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分析及改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两大类.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课堂教学无效行为的类型
  1.语言表达欠简洁准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效语言,有些是词不达意,让学生无从猜想老师的真实想法;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其次有些教师的设问引导也是浅层次的,问题及问题之间缺少统筹考虑,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
  2.缺少有效的课堂控制手段
  首先,在教学内容转换时缺少必要的措施,因而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新的主题上来.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由活动的质量、进度缺少统一的调控,一旦布置学生活动,课堂就很容易陷入散乱状态.
  3.传统教学方式的延续
  尽管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为了体现新的理念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授课时还会不自觉地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学生的活动形式化.当学生探究的结论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不给学生自我辨析的机会,而是按自己的意愿把原来的设想进行下去.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了“疑问”时,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而是利用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把学生产生的疑问否决掉.
  4.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做不到位
  可能在一节课的众多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教师已经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了条件,但教师并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条件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追根求源,反而是草草收兵,让人感到“虎头蛇尾”.一个真正的探究过程应有“疑问—欲求—猜测—尝试—发现”几个过程.常见的是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学生的参与行为表面上是积极的,实质上所有的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按教师的意志进行.即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依赖型的,缺少独立的探究意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措施
  1.率先垂范,循循善诱,引领学生走近探究,品味其间趣味
  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教师可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展示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思路往前探究,“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教师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地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在学生面前尽情流露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慢慢地,课堂气氛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一再“模范带头”下,学生在体味成功中喜欢上了探究.他们会不再似以前那般沉寂,数学课中有了更多的争论,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答案,更多的欢笑.学生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
  2.变幻习题,多层练习,指导学生走进探究,体味其中妙处
  课本中有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它是一种集综合、探究、创新于一体的新题型,它注重考查学生归纳类比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此类习题加以提炼并与同类题型进行归纳、综合,从而把课本习题引申、拓展、变化,展示给学生一个新的思维空间.这样就变死板的知识传授过程为猜想、探究的过程,从而增添了数学课的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勤于动手,勇于实验,让学生沉浸于探究,流连忘返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想让学生爱上探究,以探究为乐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假若说前两个环节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走上了探究之路,那么动手操作便给了学生更广阔自主的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地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能渐进地、持久地、均衡地发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便迎刃而解,另外,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精心呵护,及时鼓励,让“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得以复燃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从客观上促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班级中“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也能得以复燃,从而让探究之风吹遍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在探究学习中还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如此,才可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才可让班级的探究之风日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興趣日浓,让数学教学很好地服务于每个学生的一生.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每一位数学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认真利用教材,反思教材,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尝到成功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不断地进行认识、思考,以此来总结教学成败得失,进一步探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
目的:研究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征集2013-10/2014-05就诊于我院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斜视患者共45例作为试验
目的:观察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后重度欠矫的患者再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后重度欠矫患者46例67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33眼采用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
对于接触化学不久的高中生来说,高中化学是一个新鲜奇异但同时富有挑战性的科目。相对于旧版人教版“重知识获取,轻过程体验”的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的苏教版则更为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引入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很有针对性并且效率很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本身的功能。  一、互动式教学方式浅析  1.让学生以实验为线索学习化
一、前言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一直是颗耀眼的明星,数学不仅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变自然,而且还促进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数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数学史料让人们了解到数学学科发展的渊源和来龙去脉.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学生通过数学史教学了解了博大精深的数学历史文化,了解了数学赋予人们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和惊奇.数学知识启迪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性.但是由于
语文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解《背影》这一篇文章,当我讲到父亲跨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时候,我说:“从这一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爱。”突然,我听到一声小声的嘀咕:“这有什么呀,儿子出远门才买一点橘子,这也太抠门了。要是我出远门,我非得要我爸买很多很多的零食不可。”望着眼前那张不屑一顾的稚嫩小脸,听着这些不带任何情感的话语,我不禁哑然,现在的小孩到底怎么了?  在人类生活中,亲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甘肃省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各地区的新课程培训工作也正在一轮又一轮地开展。课程培训使教师对美术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大家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是相适应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那么,结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怎样改变现状和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与思考。  
作为艺术类课程,音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若干思考。  一、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宏观把握  音乐新课程标准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系统地诠释了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及怡情作用。从中我们不难判断出
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提问不仅在生物教学中起到引线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