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杂糅还是民族融合?——论北魏平城早期规划

来源 :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平城是首个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文化产物,由于早期民族文化异质性和都城地理区位过渡性,早期立国阶段的平城规划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既要继承秦汉以来中原都城规划思想“模邺、雒、长安之制”以示正统,又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礼俗,呈现出“胡汉杂糅”的空间表象。但回归到北魏立国之初的政权建立、文化制度建构和经济生产方式确立的历史过程中,会发现平城的都城空间形态和规划思想是北魏国家和制度确立的空间投射,不是简单的胡汉杂糅,而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在民族融合作用下,都城规划建设在自然山水利用、礼制空间组织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平城早期的空间形态具有游牧到农耕文化发展和汉唐都城演变的过渡性,对后期孝文帝时期平城的空间形态和迁都后北魏洛阳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进而影响隋唐长安和后世都城。因此,研究北魏平城早期的都城形态,对阐释空间-文化耦合机制、揭示北魏文明建构、诠释都城演变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糖尿病KK-Ay小鼠肝内质网应激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C57BL/6J小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当归多糖400、200、100 mg/kg,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测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灌胃4周后,测
期刊
2016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下册中新增“小人物”单元,自2016年全国逐步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篇目及教材安排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应的教学也应在坚守语文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跟随教材的改变调整相应教学策略。尤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公布以来,提出了新时代新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发展性教学要求。部编版“小人物”教学研究因其在教材中特“新增”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也逐渐深入到
学位
目的:基于GRP78/PERK/ATF4通路探讨泽泻汤改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油酸(OA)及高脂饮食诱导高脂细胞及动物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ER与Ca2+荧光共定位观察泽泻汤对ER-Ca2+稳态的调节情况;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泽泻汤对凋亡的影响;Western bol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B细胞免疫球蛋白
期刊
我国在新课改中着力强调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教学中,因此形成性评价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大面积铺展。形成性评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用认知来引导教学,用反馈来促进下一步的学习。语文演讲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阶段性的学习和进展,侧重在练习。即确定演讲教学具体目标以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提升。语文演讲教学的这一特征恰好可以在形成性评价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当前语文
学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及肾虚兼血瘀证等。梳理近年来POP中医证型与相关指征研究发现,其证型分布与中医体质、骨密度、骨代谢等相关生化指标、细胞、基因、脆性骨折、性别及年龄、握力等不同指征皆具有相关性,此为进一步临床辨证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参考文献35篇。
期刊
2020年1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签订第二轮合作协议,“五育融合”育人课程建设项目作为“院区共建”重点项目之一在全区实施。在项目学校进行抽样走访调研中发现,区域学校对“五育融合”育人课程建设存在认识误区,项目实施遭遇困境。分析区域调研情况,项目学校在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融合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在顶层设计、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融合评价等
期刊
“衣冠南渡”是研究华夏文明传播与民族融合的重要切入口,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记忆现象。华夏文明在衣冠南渡中方向是南北并进,形式则是战和并举,同时衣冠南渡也为华夏文明留下了“族恨国殇”“夷夏混同”等经典符号意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机理。回顾衣冠南渡的得失,也能够给今日的华夏文明传播和现实的民族传播实践提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借鉴,为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生交往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报纸
<正>中国古代虽无“中华民族”之名,但有中华民族之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如“滚雪球”般逐步壮大,从历史进程看,其中包含着明确的层次和阶段。概括言之,先有地区性的诸族融汇,然后才有大一统式的融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蛮夷小国与华夏诸国交错杂处,为相互间的交流交往以及区域性的统一,
期刊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历经民族规模性迁移与深入融合的大一统时代。作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帝国以其博大的胸怀广泛接纳各异域民族,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异邦文化,这其中自然造就了丰富多彩、浪漫自由的服饰文化。文章试从唐代女子服饰角度出发,论述其在汉文化与西域胡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形制特征,并探析其中蕴含的审美情趣,为当今服饰设计领域在世界多元化趋势下如何继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