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国学备受关注,国学教育更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在于国学所固有的精神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养料,其蕴含着丰厚的生活哲理、历史底蕴、文化思想、性格涵养。教育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将国学贯彻于教育,不仅是当今时代育人理念的前进趋势,更是培养新一代主人翁的必然道路。文章以小学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探究国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学;小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一、国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所遗留下来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现如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社会各界广泛推广国学,从而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学的倡导与民族性格的养成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并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在启蒙教育阶段就为学生打上国学的精神烙印是一种明智之举。
  小学是思想和知识启蒙阶段,是道德和性格的养成阶段。幼时接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小学开设国学课程,无疑是为增强民族文化底蕴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要求人在孩提时代就培养扎根于传统的精神和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自觉领会传统文化的情操,并进一步掌握和发展传统文化。国学养料的滋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人生追求以及民族性格的培养,还体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促进和加强。
  二、小学国学校本的开发理念
  (一)國学教育兼顾儿童天性
  国学重视自然、重视天性。如《种树郭橐驼传》中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育人如同栽培植物,必须依照其本能天性。国学教育不能强行灌输,应该遵循学生年龄层次对知识不同程度的需求,进行适度教育。国学校本的开发应该遵循儿童各阶段智力水平,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设计校本时,既要确保选材内容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水平,又不能超出学生当下的思想意识发展阶段。
  为达到这一目的,国学校本选材和编排的趣味性必不可少。趣味性可以增强儿童认知的主动性,有益于儿童自主思考、自行探究。对于国学教育来说,由于教材涉及大量古汉字和古典文化,儿童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校本素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设计一部分吸引儿童眼球的内容,比如一些古典佳话掌故,贯穿在基础内容之间,既能深化学生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素材的选择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层次,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不同的内容。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教学内容和欲达目的之间彼此融合的原则,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而不能要求表面成效。与此相应,国学校本课程的选材不应局限于“四书五经”原典之类的狭窄素材,不能局限于文学,更不能局限于古典文学,而应该包罗古典文化常识和各种形式的知识。
  (二)德行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儿童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德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将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学龄儿童的整体素养,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最终达到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目的。将国学校本课程引入小学课堂,意味着让儿童接受中华经典,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注重德行,德行素质教育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开发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在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儿童的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国学校本课程成为儿童德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除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理念还应当贯穿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时不但不能忽视德行素质方面的教育,而且应当将其作为主要内容并有所发挥,利用教师的个人作用,结合国学校本,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德行素质教育。在国学授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悉心分析解释,既不放过启人心智的小典故,也不放过由字到篇的硬知识,既能纵论古今,又能抓住细节,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所暗含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外,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也不可或缺。例如,不同班级间的国学知识竞赛、其他环境和场景中的启发性教育等,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小学国学校本的实践探究
  校本的实施是国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国学校本的实施理念、实施原则、实施问题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国学校本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的实践要着眼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切身体验,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准则,重视儿童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授课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状态的变化,将每个学生以往和当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进行对比,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做好记录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纵向分析。一方面,要将这些信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标准,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学生及其家长探讨、沟通,让学生对自己近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一)采用既鼓励又强制的实践原则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乐于学习,鼓励不可忽视。在国学校本课程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激发其积极性和上进心。鼓励的方式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鼓励的话语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可以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赞赏,并适当给予一些现实的奖励;也可在作业中实行奖励制度,挑选出优秀的作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在测试与考试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奖励。
  鼓励可以让学生被认可,使其产生自信与满足感,从而在学习中有更强的动力、更明确的学习动机。这种自信和满足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对国学产生兴趣。同时,教师采取鼓励手段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策略,防止因鼓励制度一成不变而弱化鼓励的效果。   当然,奖励的效果只能针对一部分学生,强制原则在国学教育中同样需要被遵循。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应设为必修,这本身就具有强制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国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督促自己;另一方面,要使用一些必要的强制手段,将课前预习、课后任务等纳入学生必须完成的范围,并适当地采用惩罚制度。此外,在日常国学教学中,学校应安排不同形式的考核,将这些考核结果不同程度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
  (二)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
  1. 单独设科
  国学校本课程可采用单独设科的教学模式,编纂专门的校本,聘用专业教师,并依据课程的复杂程度、学生的水平层次来安排日常课时。要将国学課程设为必修,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安排常规的授课方式和评价考核形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学校本课程应与传统课程处于同等地位,传统课程不可任意占用国学课程的课时。同时,国学课程上课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要采用顺应当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理解等多种学习活动。
  2. 学科交叉
  国学校本课程可以渗透到其他传统课程。国学本身就包含着多种学科内容,比如语文、音乐、美术等,也涉及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将国学贯穿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课程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爱好国学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拓展兴趣爱好。在诸多课程中,语文是与国学交叉最多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内容本来就选入了大量传统文学经典,这些经典正是国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包含着国学教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可同样用于国学内容。
  单独设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集中地学习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建立完整而清晰的脉络和结构,但其又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学科交叉模式的优势在于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国学教育,但不利于国学知识内容的把握。因此,国学教育应兼顾体系和多样、集中和分散,以单独设科为主,课程交叉为辅,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四、结语
  国学经典从古代流传至今,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某人、某集体在国学教育意识驱动下能够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方案更不是某一时间、某一会议就可以商榷决定的。国学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培养,关乎我国科教兴国大计、文化强国方略,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就施教主体而言,不能局限于教师、家长,而应是社会所有成员。当前,我国国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国学、崇尚传统的风气,国学教育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ZJYB05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资源,既能使语文生活化,也能促进身边传统文化的传承。被称为“花城”的广州植被多样,花草植物资源丰富,教师应扎根校园、立足家庭、关注社会,多渠道挖掘身边的花草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传承以花草入诗、入药、入食、入画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究  广州美称“花城
期刊
摘 要:当前,许多初一学生呈现出缺乏学习内动力、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拖延症、不够自信等问题。同时,亲子教育中家长习惯用“以己之短,度人之长”的方式评价孩子,导致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以初一学生为对象,开展了360度评价下亲子体验教育的实践。文章从利用360度评价开展亲子体验教育的实践动因、实践目标、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初一学生开展亲子体验教育的实践经验。实践表明,利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高尚的人格。文章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扩大视野,坚持启发式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时代性决定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加快脚步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去创新,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并且兴致高涨地去学习,养成良好的数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当今教育界,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热门话题,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师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高效课
期刊
摘 要: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特别是广州市番禺区现在推行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更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培养思考习惯。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在提出疑问的同时不断得到深化。文章主要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在生本阅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语文教师将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反馈交流有机结合,按照“推——谈——编——荐——做”五步流程,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涵的关键之处深入探究,构建了精彩的生本阅读课堂。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推——谈——编——荐——做”五步流程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生本阅读;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关注字词学习,推难字难词  在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
期刊
摘 要:现在的学生所见所闻多了,知识丰富,思维也活跃,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来一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比较难的问题,有时甚至教师一时也解答不了。只有教师善教、学生善学、教师善解,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以《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教学和“竭泽而渔”成语教学中善解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为例,阐述“教师善教—学生善学—教师善解”这个中心内容,揭示了善于解答课堂上生成的问号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数学课堂也应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学生的学,强调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文章围绕“以生为本”这一理念,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即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激发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文章围绕高效课堂,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指出教师可以从“课前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級学生的特点去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和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情境创设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创设情境时,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创设数学情境,并注意做到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情境和创设情境需为本节知识点服务两点。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