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一部惊世名著,短短的五千余字却包容了世间万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在历史长河中,它对西方哲学思想也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除《圣经》外就是《道德经》。老子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是老子的骄傲,也是中华历史文化和中国哲学史的骄傲。
   《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五千余字,从治国、处世、做人三个方面展开精辟论述,通篇贯穿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宇宙观和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宇宙观而言,老子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辩证法而言,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老子说:“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於“道”。《道德经》中的“无为”和“不争”的辩证法包藏玄机。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思想一直被人青睐并被广泛应用,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西方的哲学家和学者们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叔本华,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的辩证法、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莱布尼兹的“二进制”、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也都有《道德经》的痕迹。尼采声称《道德经》,作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便唾手可得。
   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称老子是东方精神的代表者。他将老子的学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托尔斯泰自称老子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把老子的“道”和“无为”的思想发展成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理论,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老子的“道”是一种消除人欲横流、克制肉欲、注重精神的思想力量,而这又与他早已崇尚的基督教教义相吻合。托尔斯泰说过:我的道德状况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
   贝肯鲍尔这位德国“足球皇帝”对老子哲学信仰到痴迷的程度。贝肯鲍尔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特别喜欢老子和《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他当时最喜爱的格言。当他称雄足坛之后,仍念念不忘老子的忠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贝肯鲍尔带领德国足球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不理解,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名句来说明缘由。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很有成就,是上个世纪国际上知名的汉学家,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为上个世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一份国情咨文中,毫无顾虑的引用了“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老子的至理名言。美国学者蒲克明十分肯定地说,老子《道德经》必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现时的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有资料显示,今天的德国每四户人家就珍藏了一本《道德经》。2007年,在已有多种英文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道德经》译本的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个出版商所争夺,最后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出版权。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传统中,“道”是永远不可企及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艺”则是“技艺”“技能”,技艺术数之类,在我国传统中是被歧视的,被视作“小道”“可观”而已。我国称“书法”,是一种质朴诚恳的态度,“法”可“师”,则可达到高妙的境界,“不炫名不耀奇”,按照老子之道,才会真正至高无上。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浓缩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展露出独特的灵性和韵味。
期刊
中国书法,只是白纸黑字,然这一黑一白间,书写着天地间万物的情怀。何以见得?那只能叹问书法何以为艺术?何以能感染人?何以映照书者的内心?何以展现书者的气度?何以透视书者的境界?一个字,何以称为书?一字便见真性情,你提笔,蘸墨,书写,便知其意!因为笔执手中,“法”蕴心底,手中之笔依从心中之法而行,从起笔,行笔到收笔,那一提一按间,一牵一连处,都突显出有顿挫翻扭,转折收束,真的是“下笔有由”决不“任笔为
期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钟嵘《诗品》)然而必须有足以动人的意境,从字里行间发现或捕捉到某种更深远的含义,获得某种美感或震撼。   咫尺应须论万里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里,借用杜甫的诗句“咫尺应须论万里”,作为短诗的最高艺术标准之一,是很有见地的。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简言之,就是要用有限的画面表现出更大的空间。   那么,这种效果又是怎
期刊
谁算有福的人呢?很难回答。从前禅家教人反复念一句话:“如何是多福?——丛竹!”反复地念,反复地参究,从这似通非通的句子里闷迷求悟,念上好几年,竹报平安,平安就是福吧?未必是。竹子丛生而不相妨,象征团结和谐就是福吧?也未必是。禅家以这句话来“参话头”,可见若是参透了如何是多福,也就悟了道。   且看中国哲人替“有福”下的定义吧:   “有福是看山。”说到“看山”,许多人冲
期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时分,但凡炎黄子孙,不辞辛劳,行色匆匆,回乡祭祖。清明,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日子,是寻根问祖缅怀亲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今年的清明节已经过去,但是,清明前发生的一幕幕暖人心怀的事件,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记忆并没有“过去”。  慎终追远  今年,习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
期刊
孔门三千弟子中,被后世敬尊为贤士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贤哉,回也。由也果、求也艺、赐也达。”意思是说,在这些优秀弟子中,最为贤德的当推颜回,而遇事果断的当属子路,冉求这个人多才多艺,子贡的长处是通达。   通达者,通情达理,四通八达,畅行无阻,无所不至也。凡事,不做便罢,做便成功也。是成大事,有大为之谓也。   这是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学生时,唯一
期刊
一样踏在土地上行走,可当我踏上松江区小昆山镇的汤村庙古文化遗址上的那种感觉却大不相同,那一双脚似乎是踩在了历史文化的脊背上,有一种特有的沉重感、苍凉感。那古遗址宁静而又低调地躺在这块土地上,我一脚踏上去,就仿佛惊醒了曾经在小昆山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耕之人,他们或是悲情忧伤,或是大喜大悲,或是大起大落,像那一幕幕话剧一样,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很久很久的从前……   发掘:远古的秘密  
期刊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近期正式启动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集中申报评审工作。日前,全国各地申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研究并通过文化部批准,古籍版片和版片收藏单位分别被纳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范围,这成为此次申报评审中新增的一大亮
期刊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聃,楚国人。传说很多,反而真相不明,寿年大概很高,总是百岁以上,有说是超过两百岁的。  为何我相信他特别高龄呢?是从他的哲理判断的。中国哲学。我定名为“老年哲学”(西方哲学可以定名为“壮年哲学”)。其中,李耳的思想最透彻、孤寂、凄凉,完全绝望。  孤独的叛逆者  他看破两大秘密:一是天,就是宇宙;二是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刍狗。这是李耳观察到最后,咬咬牙
期刊
孔子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恰恰相反,孔子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诚然,孔子一生历尽磨难,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但这种“坚定”决不是刻板、拘泥和迂腐。  与孔子同时代,鲁国有一个叫尾生高的人,以守信、热心著称,他守道义但不知变通,结果送了命。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按时来,尾生高一直在约会处等候。后来,河水暴涨,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