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媒体的报道策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中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感天动地。而中国媒体也以另一种力量,立刻行动起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赤膊上阵,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中国媒体经受住了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他们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在传言四起时报道事实真相,在创伤中凝聚力量,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褒扬,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同行的尊重。从中国新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媒体的表现不仅仅是完成了汶川地震的报道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变革。
  
  一、迅速出击,抢占先机
  
  在汶川地震中,我国媒体快速及时和客观透明的报道,具有典范和标本意义。在这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媒体大战中,我国媒体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做到了快速充分、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抢占了舆论的制高点。请看中国几大主流媒体的反应。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地震,14时35分北京地区出现震感。新华社打破常规,14时45分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新华社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分钟,比美联社早8分钟。14时56分,新华社从成都发出第一张地震的图片。时效性领先全球各大媒体。
  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这是国家通讯社发出的第一则中文报道,在尚未确定震中、震级的情况下便发出了第一条报道,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32分钟后即15时,在新闻频道口播第一条新闻;15时20分,打破原有节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时,新闻频道和第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滚动播出抗震救灾有关消息和工作进展。
  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报道应急机制,台长亲自指挥,副台长飞赴一线,30多名记者先后急速抵达灾区。15时04分,该台“中国之声”收到中国地震局传真后立即插播地震消息。15时30分,该台成为第一家采访到中国地震局专家的媒体。16时30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19时至次日凌晨1时30分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5月13日全天24小时继续播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这是“中国之声”第一次在全天24小时开通直播节目。
  人民日报社5月13日关于抗震救灾的版面占了总版数的40%,14日为60%,15日为80%。人民日报社要求要全力保证抗震救灾版面,一切报道都要为抗震救灾让路。
  据粗略统计,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后至5月16日,短短4天时间,新华社已播发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和抗震救灾的中英文文字和图片稿件7000多条,其中,对内中文稿1300多条,对外中文稿1200条,英文稿880条;对内中文图片1400张,对外中文图片1300张,英文图片750张。播发音视频节目总计310条,730分钟。
  这次汶川地震的宣传报道,我国几乎所有媒体都当机立断,果断出击,表现出极强的独立精神,努力开拓信源。为公众提供多点、多方位的信息,在报道中抢占先机,同时也为中国媒体塑造了焕然一新的整体面貌。
  
  二、媒体联动,凝聚力量
  
  在这场地震灾难中,中国媒体体现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的合力。地震发生当天,新华社总社召开各编辑部和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分社参加的电视电话会,明确提出:当务之急就是调动总社和有关分社各路记者力量,动用可能的一切手段,千方百计让记者进入汶川县震区,掌握第一手情况,尽快发出采自现场的公开报道。自5月12日20时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与综合频道实现了同步并机播出,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源。中国的网络媒体已形成强大阵容,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与传统媒体比肩而立,发挥出自身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以及各类Web2.0网站,纷纷第一时间调动各种手段和资源打响了抗震救灾的战役。这是迄今为止网络媒体在灾难报道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展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广播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寻常。当路断、水断、电断、手机不通、电视无法收看时,广播是灾民唯一可以依赖的,也是政府当局在最初阶段指挥协调灾区救援活动、安抚灾区民众的重要传播通道。地震发生后,在核心震区内只能收听到国家电台和四川省广播电台的短波广播。正是由于广播的独特作用,国家广电总局在地震当天向灾区紧急运送5万台收音机,国家电台同时捐助1万台收音机。中央军委给救灾部队紧急配发17万台收音机,河南省也向灾区捐赠2万台收音机。汶川地震中,广播电台除了传递新闻消息以外,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平安口信、寻亲口信的播报,还有心理安抚干预、卫生防疫知识等专门内容的播出,直接服务灾区听众的特殊需要。这在内地广播史上也是第一次。
  著名媒体学者李希光说过,记者是社会的良知,媒体是社会的大脑。在这次媒体的立体联动中,所有记者都是带着人性的良知在采访,同时,所有的媒体都在用大脑思考如何和大家一起度过天灾。正如中央电视台一位主持人所言:“我们传播的不是哀伤,而是力量。”国家民政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救灾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使社会救助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凝聚,提升了救灾的整体水平。
  
  三、公布信息,满足知情
  
  媒体向公众报道突发公共事件,首要的任务是向公众展示事件的真实面貌,尽可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不久,也就是5月1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并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便属于信息公开的内容之一。不管基于什么原因,采取了哪些方式,这次汶川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发布都可以视为信息公开的标志性事件。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确今非昔比,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政府反应之迅速、信息之透明,令人赞叹。强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站上即向世人发布了地震的震中和震级。在地震发生数十分钟后,中央各主要媒体便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在第一时间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的发生。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起,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分别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域的专家,发布灾情震 情及救灾动态信息,并公开回答中外记者的现场提问,而且对每场新闻发布会都进行现场直播,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无可奉告”。这样的发布方式既保证了媒体和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又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如此高规格、高频率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许多境外媒体均给予高度评价。路透杜5月14日的评论说,与以往的历次灾难不同,中国政府此次对灾情的信息没有任何隐瞒,并承认最终的死亡数字可能达数万。英国《金融时报》更是明确地说,汶川地震是中国形象嬗变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在汶川地震中,国家地震局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经常接受媒体采访,给了媒体发布最权威消息的机会。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经常邀请地震专家做客直播室,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向公众发表专家的权威信息,公开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避免谣言蔓延,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强大的媒体之网中,许多谣言根本没有蔓延和传播的空间。一位网民因此深有感慨地说:“这一次真相跑到了谣言和恐慌前面,政府学会了与谣言赛跑。”
  
  四、政府支持,报道顺利
  
  公开及时的政府催生了透明快速的传媒。抗震救灾刻不容缓,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做了重要部署。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已踏上了飞往灾区的飞机,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飞机上现场采访了温总理。灾难发生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也是在地震发生的当晚.李长春同志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专题会议,中央宣传部随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5月13日,在全国宣传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李长春同志强调,抗震救灾报道要上重要版面时段。5月16日深夜,李长春先后到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看望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指出:“在过去的5天里,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由于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公开透明的信息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从而保证了抗震救灾更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媒体报道也强化了国家的意志,给政府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决策依据。西方主要媒体也一改往日逢灾必乘机攻击我国政府的做法,对我国抗震救灾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报道数量持续增加,报道角度趋于客观公正。据统计,5月12日-16日的短短5天时间内,境外媒体就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发布的英文报道累计达5458篇。许多国外媒体原原本本地引用中国媒体的信息,尤其是大量引用新华社发布的信息,引用中央电视台节目信号。据统计,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有关节目信号。CNN、BBC等国际传媒机构在引用我国节目信号的同时,均对我国政府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公开信息的做法给予赞誉。《洛杉矾时报》报道称。地震虽是一场悲剧,却给了中国一个重树形象的机会。
  纵观从遭遇非典疫情、洪涝灾害,到南方冰雪灾害及此次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整体报道。中国媒体的日益进步显而易见。在这场媒体的突击战中,我们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有力有序有效地引导了国内舆论,而且成功地引导了境外舆论,西方媒体的一些鼓噪之音、猜测之言、攻击之词没有生存和传播的空间。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和媒体就四川汶川大地震如此迅速而透明的报道,大多给予了正面报道和肯定。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出人们的预料。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令人钦佩。日本共同社对中国媒体的快速反应感到惊讶,对人民日报抗震救灾报道工作部署安排十分赞赏,多次致电要求采访。可以这样说,中国媒体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对灾情以及救灾信息的快速公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媒体报道本身,中国媒体也将因对这次汶川地震的成功报道而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的传媒史册。
  
  编校 杨彩霞
其他文献
Salinity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 for rapeseed production worldwide.In this study,we assessed theextent and pattern of DNA damages caused
该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金龙35井区南二叠系风城组三段(P1f3)断块圈闭与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P3w2)、一段(P3w1)断块圈闭构造.该区块已完成5口井的钻探任务,
本文针对WLW-2004B往复立式无油活塞式真空泵使用中活塞体出现的故障导致真空泵无法继续使用问题,从活塞本体和活塞杆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择、使用安装等方面进行分析,判
近年来随着油价长期低迷和深水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倾向于使用FPSO+水下采油系统的开发方式,为保障油田尽快投产,FPSO的建造技术和交货期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
期刊
轮台S3-1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属于底水背斜砂岩气藏.经过多年的开发,区块的东西部井组在产状,无水产气期及压力上存在差异.文章从开发和地质两个角度对气藏的生产动态进行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不知道用过多少铅笔、橡皮、文具尺。各种文具已成为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小伙伴。然而在使用文具尺画图时,我们发现传统的文具尺有以下缺陷:1.所有文具尺的
渤中凹陷西南斜坡带气测录井响应特征表现为浅层以C1为主的生物降解油层和中深层轻、重组分齐全的正常油层,利用单一的录井解释方法无法快速、准确评价储层含油气情况.在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