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一些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使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
  例如《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人人平等是指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公民意识,体会平等重在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目标,第二条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框题。教案所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没有衡量学生现有知识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仅仅依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习惯、原有能力。不分析学习需要,就难免在课堂上做重复工作,甚至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某教师设计的《严也是一种爱》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应让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情感目标,实为教师灌输的内容,而非学生学习此文产生的情感升华。因而也不是建构,而只是“填鸭”。
  由此可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执导下,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缺乏理论指导的学生活动往往会走向形式主义,不注重学生活动就只能局限在灌输教学的低级状态。
  (三)没有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成果难以考查
  例1:《做情绪的主人》
  (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例2:《维护消费者权益》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是符合要求的,案例2则存在“认知目标”过多的问题,几乎把教材中的内容都罗列进来,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修改为“培养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就比较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得不恰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这节课的内容不符合,不是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三、解决的策略
  为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要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全课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2)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
  (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
  (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整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5)适当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参考书)中对全课教学目标的表述,纠正、充实、完善自己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
  据此,以下为笔者对《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一框的教学目标设计,仅供参考: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总之,设计教学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因为理想,我们结缘新教育。  因为相信,我们追随新教育。  我时常思索,新教育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她始于2000年,至今仍呈蓬勃发展之势,且各实验项目的研究更臻完善,更具实践性与推广价值,全国12个地市级实验区、152个县级实验区、5215所实验学校的560余万师生,可谓跟随者众。  环顾时下学校现状与老师情态,便可发现,我们像那只被温水煮熟的青蛙一样正沉醉于可怕的安逸中,对自己与他人的成长与
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鲁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一节“用字母代表数”是一节十分重要的开篇课。教材设置了“摆火柴棒”的问题引例(如图1),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因为这个实例难度大而选择了另一个简单的引例“数青蛙”(如图2)。  两个教学引例哪个更好呢?经过反复推敲,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摆火柴棒”是一个好的引例,用好这个引例,会对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和第四章“一元一
美术作为艺术性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给予学生最真实、质朴的美感,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浸润心灵,发展审美素养。从本质上来说,美术学科本身就是融合了小学生的艺术理解与生活感悟的个性化活动。  一、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项具有视觉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兴趣不稳定、自觉性差……而且在常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
【摘 要】 新春杨柳万千条,课堂教学显风骚,改变旧貌自主学,革除弊端效率高。本文作者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从创设问题情境、借助质疑问难和驾驭实验平台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问题情境;质疑问难;实验平台  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拓宽学
很高兴在2019年岁末的辞旧迎新之际,能够跟大家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新教育种子计划,是我特别看重的一个项目,大家都知道,在2010年,在新教育发展最关键的时候,我们开始启动了种子计划。后来,我的一个好朋友徐锋先生还专门拿出100万,支持我们整个种子计划的活动。因为在新教育发展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些最重要的骨干,最重要的基地,最重要的学校代表、教师代表能够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带头的作用,推广的作用。我写
从本质上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所描述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填补小说虚构世界的空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除三个要素外,要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要从整体上把握一篇小说的特点。  一、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
高考语文试题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命制,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对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总结其中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对于指导教师的一线教学有着重要意义。而在高考试卷中,作文是一项特殊的内容,其兼顾价值导向、社会效应等因素,充分彰显新课改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提出的要求,始终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形成了命题过程中各种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即要难度适中,又要突出新颖性。为在稳定命题中找到创新
【摘 要】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前提,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预习现状;预习作用;预习作法  一、预习的现状  (一)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听讲就可以了,没有必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已经从较高能力转变为基本要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各种生动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培育发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生动性,对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生动性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设情创境,知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形式。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借助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