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目的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其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对策
一、前言: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根基于各民族的生产环境,富有淳朴自然、简单易行、贴近生活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及风俗习惯,品种繁多,形式多样,集健身、育心和娱乐为一体,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1961 年,民族传统体育才真正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该年,武术被列为中小学及高校体育教学内容;1979 年修订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包括基本知识及基本功练习;2002 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该纲要要求体育课程内容需“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陆续被各高校列入体育教学大纲,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如何准确定位,如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文章尝试构建具有现代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相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促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必要参考。
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
1.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至今,由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开发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与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
2.特征(1)大众性和多样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内容多彩,风格各异,可供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及年龄的人自由选择,按其意愿各取所需,并将与全民健身相结合。(2)健身性和健心性:民族传统体育均是在愉悦身心的活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荷,通过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恢复——超量恢复这一特定的循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使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3)民族性和传承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历史、宗教、语言、经济及价值观差异的影响,各民族的项目千姿百态,民族特点显著,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而民族体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在发展中变异,但其核心不变,代代延续,此种传承性有助于维系该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
3.价值:(1)可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通过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够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还可以帮其掌握行之有效的健身术,这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的最佳手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2)有助于强化民族团结意识:高校作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则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3)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可有效帮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和挖掘,还能造就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从而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4)有益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完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益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改善,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爱国主义情怀。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看来,民族传统体育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些娱乐游戏,虽然娱乐性强,但真正引入高校体育课堂,能否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疑虑重重。
2.教材建设不够: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致使理论内容空虚,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指导,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起源、活动形式、规则等都不甚了解,因此直接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教育性下降,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难以帮助学生从科学理论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影响教学效果提高。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用性不强:某些项目内容缺乏必要的普及性和实用性,如舞龙、舞狮作为节假日庆典活动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则失去了实用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基本来于武术专业,这些教师可以胜任武术的教学,但对保健养生、导引功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不够,缺乏民族传统项目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高校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让更多大学生关心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明确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2.创编体育教材: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除了在技术方法、动作规格和规则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外,还需在理论层面上对项目文化渊源、价值功能及社会效用等进行系统研究,使其更具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3.切实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目的使大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手段及方法的研究,将优良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相结合来促进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技能,还要深入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保健养生的功法机理,所以,根据高校体育师资实际状况,各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需有计划地创造条件,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班,不仅从技能上掌握传统体育项目,还要从理论方面注重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
总之: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意义重大,新时期需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整体优化,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发扬光大。(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秀芳.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
[2]王杰.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
[3]李政,唐君玲.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6
[4]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5]谭达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前景与对策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刘德明.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对策
一、前言: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根基于各民族的生产环境,富有淳朴自然、简单易行、贴近生活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及风俗习惯,品种繁多,形式多样,集健身、育心和娱乐为一体,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1961 年,民族传统体育才真正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该年,武术被列为中小学及高校体育教学内容;1979 年修订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包括基本知识及基本功练习;2002 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该纲要要求体育课程内容需“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陆续被各高校列入体育教学大纲,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如何准确定位,如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文章尝试构建具有现代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相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促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必要参考。
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
1.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至今,由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开发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与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
2.特征(1)大众性和多样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内容多彩,风格各异,可供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及年龄的人自由选择,按其意愿各取所需,并将与全民健身相结合。(2)健身性和健心性:民族传统体育均是在愉悦身心的活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荷,通过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恢复——超量恢复这一特定的循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使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3)民族性和传承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历史、宗教、语言、经济及价值观差异的影响,各民族的项目千姿百态,民族特点显著,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而民族体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在发展中变异,但其核心不变,代代延续,此种传承性有助于维系该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
3.价值:(1)可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通过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够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还可以帮其掌握行之有效的健身术,这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的最佳手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2)有助于强化民族团结意识:高校作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则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3)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可有效帮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和挖掘,还能造就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从而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4)有益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完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益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改善,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爱国主义情怀。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看来,民族传统体育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些娱乐游戏,虽然娱乐性强,但真正引入高校体育课堂,能否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疑虑重重。
2.教材建设不够: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致使理论内容空虚,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指导,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起源、活动形式、规则等都不甚了解,因此直接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教育性下降,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难以帮助学生从科学理论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影响教学效果提高。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用性不强:某些项目内容缺乏必要的普及性和实用性,如舞龙、舞狮作为节假日庆典活动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则失去了实用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基本来于武术专业,这些教师可以胜任武术的教学,但对保健养生、导引功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不够,缺乏民族传统项目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高校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让更多大学生关心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明确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2.创编体育教材: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除了在技术方法、动作规格和规则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外,还需在理论层面上对项目文化渊源、价值功能及社会效用等进行系统研究,使其更具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3.切实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目的使大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手段及方法的研究,将优良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相结合来促进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技能,还要深入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保健养生的功法机理,所以,根据高校体育师资实际状况,各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需有计划地创造条件,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班,不仅从技能上掌握传统体育项目,还要从理论方面注重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
总之: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意义重大,新时期需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整体优化,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发扬光大。(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秀芳.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
[2]王杰.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
[3]李政,唐君玲.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6
[4]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5]谭达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前景与对策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刘德明.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