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学生唱歌“跑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an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因音乐课不属于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农村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音乐课成了“唱歌课”,并且唱歌总是“跑调”或“跑音”。由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仪器及设备的奇缺,老师上课只能是一首歌和一张嘴,特别是教唱课本上的歌,学生根本就不感兴趣。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唱歌的积极性和热情,是每个音乐教师面对的挑战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1、关于变声
  男生在七、八年级变声比较明显,女生不太明显,九年级男女生都趋向稳定。变声期,学生声音容易疲劳导致沙哑,如不科学发声歌唱就会导致声带充血病变,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声带在未发育之前,学生必须要学会科学带有气息的发声方法轻声歌唱,声带才能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也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2、关于音准
  音准在于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是关键。有些学生由于变声期,自己知道唱不准但无法控制。还有些学生唱不准,但自己全然不知,所谓的天生五音不全,这类学生唱歌总是“跑调”或“跑音”,要把歌唱准简直是“要命”。
  3、关于情感
  学生唱歌一般缺乏丰富的情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某些歌曲不熟悉,情感体验不够深刻。
  二、原因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唱歌易“跑音”或“跑调”、乐感差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音乐课是副科,学校不重视,家长有偏见”等消极思想的影响,音乐课教学存在“出力不讨好”的状况,教师上课消极敷衍,缺乏责任感,把音乐课让给学生做其他文化课的作业,致使音乐课随意应付,形同虚设。学生在音乐课上随心所欲地错误喊唱,课下又放任自流地盲目模仿。在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和正确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和审美取向,对声音的高低、好坏及歌曲的良莠缺乏正确的认识。
  2、教师缺少必要的基本技能指导。部分音乐教师浅显地认为新课标要求淡化技能,课堂上没有必要对学生唱歌进行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要求,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层面,在情景创设、音乐活动方面下大工夫,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响亮的集体声音效果,忽视了“知识与技能”层面,对学生的演唱环节缺少必要的基本技能的指导,学生“跑音”、“跑调”现象被掩盖在热闹的表象背后。
  3、学生缺乏锻炼展示的机会
  以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仍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充分的展示机会,这需要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以弥补。然而,有些学校却取消了所有文艺活动,将学生与艺术熏陶隔离,使学生丧失了艺术表现的机会,阻碍并影响了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力的发展。
  4、中学生处于变声期,声音较难控制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声音上会发生由童声向成人声音过渡的较大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声。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由于声带突然发生变化,(男生声带变宽变厚,女生声带变窄变薄,并伴有充血红肿现象。)发音时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声音沙哑、低沉,音色暗淡,歌唱时运用不够自如,稳定性差,往往出现暂时失控现象,极易出现“跑音”、“跑调”现象。
  三、应对措施
  1、激發学生歌唱热情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喜欢唱象周杰伦等歌星的一些现代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
  一般来讲,现在的音乐教师只把旋律教会就OK了,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只做简单介绍或干脆不介绍。比如是上个世纪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像抗战时期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现在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难以把握和拿捏了,学生学起这些歌来,自然就没有兴趣了。因此,在教唱这种题材的歌曲时,教师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饱满的情感,激昂的情绪来引导、感染学生演唱,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使单调的唱歌课更加充实和丰富。
  2、正确应对变声期
  初中生在音乐课的唱歌课中,都面临着“变声”的麻烦,所以正确对待变声期——让学生明白变声期保护嗓子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声音发展经历三个时期:童声期、变声期、成人期。变声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和变声后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变声期嗓子的变化,明白变声期的声带常处于充血或生理的炎症状态,声带失去控制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变声期的唱歌指导。
  3、注重唱歌技能指导
  (1)劳逸结合
  作为音乐老师,要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酌情使用嗓子,尽量多听少唱,轻声唱或低八度唱等方法,使学生得到适当的休息。
  (2)呼吸训练法
  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黄银娥将这种训练技巧编成七字口诀:“气息走在歌唱前,放飞风筝拽紧线;长音练习像闻花,跳音呼吸狗吐舌;肢体语言助歌唱,‘无声练习’固方法。”有助于理解呼吸训练的方法。
  (3)假声引导法
  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音准时,除了反复聆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外,教师可运用“假声引导法”来辅助教学。七、八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唱歌时发声较困难,容易造成跑调。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运用假声演唱、轻声演唱等方法。例如:在教唱歌曲《摇篮曲》时,教师要反复强调歌曲的风格,让学生从情感上真切体会歌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主的,富有表情地轻声演唱。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会运用带有气息的假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假声引导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唱歌热情,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歌唱方法,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模因论(Memetics)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rn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其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让后人赞叹不已.历史
期刊
一、立案难现状rn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经济学上解释为“公地悲剧”的现象,即处于无保护状态下的公共利益是最易受到侵害的,这也是环境公益诉讼问题亟
期刊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上,第一个城市的出现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从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欧洲的城市化由此诞生了伦敦、巴黎等第一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要工作部门,发挥着保护人民各项利益的重要作用.现如今由于非警务活动的增多,警力不足,执法难等原因,导致警察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基层民警的工作
期刊
井溶,1981年出生,天津市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包装设计协会会员,南开大学绘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英国布莱顿大学绘画专业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商业大
期刊
本文通过多模态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运用SPSS17.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教学前后测试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多模态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高职
药品的研发及针对性更强的疗法的应用可能减少房颤,并降低中风几率。让人心动的邂逅总是在情歌与浪漫文学中。然而那样悸动的感觉也会是房颤这一危险病症的前期征兆。房颤,即
20 0 0年 1月 2 7日 ,由山东省教育厅主持 ,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了“卫星电视多媒体接收系统”技术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制工作报告、研制技术报告、查新咨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