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六方面抓起:(1)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2)情境中放手自主探索;(3)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4)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鼓励学生创新;(5)优化练习,提高創新能力;(6)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爱创新。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1-01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有了这种意识,才能不断激发人的求知欲、实现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我们要珍惜学生那些朦朦胧胧的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其实创造性并不神秘高深,在某种情况下,儿童的想法可能比大人更新颖,更高明。因此,要相信学生能创造;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学生意见中的创造火花。
2 情境中放手自主探索
大量思维研究成果及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教师要彻底地更新观念,随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为培养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创新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我给学生准备好了实验物品:有盛水的圆柱形玻璃器、圆柱体橡皮泥、圆柱体木块,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长方体玻璃容器、直尺),通过尝试性操作,分组实践,试着求出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的体积。在同学们合作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将“圆柱体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2)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形,再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3)向长方形玻璃容器里倒入一些水,量出水的长、宽、高,然后将圆柱体木块浸入水中,再量出高,计算出两次的体积差,就是木块的体积。
此时,我又启发学生:测量较大的柱子,你觉得用这种方法行不行?在讨论中,学生想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能不能将分割好的圆柱体拼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试着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应用知识的教学中,我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应用题教学中,(用青草喂马,5天可喂120kg,照这样计算,喂720kg青草,几天可以喂完?)学生都是根据常规思维算出了这道题。这时,我首先对学生的正确计算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学生寻找另外的解法,经过我们的引导,同学们发现了720kg与120kg之间有一种“倍数”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很快算出了这道题。然后学生自己也试编一道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经过这样的启发、诱导、练习,不但培养了学生集中思维与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鼓励学生创新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产生求知欲的根本原因。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老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与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紧密联系。课堂上要把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自己设问、自己解答,比老师过细过碎地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在教学中,要多提出“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提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等具有方向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同时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5 优化练习,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新颖有趣;三是既有封闭式的练习题,又有发散式的练习题。
如:(1)封闭式。把一个长为5分米,宽为3分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这道题的结果只有一种。
(2)发散式。把一个长为5Dm,宽为3D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D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这道题拼成的新图形不只一种,可以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参与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有效参与,有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的问题,要给他们优先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6 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爱创新
开放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心理品质等作出恰当的评价,旨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创新活动。其评价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是以学生自身为参照,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以他过去表现为评价标准,对他现在的表现进行成功评价。第二,科学运用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以预定的教学目标为客观参照,在评价时把学生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到达程度。在操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异步达到的客观标准。第三,慎重应用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指以不同班级的平均成绩为基础,评价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这种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但评价结果必然产生尖子生和学困生,对学困生发展不利。第四,灵活应用激励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行为进行点评,善于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导评,来满足学生最终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1-01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有了这种意识,才能不断激发人的求知欲、实现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我们要珍惜学生那些朦朦胧胧的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其实创造性并不神秘高深,在某种情况下,儿童的想法可能比大人更新颖,更高明。因此,要相信学生能创造;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学生意见中的创造火花。
2 情境中放手自主探索
大量思维研究成果及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教师要彻底地更新观念,随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为培养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创新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我给学生准备好了实验物品:有盛水的圆柱形玻璃器、圆柱体橡皮泥、圆柱体木块,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长方体玻璃容器、直尺),通过尝试性操作,分组实践,试着求出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的体积。在同学们合作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将“圆柱体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2)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形,再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3)向长方形玻璃容器里倒入一些水,量出水的长、宽、高,然后将圆柱体木块浸入水中,再量出高,计算出两次的体积差,就是木块的体积。
此时,我又启发学生:测量较大的柱子,你觉得用这种方法行不行?在讨论中,学生想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能不能将分割好的圆柱体拼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试着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应用知识的教学中,我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应用题教学中,(用青草喂马,5天可喂120kg,照这样计算,喂720kg青草,几天可以喂完?)学生都是根据常规思维算出了这道题。这时,我首先对学生的正确计算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学生寻找另外的解法,经过我们的引导,同学们发现了720kg与120kg之间有一种“倍数”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很快算出了这道题。然后学生自己也试编一道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经过这样的启发、诱导、练习,不但培养了学生集中思维与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鼓励学生创新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产生求知欲的根本原因。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老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与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紧密联系。课堂上要把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自己设问、自己解答,比老师过细过碎地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在教学中,要多提出“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提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等具有方向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同时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5 优化练习,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新颖有趣;三是既有封闭式的练习题,又有发散式的练习题。
如:(1)封闭式。把一个长为5分米,宽为3分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这道题的结果只有一种。
(2)发散式。把一个长为5Dm,宽为3D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D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这道题拼成的新图形不只一种,可以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参与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有效参与,有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的问题,要给他们优先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6 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爱创新
开放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心理品质等作出恰当的评价,旨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创新活动。其评价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是以学生自身为参照,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以他过去表现为评价标准,对他现在的表现进行成功评价。第二,科学运用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以预定的教学目标为客观参照,在评价时把学生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到达程度。在操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异步达到的客观标准。第三,慎重应用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指以不同班级的平均成绩为基础,评价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这种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但评价结果必然产生尖子生和学困生,对学困生发展不利。第四,灵活应用激励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行为进行点评,善于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导评,来满足学生最终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