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学生作文的源泉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给学生讲一些写作知识,什么开头铺陈,结尾议论抒情等等,在刻板地传授写作知识技巧后,让学生作文。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便叫苦不迭,唏嘘连声,多数作文内容为无病呻吟,枯燥乏味。为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我阅读了许多书籍,读了刘雪倩老师的《教学生在生活中作文》一书,使我获益匪浅,它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与自己忽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创新表达,忽视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关系。由此,在读完了刘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把以“教”为主的作文教学改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走进生活,关注并体验生活,取得了较好的写作效果。
  刘老师在“教学生在生活中作文”的方法一节中,提到:“用’演’调动起学生的观察和感知”的方法,通过“演”让学生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中,捕捉到一些感人的“镜头”,这些镜头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相融合,形成表象,产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对所见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的认识,形成新的意象或观念,变成理性认识。在“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亲身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升。在刘老师这一方法的启发下,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留心生活,捕捉写作情境
  生活中,作为演的训练素材是可遇而不可求(教师有意识设置的除外),因此,决定了“演”的训练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于是我随时捕捉写作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体验。
  有一次,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拿着书走进教室,一位小个子男生正在不情愿的擦着黑板,黑板上黑一道白一道儿的,当这位同学擦完黑板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脑中“回演”刚才所出现的情景,由于有的同学注意的不够,我又叫当事人“重演”了一下,以利于学生更细致的观察。观察之后,我让同学们反思,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有的说:“上课之前就应该做好值日,他这样耽误了我们上课时间是不对的。而且,他也没有把黑板擦干净,不利于我们看老师的板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反思,这个男孩也談出了心中的不满:“为什么值日生不来擦黑板,偏让我擦?”这个男孩诉委屈后,大家把质疑的目光投向了值日生。在我的引导下,“群辩”开始了,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责任心、互相友爱的思想在提升。我因势利导的让学生“比较几个观点的正确与否”“提示看问题的角度”“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看法”等,通过点拨,巧妙的把写作的技能、技巧教给学生,最后,让学生针对这一事件写一篇作文。学生的作文中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恰当的议论,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令人满意。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的写作情境,在设置贴近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依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体验进行作文训练。比如,我指导学生进行“如何描写”的片段练习时,让学生进行突然进到安静的办公室,自己将怎样进门,才能既不打扰老师们备课,又把要说的事情告诉给班主任老师的表演,这类似于戏剧表演中的小品练习,或者是合作完成的生活片段,旨在让学生投入生活,调动生活积累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境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的应用,这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样,给学生营造一种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思考,实现全体参与、个别辅导。例如,学生要写一篇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说明文,因苦于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而无从下笔。于是,我就从网上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介绍动物和植物的信息资源,有文字资料,有图片资料,甚至还有声音和动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互相交流,既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放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叶圣陶先生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因此,我常带领学生到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感受、体验,如组织春游,参观博物馆等,让他们领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热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然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生活的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学生认真观察、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
  实践证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写作的大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使学生亲自去感悟,去理解,去升华,最终达到“不教而教,教而不教”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这样说。“学习故事”的学习,周菁博士带来的新的儿童观深深地触动着我。“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个理念在通过三义里幼儿园的观摩学习中,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了学习故事的魅力的同时也是切实贯彻《指南》《纲要》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也在不断的智慧碰撞中,思考着、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与支持:作为教师要做的
期刊
一、有效利用环境因素  (一)了解特点和规律,有计划地进行  2至3岁的幼儿语言方面具有“不完整性、缺乏条理性、重复罗嗦性、喜欢模仿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掌握幼儿的语言规律和口语表达能力和具体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此时的幼儿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大量的增加,已经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同时,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
期刊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阶段,渴望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我认为只有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才能使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继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你。“以学生为主体”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应将其有机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教学中知识的传承必不可少,但思维含量更为重要,学生并不拒绝知识,但是他们拒绝墨守成规,更期盼启发智慧的“思维体操”。老师更注意体察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生的身心
期刊
一、环境布置——班级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教室是聋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聋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应以教室的环境布置为突破口。  在教室的布置过程中,除
期刊
一、前言  在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中,如何掌握和控制好适宜的运动负荷是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大多数教练员对训练中运动量及强度的安排、组间的恢复时间是否合理等问题看法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得出:作为确定训练负荷生理指标之一的脉搏是最简单实用而又科学的方法,所以我通过运用“脉搏监测”来控制训练的量和强度,同时,在训练中通过测运动员脉搏来调整其运动量、强度和密度三者的比
期刊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幼儿园小学化会给幼儿带来巨大危害。一是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二是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三是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兒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四是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五是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对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期刊
谈到社会公德,映入脑海的往往是社会上大人们各种不文明的举动:随地吐痰、破坏公物、乱扔垃圾等,很难联想到幼儿园里3~6岁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其实不然,目前幼儿园的孩子们正上演着各种公德心缺失的剧目,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倍感责任重大。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小小公德心”的培养关系幼儿自身的成长,关系社会的发展,关系民族的未来。  一、“小小公德心”现状堪忧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令人气愤的镜头
期刊
教师是学生课堂教学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协调者。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  一、故意“避重就轻”  众所周知,课文内容的深度往往需要老师浓墨重彩,泼墨如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开。但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挖掘学生的潜在思考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课堂
期刊
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所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是,我们却必须承认,核心素养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社会变革中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性、全体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科学课是一门实验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