系,极大地发挥了基地的作用。
(五)"三联动"的机制保障
护理专业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其培训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工作,为此,建立政府与基地学校、基地学校与医院及基地学校与参培学校三层联动机制,以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培训文件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学校将培训工作作为常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具体做法: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形成一把手主抓,分管校长牵头抓,项目负责人全面抓,班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格局;二是健全培训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三是把住教学关,高标准的师资配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考评,成为有效培训的保证;四是实施跟踪反馈评估,制订了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情况收集和反馈制度,其综合评价结果纳入科室及个人全年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五是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四医院、黑龙江省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实践培训基地,每期培训按照教师不同课程有计划地分层次,分学科进行专业实践,合理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年一度的省中等卫生学校教学研讨会,已成为学校收集学员培训后工作情况及各校教学校长、教务科长沟通和交流的良机,同时,通过深入各校及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培训QQ群,开展调研和交流,了解学员学习后应用情况,跟踪学员成长过程,为下一次培训积累宝贵经验。
(六)科学的培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为保证确认培训需求的科学性,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培训效果,建立了培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学员本人、学员学校、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以及政府部门五方评价。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参培学员,并每期评选出25%左右的优秀学员,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充分肯定学员成绩。
(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开展培训工作,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1.培训基地建设了集现代化、开放性、先进性一体的黑龙江省现代护理实训中心,培训者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增强,省内知名度增加,李晓松老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首批教学名师,带动了学科的稳健成长,付广权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新秀,从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及科研成果年平均80余项,参编国家级教材人次年平均60人次。2012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护理技能大赛成绩显赫。
2.参培教师一是教学能力水平逐年上升,每年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交流会都有骨干教师教学成果展示,4所学校近几年步入全国示范校行列。二是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立项数量增多。三是技能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指导专业技能大赛能力越来越强,参加全国中职护理大赛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四是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中职学生平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五、 结论
师资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意义非凡。遵循教师培训规律,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致力于有效提高教师培训途径的培训体系构建,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书润.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11,(36)
[2]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徐波.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4]李建芹,李运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牵动项目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DB1211005,子课题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