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通道 欣赏文学之美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任务。小班幼受年龄和学习特点的影响,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以班语言活动“雪地上”为例阐述教师是如何将语言、美术、音乐三者自然渗透、融合,发挥教育的合力,打开幼儿感官多通道,让幼J充分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并进行表达和表现的。
  [关键词]综合手段;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当是爱与美的统一,主要目标为:提升儿童审美情趣和能力,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和感受。《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因此在幼阶段进行儿童文学欣赏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从幼园组织的语言活动来看,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注重对重要词汇的学习,忽略了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只注重对语言美的感受,忽略了对作品意境美的感受;只注重对字面的简单理解,忽略了作品想象表达的空间等。
  一、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学习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稳定、观察能力弱。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小班幼多数在语言表达上不完整,在活动中往往不敢说、不会说或者说不清楚。文学作品又是抽象的,教师带领幼去理解和感受这些抽象的文字并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
  怎样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笔者以园本教研活动“雪地上”为例,阐述如何在具体的活动中运用综合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更多元地去感知、表达。
  二、以“雪地上”为例看语言活动中综合手段的运用
  “雪地上”的由来和分析。
  冬天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寒冷,最感兴趣的就是雪。整个大地一片白茫茫,给幼儿强大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感受到雪景的美。那么白茫茫的雪地上会有什么呢?这个问题会引发幼无限的想象。为了让幼儿全面地感受雪景的美,并愿意表现和创造,我们设计了小班语言活动“雪地上”。它是一个描述雪景的文学故事,故事中不仅有生动的动物形象,还有鲜明的颜色,这些色彩为我们展现了白色雪景中另一番艳丽的景象。
  那如何在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美,激发他们表达表现的欲望,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呢?如何将语言、美术、音乐三者自然渗透、融合,发挥艺术教育的合力,有效地达成目标呢?
  1.把美说出来——
  生动语言的“善用”
  (1)生动有趣的故事一挖掘了活动的价值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挖掘故事内容的价值时,对内容本身作出了调整。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开头部分加入了简单的雪景描述,并把重点集中在动物上。为了使幼儿区别小动物和大动物,教师将故事中“小松鼠”和“小狗熊”改为“小松鼠”和“大狗熊”。开放式的故事能让学生大胆表现并创造,教师只引出故事前半部分,让幼儿充分感受雪景中不同色彩美后,再引导幼儿进行后半部分的创编。改后的故事具有情节单一、角色间有较强的对比、角色语言具有重复等性质,这些都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2)活动策略的灵活运用,帮助幼儿欣赏感受。
  ①分段欣赏
  教师把故事前半部分分成了三小段。第一段是一个情境的创设:冬天来了,天空飘起了雪花,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看,远远的树枝上有一团红红的,猜猜谁来了?情景的描述贴近幼儿的生活,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段重点引出了小松鼠:听一听,你觉得小松鼠在
  做什么?为什么?听小白兔怎么说的?这时白白的雪地上多了一种红色,原来是小松鼠呀。教师让幼儿大胆猜测小松鼠在干什么,给幼儿充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并感知松鼠身上的红颜色。教师渗透了一个句式“雪地上多了一种什么颜色,原来是谁”,让幼儿初步感知。第三段重点引出了大狗熊:啊,这回有谁来玩了?(根据音乐来猜测可能来的动物)为什么是它们?这时雪地上又多了一种什么颜色,原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逐步将故事内容丰富,幼儿的猜测、学说,让他们充分融,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分段欣赏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并区分小松鼠和大狗熊的不同。
  ②情境烘托
  教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烘托了活动优美宁静的雪景氛围。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了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教师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描述小白兔,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描述小松鼠,用浑厚有力的声音描述大狗熊。再加上多变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把语言中的艺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帮助幼儿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把美画出来——色彩艺术在活动中的“巧用”
  (1)活动背景图的设计,让幼儿感受雪景的洁白之美。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到雪景美,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文学作品具象化、立体化。我们在创设整个情境时制作了一块雪景的底板,画面里远处是蓝天白云,画面里近处是堆满雪花的小山坡,还有覆盖着雪花的树干和硬挺的树枝,小雪花正飘落下来,这样的大背景给幼儿视觉上的震撼。在讲述故事前三段时,教师边讲述边操作,不断丰富背景,让幼儿体验到不同色彩的动物来到雪地后所带来的另一番风景。
  (2)绘制色彩丰富的动物图画,让幼儿感受雪景的炫彩之美。故事的后半部分需要幼儿的创编:听说雪地上这么好玩,猜猜还有谁会来呢?它会做什么?在后面的环节中幼儿要通过听音乐辨认不同的动物,然后将手中大小不同的动物分别送到雪地上。因此,教师准备了不同大小、形象可爱、色彩丰富的动物图片,随着动物不断被送上雪地,背景颜色也在不断丰富,最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背景,让幼儿很容易就感受到它整体的美感。   3.把美听出来——音乐在活动中的“妙用
  (1)创设情境、激发感知欲
  冬天里,雪花片片飞舞,轻轻地飘落到这儿,飘落到那儿,屋顶白了、树枝白了、篱笆白了……样一个优美的意境,应该如何让幼儿充分感受呢?除了用优美的语言、雪白的颜色,还可以融入音乐的烘托。什么样的音音才符合这样的意竟呢?教师选取了《黄雨伞》中的第一首歌的開头来作为导入部分的背景音乐。整段音乐柔美、细腻、欢快,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让幼儿从多感官去感受这种意境的美。
  (2)暗示想象、激发表达欲
  当幼儿知道雪地上一团红红的颜色是小松鼠后,教师播放了《黄雨伞》中的第二首音乐。欢快跳跃、节奏感强是这段音乐的特点,和小松鼠的体型、行动方式等都十分匹配,教师借助这段音乐让幼儿猜想小松鼠在做什么。音乐对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一些平时胆小的幼)U听到音乐后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
  (3)合理联想、激发创造欲
  通过不同音乐的提示,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送到雪地上。沉重、缓慢的音乐是大动物,轻盈、欢快的音乐是小动物。不同性质的音乐匹配大小不同的动物,不仅能让幼儿听着音乐合理联想可能来的动物们,给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还让他们萌生了想要邀请更多的动物到雪地上玩的想法,白的雪地又会多很多种颜色,从而将故事继续丰富,进行创编。
  在本次活动中,语言、美术、音乐各自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都有效地服务于目标的达成,都是在让幼儿充分感受美后进行表达和创造。这三者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和辅助的。
  ①如果只有语言描述和烘托,没有美术和音乐的辅助,对于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性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凭空的想象是很困难的,因此不能较好地感受雪景中的美,更不会大胆表现了。
  ②如果只有美术的欣赏,没有语言和音乐的支持,对于独立审美能力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只能停留在画面色彩的表面感受,不能很好地进行相关的想象和创造。
  ③如果只有音乐的暗示,没有语言和美术的烘托,对于理解能力不强、对音乐元素性质不了解的幼儿来说,故事太过抽象,无法很好地感知。
  “雪地上”这个活动中运用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艺术元素,结合了故事的内容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感受冬天雪景的美,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让幼儿借助音乐和色彩来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想象、表现和创造,使幼儿有目的地说。教师从三维立体空间的角度设计这个语言活动,同时也更深地挖掘到了这个语言活动中艺术的价值。这个活动其实就是用艺术的手段创造了说的氛围,使幼儿在感受艺术美的基础上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语言、音乐及美术三者形成了一股合力,达到教学活动中的最优化,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慧燕.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伙伴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越来越注重伙伴学习的教学方法。伙伴学习与合作学习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伙伴学习相比于合作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并且其拓展的空间更加厂阔,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活泼,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使小学数学的课
期刊
[摘要]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自然成长的理念意识,围绕这一理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举措。最近几年,很多教师都在探索如何用爱构建绿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并为此深入研究了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现代化德育教育模式的具体举措。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爱的作用,从健康成长和自主成长以及快乐成长等层面,为小学生打造绿色成长之路,促
期刊
【摘要】现代语言教学观中曾经提到,有效的语言学习应该是对语言实际应用的过程,要想锻炼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就当前的英语教学来看,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都存在非常强的孤立性,要想有效降低英语教学中语法、句型的孤立性,将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关键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认知规律等,而单元统整设计就与这些要求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本文首先对
期刊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决定了教育现代化必须承载新的内容,而创新赋予教育现代化实质内涵。因而培养三大创新型能力,即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全面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就相当于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发散思维,这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想象能力的挖掘,引发学生好奇之心的同时,可以帮助其形成理解,生记忆。最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是创新教学的关
期刊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一方面要培养多元化发展的学生,让孩子们掌握多种学科的基本技能,让孩子们打好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要求教育者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多种课程进行合并,寻找适合孩子们终身发展的DNA,把多种能力的DNA注入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胞中,让孩子们能走得长远。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老师们的有利抓手,利用好它,可以更轻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更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字是语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自身价值和意义不可被低估。五歼年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汉字的贡献。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认识汉字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工作。如何使识字教学充满童趣,笔者将探讨以下内容。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的要求,围绕“趣”  1.开发课程资源,提倡创新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期刊
[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大自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我园开展的“南山森林日”活动中,通过对情感为先、体验为本、探索为主、交流为要等策略的运用,幼儿遇自然、亲自然、品自然、享自然,发展形成与自然的联结,有效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然缺失;自然联结;情感;体验;探;交流  多媒体时代疏离自然,越来越多的L童出现生
期刊
[摘要]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学校特色建设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学校着力打造墨香校园,以书法特色为载体,完善培养体系,从环境布置到活动渗透,将学生培养目标落到细微处,以全方位多角度为孩子的成长建立小目标,逐步对标落实,从而提升孩子自信,促进孩子成长。  [关键词]品格提升;墨润环境;墨润课堂;节日魅力;实践舞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信是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以其形象性、创造性、发散性等特征,激起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作文的热情。教师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将六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要求进行梳理,对重难点把握有度,开有针对性性的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审题立意;选择材料;突出主线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尼.博赞发明,又叫心智图,是把大脑所思所想画在纸上,或彩色,或黑白,将思维形象化,是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图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方式,同时还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尝试在科学课堂引入思维导图这一途径,从“诊断”“整理”“提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增强学生思维的可视化与凸显学生思维的整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