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世上所有的魂灵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时下时停。停了的时候,窗外的那只蝉就开始唱歌。
  入夏以来,这只蝉就一直在窗外唱。可之前,我总是充耳不闻,即使听见了,也没往心里去。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听见,听懂。因为此时,我手上捧着一册纸本读物。在我栖息的这个都市小区,手捧纸本读物阅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路上遇见的行人,都拿着手机,走路看,闲聊看,甚至蹲厕所也看。我上公用厕时曾碰到过类似风景。
  我听懂了蝉语,全缘于手上这本叫《小魂灵》的书。
  在这本集子里,就有一篇《听蝉》。
  “我不知道,这些蝉还能叫多久,我也不知道,我的村庄还能存在多久。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人——熟识的或者陌生的人,陪我一起在四野走走,听听蝉语。”
  此刻,我成了先生期盼的那个人。不过,我只能躲在都市钢筋水泥森林里倾听。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只能活一个季节。可歌声却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的诗人听懂了。
  这本集子的作者听懂了。
  可我此前还是似懂非懂。
  听蝉,我把自己从一个少年,听成了白发老翁。
  这些日子,我似乎开了慧眼,时时遇见一个个“小魂灵”。比如,我去近处的莲花池写生,就看见莲的魂灵,莲的生命尊严。于是我画笔下的莲花,便成了临水的美人洛神。那些大大小小围着莲花的斧劈石,都睁着眼睛,看着洛神在池水中起舞。那些落在石头上的雨点,劈劈叭叭响成一片,如是给洛神鼓掌。
  莲池边的树,也有魂灵。树上大大小小的树叶,“是大地写给世界的情书,上面写满了夏天的甜言蜜语”。读了先生这些文字,我在莲池边放笔挥写,就觉着我在画夹上收藏着造化恩赐给我的私房话。
  这些私房话五彩斑谰,有春的叮咛,夏的关怀,秋的惆怅,冬的思念。说得娓娓动听。我将它们收进画夹,就珍藏起了匆匆流淌岁月和一个个魂灵。
  我从《小魂灵》里,读到了自己卑微而弱小的魂灵,也遇见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尽管我的故乡不是巴蜀大山,而是冲积洲平原。儿时走过的路,是江南阡陌,也瘦似鸡肠。两边长满了野草,草丛里躲藏着蜈蚣和蛇类。记得有一回,我在草丛里踩着了一条蛇,蛇从我破了一个大洞的布鞋鞋底穿过,脚底心被蛇脊毛糙的鳞片磨擦,竟有酥麻的异样。蛇没有回头咬我,它大概认识我。我也认得它,因为每天早晨和傍晚,我都要从这条小路来来回回走几趟。
  那是一条无毒的水蛇,即使咬了也不会致命。
  我回到了永远回不去的童年,跟游荡在故乡的小魂灵相遇。那里四季都有小魂灵相伴。春有画眉跟我聊天,夏有知了唱晚,秋有螳螂黄雀恋战。冬有一条条雪白的蛇蜕缠绕草丛,等着我来收获。每拣回一条,就能到小镇供销社卖五分钱。因蛇蜕是一味中药。
  最令我激动的是,我遇见了儿时路上的小草——夏枯草。《小魂灵》里,有专门写小草的一章,草魂跟我儿时相遇的一样。这种草在春天遍地开放,就像天上蓝色星星,落满了大地,随着风起舞。我常常喜欢一人躺在田野里,躺在草丛里,听织娘唱歌,看夏枯草的舞姿,真是美极了。夏枯草就像西藏寺庙里的转经筒浓缩版,上面开满了花蕾。儿时的眼里,我总是感觉它们是菩萨派到人间救助我的,当然也是来救济佳骏先生的。或者它本身就是如来菩萨。要不,往圣怎么会吟出“一花一如来”的诗句呢?
  我坚信它是有魂灵的,因为每到夏天,这些铺天盖地的小草,就枯萎了,或者说是涅槃了,涅槃成一味中药。
  读初中二年级时,我患了急性黄胆肝炎,吃了几剂汤药,后来没钱抓药了,我就照着中医处方自己到野外采药。是夏枯草,还有茵陈,治愈了我的肝病。
  离开故乡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夏枯草,即使后来回到故乡,也看不见它的身影了。我的老家已被圈地开发,土地荒芜在那里,等着老板来投资办厂。
  如今,我的魂灵常常在都市水泥路上丢失,或者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利场上遗落。
  夏夜捧读《小魂灵》,蓦然回首,自己的魂灵原来就在墙角等待我。等我去抚慰,等我去温存。等我去捧起,放进怀里,用体温暖和它。
  真的,我常常会把自己弄丢。
  也许是我赶路赶得太急了,也许是压根就忘了要善待自己的魂灵。
  很多的时候,我把自己活成了行皮走肉。
  这本散文集里,有一篇《叫魂》。写一个老人给生病卧床的儿子叫魂。读着读着,耳畔又响起儿时母亲为我叫魂的喊声。因家境贫寒,每当我头疼发烧、卧床不起,母亲便到门后池塘边给我叫魂。母亲叫着我的乳名,自喊自答:
  锁儿,家来哟,妈来接你了,别怕哟——
  噢——家来啰——家来啰——
  我已经记不清儿时母亲为我叫过多少回魂了,有过多少回,母亲叫着叫着,就把我的病叫好了,因为我的魂儿回到自己身上了。即使用现代医学来解释,也是有科学道理的。母親的呼唤,就是人世间最好的心灵良方。
  今天夜里,我品读《小魂灵》,又听到了母亲叫魂的喊声。
  母亲喊出的吴侬细语,穿过都市喧嚣,在天地间回荡。
  如今,母亲的魂灵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再也听不到母亲为我叫魂的喊声了。那柔柔的,如春风度过小桥流水的声音,能感动故乡田野上无数小魂灵,就连社屋里那只老水牛也听着听着落下眼泪。
  我觉着我真该为自己叫叫魂了。在都市红尘里,在名利漩涡中,我的魂灵已经丢失了。我听不到蝉的鸣唱,小虫的歌声,耳朵里整天充斥着歌星的呐喊,大咖们的夸夸其谈。我甚至没有闲心关注一片落叶飘零大地的庄严,一粒种子破土的神圣,一只小鸟划破天空留下的草书线条。
  读一本好书,就如在茫茫人海交上一个可以终生相处的知己。得意时跟其交谈,可知福兮祸所伏;失落时会面,仍见塞翁之境遇;受到伤害之际倾心交谈,往往会感恩伤害过自己的人,他让我学会了坚强;隠居之日陪伴着,不会感到孤独;上路时相伴,就会跟天上的流云聊沧桑,与路边小草谈枯荣,跟脚边赶路的蚂蚁互致敬意,掬树叶上露珠品造化之甘甜。   人生一世,活的就是一颗魂灵。一旦失落,自己就成了一介空空的躯壳。
  随着岁月的增减,我越来越感悟,读书如交友,要有选择。有的书开卷花言巧语,大词丽句,可是越往下读,就觉乏味,像一卷棉花糖。究其语言,不是从作者生命深处流淌出来的,而是从广告里、从新闻中、从演讲稿里拾来的。这些速成的语言,东拼西凑,繁衍成篇。读到后来,只能舍弃。而有的书,就如偶遇的一个人,其貌不扬,纯朴厚实,温良敦厚,透明得表里如一。越往下读,越有韵味。相处良久,竟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
  《小魂灵》是一本可以成为人生知己的好书。
  我虽然没有见过佳骏先生,却与他的魂灵相遇良久。
  我喜欢读他的散文,每当打开书卷,我就能看见那颗行走在巴蜀大山里的孩子。
  从作品简介里,我略知他出生在重庆大足区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困,父亲靠在乡村行医,母亲靠勤俭务农,供养这个男孩读书。当我读到这些文字,魂灵不禁为之一颤:正是这样的舐犊之恩。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位作家,文学的长廊里,就增添了《小魂灵》《生灵书》《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此三本书均为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十余部散文集和一部长篇小说《草堂之魂:一代诗圣杜甫》。
  中国书法讲究人品书品,心正笔正。散文也同此理。一个草书大家必须具备独特的线条功力,作家必备自己的语言。先生的散文语言,似在炼丹炉里炼过一般,朴拙,大美不雕。我从他的散文里品到了汉语言的神奇滋味,也从其长篇小说《草堂之魂:一代诗圣杜甫》看到了杜甫的魂灵。
  世上所有生灵都有魂灵,有卑微就有崇高,有孱弱也有尊严。蚂蚁虽然渺小,但它的精神能搬运泰山;蚯蚓柔软,却有耕耘千亩良田的勇气;燕子没有手,却用嘴衔来泥丸,为自己建造暖窝;一朵梅花很渺小,也能凌寒独自开放,报道春天的消息。
  世界就是如此神奇,没有卑微就没有伟大,没有渺小就没有崇高。
  吴冠中先生说:中国的美盲多于文盲。尽管有的人有很高的学历,却是美盲,不懂得欣赏美。吴公此言,同样适于文学审美。
  时下好散文委实鲜见,有的写得很艳丽华美,可读了之后,就像在路边遇见了一个没有魂灵的稻草人,不见情感的起伏,也没有呼吸和体温,尽管它手上也举着一面旗帜,随风飘舞,却只能糊弄鸟雀。有的词汇很丰盛,甚至高大,却是一副教育人的口吻,令人生畏。
  在这个夏夜,拜读《小魂灵》,我跟一个个小魂灵相遇在六月的荷季,相逢在风里,雨里,甚至是泪水里。那个为逃婚走出山村、怀孕后回村想嫁一个残疾男人、遭到冷遇最后死在村边树林里的弱女子;那个天天守着老树说话聊天最后把自己聊成了一棵老树的老人;那些出生就没有离开大山、又把自己老成了石头的山民……天上的云,水里的鱼,树上的蝉和鸟,一个个魂,一名名灵,都来跟我相遇在这个夏季。
  读着,品着,我就把《小魂灵》当成了伴侣,在书斋里读,在路上品,以至于来草原行走,也抱着它一起上路。
  這种走读式旅行,我又在书外结识了很多魂灵——大地上丰饶的小草,从脚下一直涌向天边的无名小花,天上云朵,还有风,都来跟我约会,与我闲聊,甚至也跟书里的小魂灵互致问候。
  那天黄昏,草原被满天晚霞点燃了,我捧着《小魂灵》躺在火堆里,与书里的、天上的、草丛间的小魂灵围成了一个圆圈,说着,笑着,倾诉着。我牵着风的衣裙、小草的手腕,吻着花的香唇,手舞足蹈,我们举行了一场世界上最丰盛的篝火晚会。
  我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老叟。
  从此我将不再孤单。
  徐琐荣,任职于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国家一级作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写于早春》一诗与其中译文进行功能语篇分析,主要探讨概念功能中及物性系统过程分析。研究发现,本诗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出现的频率(75%)最高,符合自然诗歌的特点,因而本文主要从该角度评估译文是否贴切地表达了原诗的意义。   关键词:《写于早春》 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
期刊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相当多产的近代小说家,其许多作品都是取材于中国,甚至有些作品发生的舞台就在中国。《北京日记抄》是芥川亲身游历中国四年后整理笔记后发表的《支那游记》中的其中一篇,记录了当时北京的景色、名人等。《马脚》则是同年发表的以北京为舞台的小说。本稿诣在解读这两篇作品,探究芥川的北京印象。   关键词:北京 理性 狂性  明治时期以后,日本走上了被称为“文明开化”的近代化路程,
期刊
内容摘要:《宠儿》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的经典。在《宠儿》发表后,就在美国文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各大媒体报刊给予了该小说赞美、高规格评价,将其视为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同时,在《宠儿》中也将非凡而疼痛的母爱表现得淋淋尽致。本文就对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母爱表现  《宠儿》一书挑战了母爱价值观,其所阐述
期刊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文艺思想,对于坚持正确文艺创作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工作 创作导向  我们党对文艺工作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明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以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翻译文本为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翻译技巧,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的隐喻,探讨如何将这些英语语料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鲁迅的小说大量运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鲁迅的作品被许多人翻译过,这里选取的是由杨宪益和戴乃
期刊
《岁月绵长》是出版家周百义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他将几十年来自身真实的人生轨迹和生命体验以散文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朋友,书中虽无华丽辞藻的言语修饰,素材也都来源于平常生活,但却描绘了一幅直达读者内心深处的生命图景,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美感。周百义先生借《岁月绵长》追忆往昔岁月,自然流淌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书中他以乐观豁达的笔触记录了大别山区的淳朴与可爱,记录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记录了天地万物的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经典教育展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经典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有极大的弥补作用与人文教化意义。其中包括对人们品德的建立,对人们思维的提升、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启迪心灵的作用。本文尝试讨论经典教育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人文教化意义。   关键词:经典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教化 德育  经典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作品,它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经典作品所蕴含的生命的客观化物返回到它
期刊
内容摘要:《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之间的爱情悲剧。剧作采取了战争与感情双线并行的架构,展示了如忠诚与背叛、磊落与奸诈等对立元素。本文通过分析处于“二元对立”中的元素在关键情节里的独特作用,来挖掘这部作品的张力美。   关键词:《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 二元对立 情节  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城的王子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在女方舅父潘达勒斯的撮合下成为
期刊
内容摘要:蒙太奇原本是一种电影艺术,文学作品的写作广泛借鉴并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恰当并巧妙地应用蒙太奇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强烈的审美效应。   关键词:蒙太奇 写作 艺术手法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建筑学名词,原义为“装配”、“构成”。电影艺术把它用来表示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即“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唤、思念、对
期刊
内容摘要:顾之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所瞩目。他的语文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对我国语文新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研究顾之川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顾之川 语文 教育思想  新课改后,教育研究者们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讨论高涨。本文主要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