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地缘十字路口的格鲁吉亚及其战略选择

来源 :国际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从格鲁吉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其面临着如何在欧洲道路和欧亚道路之间选择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问题。从比较的角度看,欧盟无论在成立的目的、经济现状方面,还是在成员国的清廉程度方面,都好于欧亚经济联盟,而且长期以来,格鲁吉亚倾向于选择欧洲和欧洲—大西洋机制,并加入了欧盟的“欧洲睦邻政策”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合作机制。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尽管在入盟难度上相对较小,但是其将油气资源收益的再分配机制作为基础,以俄罗斯向其他成员国让渡部分收益为手段,以此维持和增强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力。这导致欧亚经济联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使其与欧盟相比不具有优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中国与格鲁吉亚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已经开展了一些合作,并奠定了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中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或将成为格鲁吉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 格鲁吉亚 地缘政治 欧亚经济联盟 俄罗斯 欧盟 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帕帕瓦(Vladimer Papava),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前部长、格鲁吉亚国际问题和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中图分类号】 D736.72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8)02-0001-14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802001
  地处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自独立以来就倾向于参与欧洲—大西洋机制, 并希望成为欧盟成员国。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的区域性规划于2015年正式启动。 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三国正式进入经济一体化进程。2015年1月2日,与格鲁吉亚同处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正式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吉尔吉斯斯坦也于同年5月21日加入。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构想最早由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于1994年提出。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推动的原苏联地區国家区域一体化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建立欧亚经济联盟, 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将其视为欧亚主义在俄罗斯取得最终胜利的标志。 关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恢复外交关系的讨论近期在格鲁吉亚再度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格俄两国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上升, 二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和启动。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在一个月后又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地跨亚太、欧洲、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 的全球性倡议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包含多个经济走廊建设项目,例如,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 值得注意的是,格鲁吉亚以及阿塞拜疆均地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沿线。 格鲁吉亚有必要在这些全球和区域性倡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欧洲—大西洋机制建立较早,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启动时间较晚。格鲁吉亚是参与欧洲—大西洋机制,还是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或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都需要格鲁吉亚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亚主义的经济基础
  欧亚主义学说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是俄罗斯地缘政治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旨在突出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寻求一种反西方的地缘政治思想, 欧亚主义由此经历了重要的现代化发展。有关修正俄联邦边界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所谓的“祖国迷思” ,相关论述在俄罗斯学界、政界及民间流传甚广,但西方学者却对此深表怀疑。 出现这一情况并不难理解,因为后超级大国时代的俄罗斯社会充满了怀旧情绪。 超级大国秩序、超级大国实体、超级大国思维是俄罗斯超级大国“综合症”的三大组成部分。 其中,领土作为自然资源、劳动力、金融等资源的承载体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领土的扩张和维持是一个超级大国最主要的任务。
  欧亚主义者特别关注所谓“非正统”经济学家的理论。这些经济学家将经济视为文化的衍生品,认为历史、文化、空间和民族是决定经济实质的关键要素。 根据欧亚主义经济模式, 市场原则不应破坏意识形态的影响,即管理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形态基础不应被破坏。因此发展欧亚主义经济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一切能够反映欧亚各国文化、历史道路的经济制度。 换句话说,欧亚主义的本质有多层含义。一是由政府控制战略性领域,即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矿产、主要生产企业、军队、军工复合体、发行货币的金融机构、养老基金、交通要道及能源行业等;二是为中小规模的生产、贸易、服务行业建立自由市场;三是集体管理模式多元化,即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等管理体制适用于工业、建筑、银行、信贷、证券交易、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行业。
  欧亚主义者认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市场与私有制可以存在并且是有利的,他们支持“有市场的社会”而非“市场经济”。因此,欧亚主义的经济目标是保护和发展一切能够反映欧亚各国人民文化和历史的经济制度。欧亚主义者支持“占有原则”而非“所有制原则”。在“占有原则”下,所有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的福利目标,并对社会和政府负责。此外,“占有原则”认为政府应当支持国内创业并实施家长式政策,同时运用关税和非关税机制实施保护主义政策。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按照欧亚主义模式发展经济是难以想象的。俄罗斯经济学家也认识到,欧亚主义理念与当今世界的现实并不匹配。 欧亚主义者认为,欧亚国家经济共同体应当以上述原则为基础,建立一个在本质上与美洲、欧洲、太平洋地区等巨型经济区不同甚至相反的独立的“第四区”。 “第四区”与其他经济区的差别体现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何选择发展道路,即选择欧洲道路还是欧亚道路的问题上。   欧亚主义者主流观点的最大问题在于,前文所述的原则性基础和不惜一切代价恢复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二者谁更重要。尽管欧亚主义者对苏联的意识形态不屑一顾,但他们希望建立可扩大俄罗斯版图的苏联式国家。 欧亚主义者同样蔑视自由资本主义,尽管对安纳托利·丘拜斯(Anatoli Chubais)建立“自由帝国” 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但认为俄罗斯借此能够恢复其经济影响力,因此对该观点也表示欢迎。 这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可以通过经济扩张来重建其经济影响力, 通过收购或开发行为来影响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而不是借助武力手段占领它们。 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罗斯经济在现有的国家治理体制下呈现出近似欧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例如,作为“有市场的社会”,白俄罗斯国有企业为社会福利提供保障。 而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市场化改革,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不久也完成了市场化改革。
  欧亚经济联盟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整合。从理论层面来看,这一目标与欧亚主义经济模式并无关联,欧亚主义与欧亚经济联盟总体上也无直接联系。
  二、欧亚经济联盟的政治经济基础
  石油、天然气收益的再分配是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的重要经济动因。具体而言,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对出口实行免税政策,特定资源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更低,从而可以补贴国内生产。各国在资源交易时对非联盟成员国征收出口税,并由俄罗斯将其中的部分收益重新分配给其他成员国。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资源,因此油气资源收益的再分配机制成为一体化的重要经济动因。
  虽然建立欧亞经济联盟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而言无利可图,但该倡议可以保障莫斯科以现代化的形式逐渐恢复苏联时期的大国地位。鉴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在能源消费基础之上, 俄罗斯以地缘政治而非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并不令人意外。 当前,受到国际原材料价格特别是能源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上述再分配机制的有效性也相应降低。
  俄罗斯近年来曾考虑与新西兰、越南、以色列、印度、美国等国家以及与东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和欧盟等地区组织签订自由经济区(Free Economic Zone, FEZ)协定。2015年5月29日,俄罗斯与越南签署了有关协定, 而与其他国家、地区组织的谈判多由于政治因素被搁置或未能启动。根据俄罗斯经济学家预测,无论签订短期还是长期的自由经济区协定,都将为欧亚经济联盟带来经济效益,尤其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最为有利。但对白俄罗斯而言,如果签订协定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其将蒙受损失。 由于欧亚经济联盟的所有成员国都享有否决权,为了避免白俄罗斯动用否决权,联盟显然需要设立向白俄罗斯倾斜的内部再分配机制。
  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 虽然制裁措施不涉及其他成员国,但对欧亚经济联盟造成了新的挑战。截至2014年8月,作为对经济制裁的回应,俄罗斯政府实施了所谓的反制裁措施, 禁止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以及非欧盟成员的挪威进口食品。由于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未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成员国,因此其他成员国也未与俄罗斯一道采取反制裁措施。由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处于共同的关税区,禁止进口的商品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成员国流入俄罗斯。实施反制裁措施后,俄罗斯承担了主要损失。反制裁措施将关税区内的俄罗斯与其他成员国一分为二,这种局面显然违背了欧亚经济联盟共同关税区的整体性原则。由于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其他成员国很难自愿参与俄罗斯的反制裁。如果俄罗斯向其他成员国施压,将进一步破坏欧亚经济联盟脆弱的根基,并使成员国对该联盟的未来产生疑虑。此外,俄罗斯向其他成员国施压将使潜在成员国产生畏惧心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俄罗斯在西方解除对其制裁之前应该不会放弃反制裁措施。 因此,当前的制裁与反制裁不会因俄罗斯政府的任何妥协而改变。
  综上所述,欧亚主义经济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而欧亚经济联盟本身不稳定、不完善,俄罗斯遭受的经济制裁和采取的反制裁措施更印证了这一点。 同时,随着国际能源价格进一步下滑以及制裁压力的逐渐增大,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或将进一步恶化。
  三、格鲁吉亚的选择:欧洲道路还是欧亚道路
  在讨论是欧洲道路还是欧亚道路更适合格鲁吉亚时,必须综合考虑欧亚合作以及欧洲一体化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前景, 欧盟在欧亚地区的经济与安全利益, 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 以及格鲁吉亚的经济改革经验。 而经济是任何国家间组织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应重点加以考虑。仅关注格鲁吉亚曾被迫加入苏联,必然不会重新回到曾经的阵营这一事实还远远不够,还应重点分析格鲁吉亚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因此,本文将对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详细讨论。重点是分析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主要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立的目的。欧盟最初以建立经济联盟为目标,旨在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欧亚经济联盟在名称中也包含“经济”一词,但如前文所述,其成立的目的并非纯粹为了经济发展,而是俄罗斯借助经济手段,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对能源收益进行再分配,巩固并强化俄罗斯对其他成员国的影响力。
  第二,经济现状。虽然欧盟部分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欧盟整体上仍是一个发达经济的联合体;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则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落后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在欧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已进入典型意义上的后工业时代;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以及除波罗的海国家之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却还都处于“后苏联时期的后工业时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工业生产的落后。 由此可见,欧盟是由发达经济体组成的联合体,而欧亚经济联盟则是由体制和技术明显落后的国家组成的联合体。
  第三,清廉程度。根据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6年的《全球清廉指数》 报告,丹麦是欧盟成员国中最清廉的国家,在176个国家中排在首位。欧盟成员国中腐败指数最高的是保加利亚,其世界排名是第75位。相比之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排名最高的是白俄罗斯,其世界排名是第79位,排名最低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其世界排名是第136名。格鲁吉亚在该排名中处于第44位,与格鲁吉亚排名最为接近的欧盟成员国是西班牙(第41位)和拉脱维亚(第44位),因此格鲁吉亚更符合欧盟标准。   第四,获得成员资格的难度。仅依靠雄心壮志难以成为欧盟成员国。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符合布鲁塞尔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因此,申请国只有达到欧盟设立的上述标准之后,才会被列入欧盟的准入议程。为了鼓励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互动,欧盟实施“欧洲睦邻政策”(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 ENP)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Eastern Partnership, EaP)等多种合作形式,格鲁吉亚加入了上述两个合作机制。 通过加入“东部伙伴计划”,格鲁吉亚成功加入了《深度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 (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s, DCFTA)以及欧盟联系国协定 。与欧盟不同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对新成员基本没有设置任何先决条件, 俄罗斯扩大该组织的意图是运用经济杠杆向其他成员国施加政治影响。
  通过分析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格鲁吉亚加入后者更为便利。但作为清廉程度已达到欧盟标准的国家,格鲁吉亚为何要加入相关指标约为欧盟国家两倍的欧亚经济联盟,而且其在体制和技术方面相对落后。格鲁吉亚显然不应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此外,格鲁吉亚加入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的“等量性障碍”(commensurability barrier)也大于欧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鲁斯兰·格林伯格(Ruslan Greenberg)在对比独联体(CIS)与欧盟时指出,当一个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在经济规模上的等量性接近时,该联盟的效率更高且更容易成功。为了使联盟的领导机构发挥作用,成员国应在联盟成立时就哪些领域需要让渡部分主权做出决定。在成员国体量彼此相当的情况下也较易达成共识,如果某成员国的经济体量数倍于其他成员国之和,该国难以让渡与其他国家等量的主权。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国为了维护自身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让渡的主权远少于其他小国。欧盟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较大国家和比利时、爱尔兰、荷兰等较小但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国家组成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格林伯格指出,独联体国家的“等量性障碍”较为严重。俄罗斯经济总量占独联体国家的67%—70%, 欧亚经济联盟的“等量性障碍”更加严重,俄罗斯占联盟经济总量的82%以上, 这也说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格鲁吉亚是否应该申请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答案是否定的。获得欧盟成员国资格并非格鲁吉亚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让国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借助市场经济让发展成果直接惠及广大人民。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格鲁吉亚应接受并确立欧盟标准,从而更加靠近欧盟。
  四、格鲁吉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枢纽作用
  中国与欧盟正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貿易机制,这一设想对格鲁吉亚而言意义重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和欧盟经济合作搭建了崭新的舞台。 中国与格鲁吉亚均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两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对发展两国贸易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格鲁吉亚与欧盟签署了《深入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 ,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因此,欧盟与中国扩大贸易将使格鲁吉亚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物流枢纽,并提升相关领域的合作。 其中,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以及阿纳克利亚深水港项目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格鲁吉亚在将里海的油气资源向土耳其运输的过程中发挥了能源运输枢纽的作用, 未来,格鲁吉亚将与阿塞拜疆共同成为中亚高加索地区的交通和能源枢纽。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格鲁吉亚从能源运输枢纽向区域经济枢纽转型创造了机遇。欧盟与格鲁吉亚签署的《深入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规定,格鲁吉亚向欧盟出口的商品必须产自格鲁吉亚, 这将提升格鲁吉亚的投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个自由贸易区协定为其在格鲁吉亚生产并向欧盟出口提供了机会,这当中就包括已经在格鲁吉亚投资的中国。因此,格鲁吉亚成为区域经济枢纽符合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影响日益扩大,并正在成为格鲁吉亚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尤其体现在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格鲁吉亚正在制定多个重点项目规划并可能取得巨大成就,包括2018年一家中国公司将与欧亚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10亿美元创建格鲁吉亚开发银行; 格鲁吉亚伙伴基金和另一家中国资产控股公司共同设立格鲁吉亚国家建设基金,双方分别出资49%和51%、共计5 000万美元,资助格鲁吉亚新兴企业; 建立“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合作区”,并创新贸易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让中国与格鲁吉亚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五、结论
  欧亚主义是关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欧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有市场的社会”而非“市场经济”。欧亚主义者认为,经济应服务于欧亚国家、欧亚文明和欧亚文化,市场原则不应对影响公共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形态构成威胁。欧亚主义的本质是在政府控制战略性领域的基础上,形成中小规模生产、贸易、服务行业的自由市场以及多种形式的集体管理。
  在全球化时代,以欧亚主义经济模式为基础的国家联盟难以建立,因为除个别国家外,多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倾向市场经济,而非“有市场的社会”。新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以石油和天然气收益的再分配机制为基础,以俄罗斯向其他成员国让渡部分收益为手段,来使成员国留在联盟内部,以此维持和增强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力。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以及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都反映了欧亚经济联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不会也不可能在经济上完全跟随俄罗斯的步伐。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相比不具有优势,其成员国的社会治理、市场体制和技术水平也明显落后。此外,阻碍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等量性障碍”,这制约了俄罗斯向联盟的超国家机制让渡主权,也导致其他成员国不愿接受超国家机制。虽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易于加入欧盟,但鉴于上述负面因素,欧亚经济联盟对格鲁吉亚并不具有吸引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格鲁吉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中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这成为格鲁吉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格鲁吉亚已与欧盟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经济枢纽作用。中国对格鲁吉亚投资日益增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徐晓岚译,赵隆校)
  [责任编辑:石晨霞]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海外撤离行动作为海外公民保护最典型、最直接的手段和实践形式,既是人类海外利益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安全边界延伸的客观要求。从国际关系领域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的二分法出发,西方大国将海外公民安全置于国家整体利益或总体国家安全相对重要的战略地位,属于低级政治滞后模式,中国将海外公民安全置于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高级政治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属于低级政治优先模式。两种模式在海外公民撤离的行为
期刊
【内容摘要】 自欧盟确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以来,欧盟独立防务与北约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相互增强”两种论调。争论焦点在于价值观念、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军事和民事能力、国防工业和支出。在过去几年,欧盟与北约的关系也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欧盟与北约之间总体上呈现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两者同步增强的发展态势。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承诺修复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包括进一步加强北约。同时,美、欧将在
期刊
【内容摘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化宗教外交,主要展现在世俗性公共领域以及非世俗为主的民间领域,基于重要宗教人士、知名寺院和特殊宗教典籍开展的活动,具有增进双边友好关系和提升多元多边国际合作的核心外交作用。中国化的宗教外交建构,以信仰认同作为合作的心理基础,沿袭佛教历史传播路线,并扩展发散至周边;以推动建设互学互鉴、责任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的。信仰群体动员程度受交流意愿、地缘位置、文
期刊
【内容摘要】 “清洁美丽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也蕴含了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当前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凸显,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面临领导力缺失、治理碎片化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和中国方案,标志着中国将在更广、更深层面介入全球环境治理,并运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开拓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期刊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国际规则 塔林手册 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作者简介】 龙坤,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实习研究员(长沙 邮编:410073);朱启超,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员(长沙 邮编:410073)  【中图分类号】 TP393.07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9)03-0035-2
期刊
【内容摘要】 目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出现了三种转向。首先,在国际发展目标方面,在联合国达成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国际发展迅速向可持续发展目标靠拢,发达国家控制国际发展议程的能力有所减弱。其次,在发展资源供给方面,除了官方发展援助之外,其他形式的发展资源日益增多,且对官方发展援助造成一定冲击。再次,在机制方面,发展筹资从融资安排上进一步改变了官方发展援助的融资模式及其利用方式。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发
期刊
【内容摘要】 自WTO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多边谈判陷入停滞状态,贸易保护主义逐步蔓延,争端解决机制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障碍而接近停摆,WTO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各成员开始重新审视WTO机制的内在问题,并提出WTO的现代化改革要求。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当前WTO系统性失灵的根源在于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与作为其经济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发展诉求之间的冲突加剧,导致出现区域主义盛行和多边体制边缘化的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外交70年 国际环境 外交理念 大国关系 时代转型期  【作者简介】 中国外交70年课题组,课题组长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研究员,应邀参加人员包括国际问题研究界众多专家(上海 邮编:200233)  【中图分类号】 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9)03-0001-20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
期刊
【内容摘要】 在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明显强硬转向这两大因素影响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进一步凸显。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虽然从不同角度切入,总结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冲突论”“合作论”“不确定论”与“竞合论”等若干种不同的特征和结局,但是它们更多地存在单一归因的缺陷,无法兼容与自洽地解释中美关系的多维度面向,从而导致理论推论大都陷入“线性逻辑”困境。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批判
期刊
【内容摘要】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