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美丽地和解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油漆工的儿子,来自“被社会藐视的阶层”。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学,然后辍学四处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打工仔变成相声演员,再到综艺节目主持人,最后成为日本当今最有才华的导演,以电影《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为世人所熟知。他就是“鬼才”北野武。
  李安评价北野武:“只要他在旁边一站,就能被编成一个故事。”
  对北野武来说,编故事、拍电影不过是他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瞧不上他的。“基本上,要是我没经历过这么苦涩的人生,也许我会变成另一个人……不过人生无法重来,我们没办法逃避自己的童年。我忘不了年轻时某些非常艰苦的片段,忘不了有钱人看我们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时,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
  这一切,造就了性格复杂的北野武。
  其实,他最想与之和解的,是他的父母。
  一
  1947年1月18日,北野武出生在东京下町足立区的一个贫民聚居地。北野武的父亲北野菊次郎是个油漆工。每天,父亲穿着寒酸破旧的衣服,带上又脏又黏的油漆罐离开家,开始疲惫又单调的一天。
  不知是疲惫使父亲沉默寡言,还是单调使他了无生趣。在北野武眼里,父亲内向冷漠,隐含着一种冷冷的粗暴,让他不敢靠近。
  这样的父亲还好,只是个冷漠的闷葫芦。一旦父亲喝酒或赌博输钱回来,那就是悲剧的开始。酒精仿佛赋予他某种力量,使他不断地自言自语、怒吼,甚至殴打自己的妻子。不管母亲如何叫喊、抵抗、哭泣,失控的父亲就是停不下来。
  北野武怕父亲,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疏离感一直横在父子之间。他觉得有这样的父亲是件羞耻而麻烦的事。
  但残酷的是,你想摆脱的、抵触的东西,反而会悄无声息地在你体内滋长,连你自己都不会察觉。
  1983年,36岁的北野武已经是日本当红的相声演员。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但日本国宝级导演大岛渚却说,他看到的北野武身体里藏着“一个铁石心肠的男人”。
  于是,他邀请北野武在《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中,扮演一个行为粗鲁、性情不定,喝点酒就会很憂郁的上士。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开关,开启了北野武传奇的电影生涯,也开启了北野武的另一面——冷酷粗暴。
  接下来,《凶暴的男人》《花火》《座头市》……一部部充满暴力的电影,一个个沉默粗暴的角色,成就了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学”。
  父亲去世后,北野武在整理遗物时,居然找出两三张父亲练字的纸,上面歪七扭八地写着父亲的名字——北野菊次郎。父亲到死都写不好自己的名字,但他一直在偷偷练习。
  可是,父亲生前明明常冲北野武吼:“会写字有屁用,刷墙又不用寫字!”
  就是这几张纸,让北野武哭了。这时,北野武才明白错过了什么。为了不继续错过,北野武开始用电影与父亲隔空对话。
  “我记得他只带我玩过一次,是去江之岛海滩。那是我仅有的跟他在一起的记忆,应该说是……快乐的、真正共享的片刻吧。”因此,北野武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大海。
  1999年,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影片直接用了父亲的名字。这部影片,就像一封写给父亲的信。男主角菊次郎的闲散无聊、无神呆坐,像极了父亲。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被誉为北野武最温情、最明朗的电影,并被提名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就这样,北野武将父亲留在一个个悲凉又温情的镜头残影中——这是一个无能的父亲,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几乎一无是处,不会赚钱,不顾家,没喝酒时是个懦夫,喝了酒是个暴徒。
  他对父亲,不是简单的谅解。影片中,北野武释放出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不忍。他甚至想创造出一个世界,让父亲能拥有另一种人生。
  二
  如果说,北野武的沉默与冷酷来自父亲,那么,讥讽与直接,则来自母亲的影响。
  1994年,北野武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自杀”。那一夜,北野武喝了酒,没戴头盔便骑上一辆摩托车,疯狂地飙行在东京街头。
  在不清醒和狂妄中,他撞上了护栏。这场车祸造成他的半边脸面瘫。
  当大家都对这场车祸感到后怕与庆幸时,母亲佐纪以她非常人的逻辑发话了:“你有保时捷吧,干吗骑那种自行车似的小玩意儿!”
  这就是母亲佐纪,北野武从小就熟悉的,唠叨、讥讽、直接的母亲。
  随着北野武的日渐走红,母亲佐纪竟然向北野武索取每个月20万日元的零花钱,北野武因此痛骂母亲为“吸血鬼”。
  母亲去世后,留给北野武两件遗物——一封信和一本存折。信中写道:“我儿,你从小生性放荡,我担心你日后一无所有……存折里有1000万。”
  母亲把每一笔钱都存了起来。没有人比贫穷的妈妈更懂得生活的苦,贪婪和讥讽的背后是悲伤的爱。
  母亲葬礼那天,北野武说他想讲笑话。
  悲伤时讲笑话,正式场合戴头套,这正反映出北野武激情澎湃的内心与沉默羞怯的性格之间的矛盾,就像他那张面瘫的脸,“一半让人胆战心惊,一半笑得天真”。
  可是,真到了那一刻,还没开始讲笑话,他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若干年后,他说:“什么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原来那么不容易,我们才算真正成熟了。”
  三
  对于这个世界,北野武的内心是愤怒的。
  2014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北野武炮轰宫崎骏:“我最讨厌动画什么的了,也非常讨厌宫崎骏这个人,不过他的动画很赚钱。”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讨厌宫崎骏。也许北野武讨厌的并不是宫崎骏,而是宫崎骏代表的那种美好。
  宫崎骏是标准的“富二代”,小时候父亲送他的是飞机模型,那代表着天空。他的作品所呈现的也尽是世界的美好。而北野武,他小时候只有穷,他从来没有看到这些美好,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和这个丑恶的世界美丽地和解。
  二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北野武认为,人在经历过失败和痛苦的考验后,是没办法正常地成功的。这是多么现实和痛苦的观点。
  可贵的是,北野武没有放弃这种成功,对他来说,与世界和解的关键在于自己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也许童年的阴霾是让人痛苦的、挥之不去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无法成功的理由。只是这种成功要比正常人的来得曲折些。”北野武说。
  (一 品摘自微信公众号“谷声熊”)
其他文献
傍晚时分,那群朝圣者围着玛尼堆转了一圈,然后一起抬头,望着只留下丝丝余晖的天空。他们就那么久久地望着天空,似乎害怕自己被丢弃,从朝圣者的队伍中掉队。  大概半小时后,他们把身上的东西卸下,整整齐齐地放在那棵柳树下,然后开始生火做饭。这是一个朝圣集体,可以看得出他们中间有专门负责生火的人,所以很快炊烟就升到空中,一丝丝羊肉的香味传了过来。我注意到他们中间的一个女人,她看上去有三十多岁,一条粗壮的辫子
期刊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厚,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
期刊
我一直认为,装帧的美是对比例的把握。不只是装帧,究及人世之原貌,则需大浪淘沙的洗练,对乱枝碎叶的梳理裁剪,唯此渐次接近完美比例,方存澄明公正在人间。比例,可无限洗练,可无数次更新。一次比例的更新,又产生新的比例。人,就是这样,在一次次茧羽脱落中,走向遥远的未来。  最近常有写实电影,让人得以一窥诸多原始部落的生活风貌。每每惊讶于他们竟沉浸于如此之多的无谓生活,以至于让人汗毛倒竖。文身、偶像、庞乱繁
期刊
鮮花與晨辰
期刊
有则小故事,小和尚请教老和尚:“一个人最害怕什么?”老和尚问徒弟:“你以为呢?”“是孤独吗?”老和尚搖了摇头。“那是误解、绝望……”小和尚一口气说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一直摇头。最后,老和尚笑了:“一个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你刚刚说的孤独、误解、绝望……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
期刊
1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是美国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最大的功业,是发展了跨学科高等研究的典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33年的一天,纳粹政府查抄了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并悬赏10万马克要他的人头。当时,爱因斯坦恰好避居在普林斯顿。  弗莱克斯纳得知消息后,立即找到爱因斯坦,邀请他去刚刚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爱因斯坦提出两条要求:“第一,我要带着助手一起去;第二,年薪3000美元。” 
期刊
会议室里,公司的五位董事正襟危坐,颇受公司器重的吴先生坐在角落里当记录员。  “明天,部里要来人视察。我们公司是改革试点企业,如果今天还不能把合资事项定下来,就是我们的失职了。”董事长的开场白显得很着急。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候选合资对象有三家:A公司、B集团和C株式会社。  王董事首先发言:“我觉得应该选A公司,他们的实力强。”没人响应,谁都知道今年王董事的儿子出国正是A公司给担保的。  张董事说
期刊
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由于家族遗传,携带乳腺癌基因。最终,她决定切除整个乳腺。如果有基因编辑技术,在胚胎时期删掉致病基因,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艾滋病也是如此,如果删除艾滋病基因,人类就有可能摆脱艾滋病的威胁。2017年2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报告:“应该允许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以消除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毁灭性遗传疾病。”  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禁止增强性编辑,反对人为创造出一个更优秀的人种,但是这种反
期刊
紅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问:“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實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
期刊
如果说艺术让人骨子里都优雅,那么这个人就是优雅到骨子里的骗子。  1947年,荷兰某报社进行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调查:在我们国家,你最喜欢谁?  “二戰”的阴霾刚刚散去,荷兰人民显然不会忘记曾经遭受的屈辱。最后的投票结果基本在情理之中:代表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新任首相位列第一,代表国家过去和传统的王子殿下排在第三。然而在这二者之间,玩笑般地插入了一个人物:汉·凡·米格伦。  这个人是谁?通俗点说,他其实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