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做中端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市场结构一直以低端为主体,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的。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龙头企业,其规模也主要是由低端产品支撑的。
  所以,随着中国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多数产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规模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企业的结构必须与市场结构一致,越是大企业,只要以国内为目标市场,越是不可能超越整体市场结构。
  刚刚解决了温饱和小康的消费者,正在走向以中端为主的消费结构。中国的中端市场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端市场,做中端的能力将成为龙头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但从低端向中端升级,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
  结构升级从中产入手
  中国企业从低端向中端升级,往往经历这样的路径:低端—高端(伪高端)—中端,而不是简单地走“低端—中端”的路径,这是中国中端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
  中国是个典型的M型社会(或者说是心理上的M型社会),其典型特征就是中端消费者的缺失。所以,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面临这样的困境:中国企业占领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跨国品牌的天下。中端市场的缺失,使中国企业的升级面临着无路可走的窘境。
  李宁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原来的低端品牌想转型,结果遭遇“中产阶级”陷阱。中产阶级的消费,不是趋高消费,就是趋低消费。中端消费是个“泥泞的中间地带”。
  中端消费者的缺失,既表现为收入的缺失,也表现为心理的缺失。中国企业的升级,必须从认知中国的中产阶级入手,他们才是中端消费的主力。
  尽管调查数据显示有三成中国家庭已跨入中产行列,但很多人感觉自己“被中产”了,说明多数中国人不认同自己属于中产阶级,这与身份认同的心理有关。
  中产既是一种收入划分,更是一种消费心态。见识和消费过高端甚至奢侈品,不以消费高端为喜;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附加值较高的中端产品,是中端消费的主流;即使购买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也不以为耻。因而,中国企业的升级,首先面临的不是收入问题(消费能力问题),而是身份认同问题。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一部分满足基本的生活或生存需要,低端产品多数属于此类消费,附加值低,物美价廉,属于理性消费;另一部分满足社会认同需要,通过消费获得社会认同,属于感性消费,甚至是狂躁型消费。比如:香烟在中国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普通消费者的低端消费,以及大量的高端“面子消费”——社交性消费。
  电视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专家们预测14寸电视应该是主流。但当收入极低的中国消费者跳过14寸、18寸,直接购买21寸电视的时候,专家们才发现预测失误。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常见。当消费者购买属于身份认知性的产品时,往往会跨越一个消费层次。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者,除了部分高收入者外,也包括很多中低收入的消费者。
  满足“身份认同消费”
  身份认同消费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我身份认同。比如:因为我是中产阶级,所以有着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二是社会认同。比如:因为我敢消费高端商品或奢侈品,证明我有钱、有品位、有身份,炫耀性消费就是如此。
  成熟社会的价值消费,通常是第一种身份认同消费。追赶型国家的消费者,个人身份的变化很快,第二种身份认同消费很普遍。所以,中国人在价值消费领域总是表现出一种与收入不相称的消费行为。中国人在国外旅行,人均消费几乎是世界最高的,这并不证明中国人特别有钱。实际上,日本和台湾的旅行者同样曾经表现出这种消费方式,但现在的消费反而更加理性。
  一个有着自我身份认同的人,心理是强大的,消费不容易受环境影响,消费是因为自己需要。一个寻求社会认同的人,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消费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
  如此分析,就能发现中国消费者有三个特点:第一,收入水平整体提高,有着价值消费的能力和意识;第二,自我身份认同不高,自我身份认同低于收入水平,并且有着改变身份认同的愿望和收入能力;第三,价值消费最好能够带来有利的社会身份认同。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发现曾经被认为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有着理性的理由:一是低收入消费者购买与收入明显不对应的奢侈品消费(偶尔);二是中产阶级消费的不是中端价值型产品,而是有着高端形象的中端产品。
  有着高端形象的中端产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品牌或产品形象有高端印迹;二是价位属于中端价位。中国企业的升级,必须满足消费者这种由于身份认同带来的价值需求。
  这就意味着从低端向中端的直接升级是很危险的。因为这种升级有两个特点:第一,价格上属于中端;第二,品牌或产品形象属于低端。比如:如果伊利、华龙、白象、双汇等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改造成金伊利、金双汇、金华龙、金白象,即使产品品质真的不错,但由于这些品牌在形象上整体属于低端,这样的升级也很难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
  瞄着月亮打飞机
  打造一个看起来像高端的品牌或产品,然后“高开低走”,稳定在中端价位。这样的产品,形象高(价值型、身份认同)、价位合适(与购买力相对应),这才是中国企业升级的正确做法。这种做法被戏称为“瞄着月亮打飞机”,或者“求乎其上,得乎其中”。
  很多企业升级成功,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比如:
  华龙没有升级为“金华龙”,而是“今麦郎”,最初感受像高端产品,现在已经是中端价位。
  双汇的升级产品不是“金双汇”,而是“王中王”,双汇王中王最初定位于高端,初期销量也不大。但蒙牛的升级产品“特仑苏”,看似高端产品,却位居中端价位。
  雪花啤酒,最初是高端定位,但随着价位下调,销量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单一品牌销量最大的啤酒。
  这种升级方式,能够给刚进入价值型消费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利益,也更利于消费者获得社会认同。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从价格型消费转向价值型消费,并不是循序渐进的,在心理上是跨越式的。但受制于消费能力,又无法实现真正的跨越,所以就会树立一个“伪高端”的价值标杆,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诉求与支付能力这对看似矛盾的需求。
  结构升级,不是简单的直线升级,而是“高开低走到中端”,这需要企业极其熟悉中国消费者心理,也需要营销智慧。
  当中国企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结构升级时,一直盘踞高端的跨国品牌也在追逐中端市场。阿迪进军二三线城市,耐克卖出“李宁价”,都是在追逐未来中国庞大的中端市场。
  责任编辑:朱 丽
其他文献
某医院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复杂,已建多年的砖混结构医院用房距基坑仅3m,各种地下管线距基坑仅3.4m。在基坑施工中还出现基坑支撑裂缝的险情。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基坑施工与应
从2010年12月1日起,我国延续多年的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终于被正式取消。然而其背后,已有多少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硬碰硬”的格斗中重伤倒地?本案例中,徐永贤用12年从“世
2010年3月的京城,令人意外的除了踟蹰不去的冬寒,还有一位再寻常不过的速递员。3月19日,周五,下午三点,《中外管理》杂志社编辑部。我一如寻常在办公室。
本文主要介绍丹麦水力工程协会会员、国际著名水土保护专家保尔·尼勃·科努森(Poul Nyboe Knudsen)在八十年代初发明的一种堤岸保护系统(图1)的特性及作用。经过八
即使在盛产太阳能 企业的山东,德州太阳能产业的产值也占了全省的70%以上,作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德州的后发优势,正在被定位鲜明的产业特色和惊人的交通便利一步步凸显
针对现有树突状细胞算法(dendritic cell algorithm,DCA)在不同类型设备的故障检测中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定义输入信号,缺乏适应性和完备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微分的树突状细胞
我曾问过一些准备开设子公司的企业家,是要先建厂房还是要先把子公司注册、登记、建立起来。大部分企业家会脱口而出:这不一回事嘛!只有少部分老总会马上给自己的法律顾问打个电话咨询—下,而法律顾问的答复通常会说从法律上这两者无差别。可是,从税务上讲,这不仅有差别,而且差别很大——顺序不对会导致你缴纳大量的冤枉税。  比如,你要出资5000万元成立一个子公司。按第一种做法“先成立公司,后建厂房”。母公司先以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中国市场,一个空降外籍掌门人,能带来什么?
“导航”这个专业术语人们对它似乎很生疏。其实,只要细心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导航”和人们的生活原来是紧密相联的。为了生存与生活的需要,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从最简单
期刊
和张瑞相仿,快递员王明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两年。与许多同龄在北京打拼的外乡人一样,他们干着出卖体力的工作,每天十几个小时,每周六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