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空间重塑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化弊病日益显现,造成城市缺乏个性与特色,城市空间单调乏味,许多城市在大规模的建设中,失去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使得城市发展的肌理与文脉不能延续。本文的目的便是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空间重塑方法,通过时间、空间、社会不同维度构建空间重塑的策略,以使其能更好的体现城市的特色及地域文化,同时也为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实现理论。
  
  关键词 城市记忆 历史街区空间重塑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历史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然而深受当代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除旧立新”惯性思维的影响。城市的记忆逐渐消逝,城市的空间肌理无法延续,众多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街区被摧毁,抹杀了城市的记忆,破坏了传统的风貌,窒息了传统的街区活力,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空间和文化脉络,使城市的连续动态发展遭受了中断的威胁。除此之外,城市的面貌越来越趋同,城市间的差异性在逐渐消失。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如今更强调的是各具特色城市发展模式,更强调对文化的传承。历史街区作为城市记忆重要的载体,作为城市的精神内核,承担着城市文化及空间格局延续的重任。因此,找回城市记忆是历史街区空间重塑的关键所在。
  
  1.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存在与延续
  历史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这里存在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发展脉络,延续着城市的记忆及空间肌理。
  有关城市记忆的概念目前尚没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布正伟认为:城市的记忆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包括了宏观和微观记忆,并同时在人的心灵上打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烙印[1]。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对一座城市历史的记忆是一种集体记忆,虽然历史记忆只是个人的印象,但是每个人的记忆参照物却都是固定的,其中包括各种建筑、街道、河流等物化的因素和语言、风俗等非物化因素,这些都能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它们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为城市居民所共有。不同时代不同人们的记忆,通过记忆载体在时空进行交错交流[2]。
  总的来看,城市记忆是人们对于一座城市所产生的连续的而又经过不断演变发展的动态记忆。当记忆功能缺失时,空间环境与人之间的亲密互动也失去了连接的纽带,城市就成为了只具有使用功能的物质场所。而历史街区正是这样一种纽带,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城市记忆使其富有了历史韵味。历史街区集合了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反映了一座城市空间肌理的演变,并能够体现这一城市的特色文化脉络,是城市记忆的核心体现。
  城市记忆的延续是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空间秩序的延续,城市记忆也不仅仅是对原有存在的延续,同时也是在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街区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社会问题。于是,推倒重建的方式破坏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街区,致使历史空间和文化脉络被割裂,城市记忆日益缺失。因而对于历史街区的延续便是城市记忆延续的具体表现。这种延续不仅是对历史街区物质空间的重塑,更是对精神文化空间的延续。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修复、重建、再创新,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这不仅给城市注入了时间与文化的价值,更使得城市具有了超脱现实维度束缚的深层意义。
  
  2.具有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的特征属性
  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文化,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城市记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因而这种具有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也被赋予了时间性、空间性及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性从某些孤立的角度上看是相互独立的,但在现实的维度上来说却是相互勾连,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的。
  (1)时间性
  历史街区是一部流动的史书,它经由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时间的累积沉淀而成。把过去与现在通过时间维度连接在一起,以一种固定形式保存下来并不断更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历史街区完整而又真实地再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将历史记忆定格在某一时期。
  从微观来看时间性体现出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的变化。例如,古代街巷的尺度较小,以人步行舒适度为宜,而现代街道大都以车的尺度为出发点设计。
  从宏观来看,历史街区的规模、空间形态、文化特质、社群形态等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阶段性,其总体发展趋势在时间维度上有着起伏、震荡、中断甚至消失,而这种波荡的态势与城市的发展演化息息相关,真实刻画并记录了城市记忆的走向与变迁。
  (2)空间性
  历史街区的空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特定的空间特征,由于不同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历史街区的空间规模、建筑特征、街巷大小等也会在一定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但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这种空间特征通常保持在稳定的形态中进行。例如,历史街区与山势呼应,依河流而建,空间的走向受制于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包括建筑形式、材料和色彩等空间造型技法也都由其地域环境决定。同时,人口的迁移,外来文化的侵入,其建筑形态、生活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明清时期的建筑与民国时期的建筑在同一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空间表现。
  (3)社会性
  历史街区不仅是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物理空间,同时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社会结构形态以及人文风貌等社会性特征。
  这些社会性特征是历史街区的重要属性,它们的存在、演变、发展、中断与衰落,印证了社会形态的变迁,也正是由于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使得历史街区更具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反过来深深影响了城市的空间环境及城市人的生活形态。正是因为这种社会性要素的积累需要途径繁芜冗长的沉淀,历史街区的成长演化往往伴随着漫长的过程,以达到对时间积淀的苛刻要求,而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完成了文化的保存。因而,社会性与时间性及空间性息息相关,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同时,时间性与空间性则是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3.历史街区空间重塑策略
  鉴于历史街区的时间性、空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其空间重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以达到在“城市记忆”的影响下不断调整空间形态并实现再生的目的。
  (1)时间维度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能仅仅限制在一个时间维度上,现存完好的具有特色的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都需进行保留与修缮。而不是大面积的拆旧,亦不是大范围的新建。历史街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岁月痕迹,其背后隐含着深厚城市的历史记忆,这些是引发人们对于历史事物回忆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保持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要素进行更新和梳理。把控整体的結构框架,控制住新老建筑的联系与组织方式,重点突出街区空间时间脉络的传承,使其能保留“城市记忆”的固有发展脉络,并以此为起点在时间的维度上开始书写新的故事。
  
  (2)空间维度
  历史街区的形成有一定的空间秩序,这种秩序是街区内各要素彼此间的恒定的组织关系。延续空间秩序有利于形成脉络清晰的空间格局,对于历史街区内部的生活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但现有的历史街区往往因为无序的改造而造成整体空间的不和谐,扰乱了原有的空间秩序。
  因此,首先对空间秩序进行梳理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空间的梳理,能够清晰把握历史街区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其次是对结构的更新,掌握历史街区发展的规律后,对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进行有机更新,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尊重,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延续。
  再者是对空间场所的营造,诺伯舒兹曾提出,场所这个环境术语意味着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以一定的方式聚集了人们生活世界所需要的具体事物,这些事物的构成方式反过来决定了场所的特征[3]。而城市记忆的传承依赖于空间场所的营造,是在对原有场所的尊重之下,在传承城市记忆的同时,创造出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街区环境,强调街区生活氛围的营造。
  最后是景观风貌的控制,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主要构成元素中,建筑与景观环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构成了街区主要的基调。景观环境基于自然环境存在的,是根植于地域文化的。而建筑元素也因地域与历史也有所不同,新老建筑在空间关系上协调统一,在时间维度上延续城市记忆,形成以城市记忆为基准的动态历史街区。
  
  (3)社会维度
  通过研究历史街区内在的生长规律,遵循其内在逻辑,从社会学维度,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构成及生活方式进行保护。历史街区内元素包含了大量的历史记忆,街道街面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同时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显现出社会人文环境的发展轨迹。
  这种人文社会环境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现出来,在历史街区空间重塑的过程中,通过符号的体现与释义,使城市记忆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的表现,更是一种不断更新的动态符号,从而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
  
  
  综上所述,历史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记忆,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历史街区空间重塑的过程中,应在城市记忆的基础之上,延续原有的空间秩序和历史文化,并从时间、空间、社会维度的视角提出历史街区环境改造的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提供普适性的见解。同时从多维度视角出发,为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提供可行性方法,也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以期能够增强空间重塑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进而为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延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布正伟:《创作视界论:现代建筑创作平台建构的理念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意)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挪)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力学》这么难学,学了有什么用?很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有畏难心理,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有所怀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实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力学》是在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的
期刊
近年来,国家加大在电力、装备制造,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电气工业随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化、基础建设项目扩张的减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与此同时,产能高速扩张、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越发突出,利润增速呈现下滑态势,未来行业运行面临的市场环境或将更为严峻。   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506.74亿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销售产值4
近年来,广州市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管理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型,重点支持软件动漫、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板显示、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群发展较快,引进了LED芯片、塑料光纤、高端医疗设备、云计算等一批高端项目,签约金额831亿元。逐步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市
摘要:工民建施工防水技术是整个施工技术体系中关键的环节,可以不夸张地讲,防水技术直接关系着工民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是形成工民建筑工程安全和性能的保证。在工民建筑行业内对于防水技术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和摸索了很多使用规律,当前工民建工程出现渗漏已经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渗漏的产生会严重制约工民建筑质量和功能,想要实现工民建施工质量的提升就必须抓好防水技术应用这一关键的环节。当前的重点应
期刊
摘要:乘坐电梯的舒适感是电梯的重要性能指标,电梯的运行振动不仅会对乘客的舒适感造成影响,也会加快电梯重要部件的磨损速度,大幅度降低电梯的使用寿命。造成电梯运行振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电梯系统设备的旋转所造成或者电梯某些部件在运行中出现的摩擦而造成低频共振。基于此,本文就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梯检测;电梯运行;共振原因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引
期刊
寄生虫性心包炎比较少见,由于人们认识不足,临床上常被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有鉴于此,现结合国内有关文献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一、阿米巴性心包炎 目前,国内已有4
摘要:屏蔽门系统存在夹人的危害,为了降低其安全隐患,防止乘客被夹,屏蔽门厂家都在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屏蔽门的安全防护等级。本文将介绍屏蔽门系统中几种较常见的安全防护实现方案。  关键词:屏蔽门 安全防护 障碍物 探测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屏蔽门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  地铁屏蔽门系统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先进、节能环保型环控设备,沿地铁
期刊
“参考文献” ,即文后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 ,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论文中
盾构法隧道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高风险业务,众多风险不确定因素交错复杂。相应研究目前主要偏重于技术风险及其理论研究,分析方法以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手段,其有效性在实践应用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根据155项指标,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调查、分析、排名,结论是“新加坡和香港在几乎每一个重要领域的竞争力都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而名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