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简亦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渐渐深入,笔者在大量的听课、上课过程中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似乎又走进了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课堂上教师那种过于严密的、精雕的、无暇的预设,表面上看似很完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变成了教师自身出彩的舞台。如今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我们道明了出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数学课堂就应该删繁就简,将附加于课堂上各种繁杂的“加法”都转化为“减法”,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真正的简约型教学之路。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身轻好比云中燕”——教学目标简明扼要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虽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思想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等等,但就一课时而言还应相对集中,有主有次,简明扼要。正如叶刚先生所说“身轻好比云中燕”,云中的燕子正因为轻灵的身躯才展翅高飞。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简明扼要,以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一)目标设定去形式求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精髓和灵魂,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要过于追求目标的“形式化”,应该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现以“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教师的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立志从小要努力学习。
  的确,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是和谐统一、不可分裂的,但在设定上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对于后两个目标大可不必写出来。这些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过程达成的,根本不需要量化。因此,我在执教时的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
  (二)目标落实去繁琐求扼要
  目标是行动的导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失去行动的方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目标的“多元化”、“全面性”,不仅目标落实不理想,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倾囊相授”,而应该“集中火力”,在有限的40分钟内,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目标落实中,去繁琐的多元化,达到简明扼要。所谓“简明扼要”就是指简洁、明确、集中,便于落实。
  如某教师在“分桃子”的教学目标处理上,既要让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又要学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落实这几大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情境贯穿全过程,从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讲究方法多样化,人人小组合作分小棒来理解算理算法。一节课下来,只讲了三个知识点,连巩固练习的时间都没有。学生在课前是怎样的知识水平,课后还是这样的知识水平,可见目标并未落到实处。
  
  二、“冗繁削尽留清瘦”——教学情境简洁实效
  
  “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这是出自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冗繁削尽留清瘦”同样也适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即要“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从而达到深入浅出、以少胜多之境界。所以,教学情境创设应简简单单、实实在在。
  (一)情境创设去花哨求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搞形式主义,花里花哨,起不到实际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课伊始就用课件展示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的雄伟建筑,并配上悠扬悦耳的钢琴曲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使学生身临其境。这个过程用时4分钟,之后教师发问:“同学们,欣赏了这么优美的画面,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这些建筑物很古色古香。”可能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下,其他学生个个都将手举得高高的,纷纷说道:“我发现音乐很悠扬动听。”“建筑很漂亮。”……可想而知,接下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原本教师是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圆的认识上,可是学生却道出了一些与教学内容全然无关的话题,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绕回了课题。可见,教学情境创设应贵在实效。
  (二)情境创设去繁杂求简洁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数学就应彰显简约之美。因此,数学情境创设应该简单、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听天气预报记录各大城市温度的情境:
  师:昨天老师搜集到了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现在老师来当播音员,你们来记录各城市的天气预报。
  生:来不及记录。
  师:为什么写不下来?那有没有好的办法将其记录下来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
  教师并没有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富有视觉听觉冲击的情境,而是通过三言两语式的简洁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了想写而写不下来的矛盾冲突,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授知识中。这种寥寥数语就能激起千层巨浪的情境,确实取得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效,全无哗众取宠之嫌。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教学成本经济节省
  
  “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许胜多许的境界。课堂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提倡在有限的40分钟内充分发挥学具、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的最大效益。
  (一)学具选择去浮华求实用
  学具的制作、选择应做到简洁实用,漂亮花哨的画面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下面,就从“万以内数的复习课”来讲讲如何利用简洁的学具来探究数学知识。
  1.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师(指名二千零八、一万、千位上是6的数宝宝和10号数宝宝):现在老师邀请7位数宝宝上黑板来与大家见见面。(将它们一一粘在小黑板上)
  师: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把这两个数宝宝(2008和10000)写在算术本上好吗?
  师:谁能上来写写这两个数宝宝?(生板书2008、10000)
  师:写数应注意什么?
  生:从最高位写起……
  2.写出2008后面的4个数宝宝、与10000相邻的数宝宝。
  师:你能写出2008后面的4个数宝宝吗?写在算术本上。(生独立写)
  3.给组数比大小。
  师(指着小黑板上剩下的数宝宝):你们能将这些数宝宝按大小的顺序,用恰当的符号将它们写在算术本上吗?
  ……
  在这一教学中,学具很简洁,就是几张自制卡片,而且教学都围绕着这几张卡片,利用卡片复习数的写法,练习数数以及大小比较。这种高效重复利用卡片的教学,不仅成本低,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张,紧随着课堂教学。
  (二)媒体运用去多余求简易
  有些教师为了上好“分一分”一课,花大精力请人制作了精美的分苹果或分蛋糕的多媒体动画来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其实这个知识点在二年级的“分一分”中就已学过了。这样做,既浪费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来用简单的一张圆形卡片就能解决的问题,何须如此浪费呢!所以,只要我们吃透教材,简易设计,照样也能上出精彩。
  (三)学习方式去时髦求实在
  公式定理非要探究吗?内容非要合作交流吗?我们应学会辩证的处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适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反之,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不适合合作探究。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应注重实效,无需赶时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跋涉在数学简约型教学这条崎岖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注重秒秒简约、分分简约、时时简约,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因简约而精彩,因简约而丰盈。
其他文献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数学课程目标精神。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这一内容,各地开展了相应的研讨活动,但是,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解。    1.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难以预料的冲击,“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趋势依然强劲。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目标的提出,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气候和环境问题贯穿人类文明始终,古丝绸之路也不例外。特别是跨域亚欧大陆的这条陆上丝绸之路,需要穿越数个茫茫沙漠。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被掩盖在黄沙之下,曾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
概念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不少教师认为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与接受,因而这一类型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又不好。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是这样设计引发探究的。课始利用课件出示一组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的,课堂如旅行,永远是富于变化的。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犯错这一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枝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若正确处理,将会促成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看看黄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开放性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而且更应该成为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策略。因此,我尝试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努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为主,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获得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想象与思维的开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处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儿搬走,那儿就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曾在报上读过这么一个故事:在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发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这位富翁在洛杉矶有三处别墅,当警察說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富翁说:“那是我的房子。”  家是什么?真的不能简单地说是一座房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因此,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评价的数学课堂评价备受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为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评价。  一、 数学课堂评价的低效现象  现象(一):评价肤浅化,流于表面形式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常常用“你真聪明”“真好”等表面化、形式化的评价语言夸奖学生,可学生到底聪明
案例:  师:什么叫钝角?  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师:是吗?  师一边用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即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手。  学生乙: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语音刚落,还没等其他学生细细思索,教师就激动地将手一挥,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
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尽管如此,然而教材还是数学知识与思想的浓缩本,呈现给学生的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关于知识产生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