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现已社会化,用人单位考核学生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以专业需求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它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选择的教材模式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就业上岗能力为重心的指导思想。如果教师对所有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法,讲授相同的知识,就会造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内容无法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不能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和专业挂钩,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目的地增设相应专业的内容,在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例如,我们对汽修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之外,还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制图方面的知识。对于航空专业学生,还应给他们增加信息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软件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我提出的任务,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我会让我的学生彻底了解我分派的素材,并帮助他们掌握素材,提出任务,任务要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多的时间演示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摸索、学习、思考、体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完成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能力。高质量的教学来自教师自身的认同和完整,教师应该在计划和引导课堂两方面具有把组织结构和意图结合起来的能力。在阐明我的目的的同时又要接纳各种达到目的的方式。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学生反映,不仅对他们所说的,而且对他们忘记说的都能够作出反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胜者。
三、建立综合评价模式,学分制管理
计算机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又变成了应试教育,解决应试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不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水平,而建立综合教学评价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中,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采用学分制管理,课程所得学分包括学习态度和考核成绩积分,二者的分配比例为:学习态度(课堂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占30%;考核成绩占70%,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积分)占15%,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5%,以上两项积分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者获得课程的学分。学分制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比较好的高效教学管理制度。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课件内容要少而精,突出重点难点;其次,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再次,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应在黑板上标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内容要由浅到深,逐步进行,不然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Excel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数字属性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把字体属性、边框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将在自学、探讨、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中完成。这样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营造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专业需求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它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选择的教材模式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就业上岗能力为重心的指导思想。如果教师对所有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法,讲授相同的知识,就会造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内容无法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不能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和专业挂钩,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目的地增设相应专业的内容,在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例如,我们对汽修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之外,还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制图方面的知识。对于航空专业学生,还应给他们增加信息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软件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我提出的任务,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我会让我的学生彻底了解我分派的素材,并帮助他们掌握素材,提出任务,任务要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多的时间演示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摸索、学习、思考、体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完成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能力。高质量的教学来自教师自身的认同和完整,教师应该在计划和引导课堂两方面具有把组织结构和意图结合起来的能力。在阐明我的目的的同时又要接纳各种达到目的的方式。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学生反映,不仅对他们所说的,而且对他们忘记说的都能够作出反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胜者。
三、建立综合评价模式,学分制管理
计算机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又变成了应试教育,解决应试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不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水平,而建立综合教学评价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中,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采用学分制管理,课程所得学分包括学习态度和考核成绩积分,二者的分配比例为:学习态度(课堂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占30%;考核成绩占70%,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积分)占15%,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5%,以上两项积分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者获得课程的学分。学分制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比较好的高效教学管理制度。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课件内容要少而精,突出重点难点;其次,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再次,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应在黑板上标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内容要由浅到深,逐步进行,不然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Excel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数字属性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把字体属性、边框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将在自学、探讨、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中完成。这样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营造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