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比较简便的输液方法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者等在1960年夏选临床上典型的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其中粪便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阳性者8例),入院时有中度以上脱水。按以下方法补液:入院24小时内中度脱水补充总液量150~200毫升/公斤体重,其中静脉输入1∶1液(5%葡萄糖液及生理盐水各半)100~130毫升/公斤体重;重度脱水补充总液量200~250毫升/公斤体重,其中1∶1液130~160毫升/公斤体重。每输入1∶1液100毫升前,按患儿低钠及酸中毒的情况先口服苏打0.3~0.5克。输液最初20~30分钟快速输入20毫升/公斤体重。以后以10毫升/公斤体重/小时的速度输入。总量不足之数由口服奶及葡萄糖水补充。另外按常规补充氯化钙及氯化钾。在此同时以类似病情患儿26例用4∶3∶2液体疗法常规进行补液,作为对照组。对二组病例在输液前、脱水纠正时和恢复期三次测定血清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每日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除试验组恢复期二氧化碳结合力略低外(只测定14例,其余7例病情恢复较好,未测),临床病情好转和血清钠氯改变二组无明显差别。说明试验组在纠正中度及重度脱水和酸中毒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方法的优点是:1)液体简便易配,供应简单而且较经济,适于农村及基层使用。2)计算方法简单,中级医务人员和半农半医医生容易掌握。3)供给足够的钠,每输入1,000毫升补充钠112.7~136.5毫当量,还可按酸中毒和低钠的轻重调整。4)无不良反应,条件不够时可将1∶1液皮下输入。缺点:个别病例腹泻过于严重,吸收较差,疗效不理想。本观察结束后,凡遇乳酸钠供应困难时,即用本方法进行补液,一般病例都较顺利。因同时口服氯化钾和氯化钙易有高氯血症,改用乳酸钙(有手足搐搦症者仍用氯化钙)和醋酸钾后得到了解决。遇口服吸收不良和酸中毒、低钠严重的病例,每输1∶1液100毫升,口服苏打加至0.5~1克,无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根据1965年上海市治疗乙型脑炎的经验总结及本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针对本病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体会,供作参考。
期刊
葡萄球菌易对常用抗菌素产生耐药性,成为目前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自1962年9月以来,金华医院收治证实为葡萄球菌心包炎11例,金华县人民医院3例,共14例,兹分析如下。
期刊
本期刊登了几篇有关抗菌素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不良作用和后果的文章,包括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和耐药谱的增广,从而导致抗菌素的疗效下降,以及在使用抗菌素过程中发生耐药菌或霉菌的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等。此外,我们注意不够的还有抗菌素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有些抗菌素引起原浆体(Protoplast即细菌L型)的感染,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病人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抗菌素用于临床仅20多年,开始时人
期刊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学会一九六五年年会于二月中旬举行。年会期间曾就肝炎的防治问题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与会者来自县医院、厂矿企业及大专院校的医院或医务所,以及各级医疗单位代表共80余人。会上发言十分踊跃,发言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在防治肝炎的实际工作中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意见。这次座谈会体现了突出政治,以政治统帅业务,多数发言都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探讨肝炎的防治问题,受到与会者的普遍欢迎。本
期刊
赣榆县人民医院1963~1965年间用保泰松治疗86例乙型脑炎患者,年龄8个月~65岁。约半数为4~9岁。其中重型及极重型患者,用药后有74.5%的病例于24小时内降温,23.2%的病例于24~72小时内降温,同时中枢神经系症状也随之好转。保泰松的用法以20~40毫克/公斤体重/日,首剂应根据病型及发热程度可采用全日量的1/3作突击量。用药72小时不退热时即认为无效,考虑改用其它药物。
期刊
作者建议将非结核性常见感染所需的抗菌药物分为第一线和第二线两类。第一线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一般常见的多种感染)包括除半合成青霉素外的各种青霉素,磺胺及呋喃类药物。第二线抗菌药物分两组:第一组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新产品,或经广泛使用后易于发生耐药现象以及毒性较大的一些药物,包括链霉素、氯(合)霉素、杆菌肽、新霉素、万古霉素、瑞斯托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竹桃霉素、新生霉素、半合成新型青霉素等。此外,
期刊
掌握抢救处于临床死亡期患者的复苏术对每个临床工作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在设备还未十分完善的农村医院的临床工作者更属必要。最近我们以简易复苏术救治了一例两次处于临床死亡期的患者,兹介绍于下。
期刊
我院内科于1955~1964年共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1,062例,其中无黄疸型980例,黄疸型82例,两者之比为11.9∶1。我院几年来对所治疗的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病例进行了随访观察,今就其中追踪观察4~7年、资料较完整的596例,整理报告如下。
期刊
近十余年来,关于发热原因的研究,主要有这样一些看法:①正常体温应该用一个范围来表示,不宜用单一数值来表示。②体温调节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③丘脑下部有温度感受器和调节体温的控制中枢。④细菌内毒素通过损伤白细胞,从白细胞中释放出内生热原质,因而引起发热。⑤内生热原质直接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中枢。⑥内生类固醇激素代谢产物,象原胆烷醇酮在其非结合形式下有发热的活性。
期刊
抗菌素注射给药后,能使血液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要求,便于控制严重感染,已成为重要给药途径。近年来,临床上为了减少病人多次注射,常将抗菌素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尤以在抢救危急病情时,更为需要。但是,混合注射,往往易致产生配伍禁忌,影响疗效,甚至有害病人健康。为此,抗菌素注射剂的配伍禁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