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开店客

来源 :摩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人菲利普有一位一大早就请他喝酒的丈母娘;韩国人朴昌柱则因为来中国的决定而受到儿子的尊敬;以色列老阿姨哈亚觉得在中国,不讨价还价就啥都买不了!而印度人Rajesh Prabhakar先生认为用手指吃饭卫生健康,是享用美食最好的方式;法国人Federico Duarte则在中国待到不愿回去欧洲……他们背负着很多种“背井离乡”,但对这些外国老板来说,中国到底是不是乐土?
  Phillip(瑞士)
  欧陆餐厅Napa Wine Bar & Kitchen老板
  在上海定居9年,爱极了葡萄酒的中国女婿
  中国人闹哄哄的干杯“文化”不知道硬伤过多少个老外,反正Phillip是其中一个。对于爱酒的他来说,每瓶好酒都该有个自己的步调慢慢去品、慢慢享受,而不是因为一高兴就拼命干杯。
  心知是躲不掉的文化差异,Phillip初来中国只为这事头疼了一会,就开始专心于他酒的事业,却在做酒的旅途中幸运遇见了他的大厨Patrick。恰巧一个爱酒、一个爱做“下酒菜”,Napa Wine Bar & Kitchen在这份默契下就此诞生了。如果把时间退回25年前,Phillip可能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经营好Napa,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及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在25年后的今天,他有的就不只是信心那么简单了。
  虽然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里,一个瑞士人像法国人一样爱酒还是有些奇怪的,但Phillip倒并不介意。看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懂酒、爱酒,Phillip觉得当初选择来中国是无比正确的。
  M(Moppo):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什么情形?后又怎么决定在中国开店?
  P(Phillip):来中国之前去过一次曼谷,感觉应该又脏又乱又拥挤,来到上海后却被惊喜到了。在中国开店一是觉得合适,二是因为我是个中国女婿。
  M:开店之初,是否担心过经营状况?
  P:相比起我的家乡瑞士,在中国开店会更有机会,不像在瑞士第一批餐饮业开出来后,就很难再有机会了,目前在中国开店比较棘手的是一些必须要走程序的事情比较麻烦。
  M:在中国碰到过什么囧事?
  P:有很多,我的丈母娘非常喜欢我,每一次晚饭都会抓着我一直吃,吃得越多就越开心,有时候知道我喜欢喝酒还会大早上的就给我喝酒,事实上,我的家乡只有中午、晚上才喝酒。还有一次,和妻子的朋友聚会的时候,因为说错了一个中文字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感觉非常尴尬和窘迫。
  M:觉得在中国买什么最划算?什么又太贵?是否掌握了还价技能?
  P:来中国9年了,虽然我的中文还是不怎么好,但是有时候和家人买东西会帮着砍价,因为知道货物本身的价格,倒没有什么无良店家故意宰我。
  M:如果没来中国,你可能在国内做些什么,拥有怎样的人生?还会选择开店么?
  P:如果不来中国的话,我还是不会选择待在我的家乡,应该会去拉丁美洲继续从事有关葡萄酒的行业。
  朴昌柱(韩国)
  韩国餐厅马布城总经理
  来中国11年的韩国好爸爸,目前已携妻子儿女举家搬迁中国。
  他打理着自己的电商生意,也是在韩国销量惊人的“国民内裤”在中国的总代理,不过我们结识他,却是因为他那间开在金虹路上的韩国餐馆马布城。
  已在中国呆了十年的釜山人朴昌柱应该算得上是意气风发,看上去四十五岁上下,休闲西服领上别着一枚可爱的卡通徽章,刚到店里,朴昌柱就被韩国客人们客气的招呼轮番轰炸。2002年,他将小学毕业的儿子送来了中国,电话线那头,儿子表示一切都好,但觉得如果有父亲或是母亲的陪伴,他会更幸福。
  挂断电话后的第十天,朴昌柱就准备好签证,放下了韩国的事业来到中国。这是由父爱做出的一系列果敢抉择,却也能看出一位韩国父亲的深谋远略,中国土地上最新开垦出的经济肥沃充满机会与诱惑,如今全家都已搬来中国,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的话,也印证了父亲当初正确的想法。“爸爸,当初你选了中国,很有眼光。”
  M(Moppo):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什么情形?后又怎么决定在中国开店?
  朴(朴昌柱):刚来中国的时候,儿子上寄宿学校,我周一到周五也在华师大学中文,周末一起吃饭。马布城是和一个高中同学一起开的,他就是卡通形象流氓兔的作者。我们的初衷是做连锁店,但开业之后大家都有了其他生意,所以马布城暂时只有一号店。
  M:开店之初,是否担心过经营状况?
  朴:结果,要由上帝来做决定。上帝不允许的话,倒闭我也接受。当时会做市场调查,然后尽量做准备。为了上帝,为了孩子和家人,一定要做正当的事,不会让孩子们看到有人批评爸爸。
  M:在中国开店难么?
  朴:在韩国开店过程很简单的,在中国开店过程很复杂,并且我问的时候,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太一样。
  M:目前回到家乡的频率?
  朴:韩国离中国很近,很方便,两个小时左右,但我回去的频率不高,反倒韩国亲友来中国更多一些。以前送太太和孩子们去美国,儿子回来之后说,爸爸,美国很好。我决定让他们回来。他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在美国读书,那我以后可能也要去,但美国的生活跟我的性格不符合,生活很孤单,要拼命工作,可我也有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跟家人最好的选择,我觉得是中国。现在他们长大了,都觉得“爸爸你的判断是不错的”。
  M:在中国碰到过什么囧事?
  朴:韩国喝酒一定要“干”了,然后再倒酒,否则不礼貌。刚到中国,朋友们喝得随意,我一下就干掉了,他们觉的我得酒量非常好,哈哈。
  M:觉得在中国买什么最划算?什么又太贵?是否掌握了还价技能?
  朴:中国电子产品比韩国贵,好质量的衣服,韩国便宜得多。水果、吃的东西比韩国便宜很多。   M:如果没来中国,你可能在国内做些什么,拥有怎样的人生?还会选择开店么?
  朴:没来中国的话,也会过得不错吧。大学学长和校友,在韩国也都从政或是经商,有了不错的发展。
  他打理着自己的电商生意,也是在韩国销量惊人的“国民内裤”在中国的总代理,不过我们结识他,却是因为他那间开在金虹路上的韩国餐馆马布城。
  已在中国呆了十年的釜山人朴昌柱应该算得上是意气风发,看上去四十五岁上下,休闲西服领上别着一枚可爱的卡通徽章,刚到店里,朴昌柱就被韩国客人们客气的招呼轮番轰炸。2002年,他将小学毕业的儿子送来了中国,电话线那头,儿子表示一切都好,但觉得如果有父亲或是母亲的陪伴,他会更幸福。
  挂断电话后的第十天,朴昌柱就准备好签证,放下了韩国的事业来到中国。这是由父爱做出的一系列果敢抉择,却也能看出一位韩国父亲的深谋远略,中国土地上最新开垦出的经济肥沃充满机会与诱惑,如今全家都已搬来中国,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的话,也印证了父亲当初正确的想法。“爸爸,当初你选了中国,很有眼光。”
  M(Moppo):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什么情形?后又怎么决定在中国开店?
  朴(朴昌柱):刚来中国的时候,儿子上寄宿学校,我周一到周五也在华师大学中文,周末一起吃饭。马布城是和一个高中同学一起开的,他就是卡通形象流氓兔的作者。我们的初衷是做连锁店,但开业之后大家都有了其他生意,所以马布城暂时只有一号店。
  M:开店之初,是否担心过经营状况?
  朴:结果,要由上帝来做决定。上帝不允许的话,倒闭我也接受。当时会做市场调查,然后尽量做准备。为了上帝,为了孩子和家人,一定要做正当的事,不会让孩子们看到有人批评爸爸。
  M:在中国开店难么?
  朴:在韩国开店过程很简单的,在中国开店过程很复杂,并且我问的时候,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太一样。
  M:目前回到家乡的频率?
  朴:韩国离中国很近,很方便,两个小时左右,但我回去的频率不高,反倒韩国亲友来中国更多一些。以前送太太和孩子们去美国,儿子回来之后说,爸爸,美国很好。我决定让他们回来。他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在美国读书,那我以后可能也要去,但美国的生活跟我的性格不符合,生活很孤单,要拼命工作,可我也有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跟家人最好的选择,我觉得是中国。现在他们长大了,都觉得“爸爸你的判断是不错的”。
  M:在中国碰到过什么囧事?
  朴:韩国喝酒一定要“干”了,然后再倒酒,否则不礼貌。刚到中国,朋友们喝得随意,我一下就干掉了,他们觉的我得酒量非常好,哈哈。
  M:觉得在中国买什么最划算?什么又太贵?是否掌握了还价技能?
  朴:中国电子产品比韩国贵,好质量的衣服,韩国便宜得多。水果、吃的东西比韩国便宜很多。
  M:如果没来中国,你可能在国内做些什么,拥有怎样的人生?还会选择开店么?
  朴:没来中国的话,也会过得不错吧。大学学长和校友,在韩国也都从政或是经商,有了不错的发展。
  Haya(以色列)
  哈亚以色列餐厅老板娘
  8年前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餐饮事业,儿子跟随父亲开了家面包房。
  结识哈亚的过程着实可以加点八卦。在一个异国美食汇聚的市集上,一个体壮而沉默的中东男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心直口快的店员小姑娘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老板。在三言两语的跨国交流之后,我们顺利地表达了采访的意愿,沉默的中东男人此时愈显羞涩,以一种避开我们视线的方式端详起一盘以色列菜肴,然后轻轻地说道:“这是我妈妈的餐厅,我要回去问问她。”
  随后我们只能捡起掉在地上的下巴,心中怀着对以色列妈妈的各种想象满载而归了。而现实往往总能比想象更刺激,妈妈哈亚女士的身材展现出的气场,以及说出“Yes”和“No”时那绝情的风度,令人印象深刻。
  M(Moppo):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什么情形?后又怎么决定在中国开店?
  H(Haya):我来上海的时候,上海什么也没有!那个时候大街小巷没有什么外国餐厅,餐饮业才刚刚兴起。以前,我丈夫来中国做生意,我来过一次。我以前在以色列从事餐饮业,我是一家餐厅的大厨,这次,我决定在上海开一家以色列餐厅。我想要把以色列的食物带到中国来,并且保持以色列食物的原味。于是,8年前,我开了这家餐厅,我们开的时候,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一家西餐厅,其他的都是一些本地的小饭馆。我们一直开到了现在!
  M:在中国开店和在自己国家开店,哪个对你来说比较难?难在哪里?
  H:最早的时候很难,因为食材很难找。辣椒等我们都需要从以色列进口。还有很多酱料我们都需要自己制造。现在当然啥都有了,但是我们依然自己制造,因为我们想保持以色列的味道。
  我敢说,在最开始,这个餐厅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我坚持,一定要把我家乡的味道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很多餐厅到了中国,味道都会变得相似,因为他们想去讨好本地人的口味。我说,好,我的确需要本地客人,但是我希望他们来吃到的食物,是和他们去以色列吃一样的。如果在家乡开店,就简单多了,至少我不用手把手地教我的大厨,什么是以色列味道!
  M:目前回到家乡的频率?
  H:我的家人基本全都在中国!我有两个儿子,都在中国,我儿子跟着他老爸开了个面包房。
  M:在中国碰到过什么囧事?
  H:现在都习惯了,刚来的时候,看到大街上有人吐痰,觉得好囧啊。还有餐厅里,有些中国人来了,不会用刀叉,到处找筷子。现在没这样的人了,就算是一家老小过来吃,也知道用刀叉,不会到处找筷子了。
  M:在中国,是否掌握了还价技能?
  H:我中文还可以,很会讨价还价,怎么能不讨价还价呢,不讨价还价就啥也买不了!   M:兴趣爱好?来中国之后发展了新的兴趣吗?
  H: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店里,根本没有业余时间干别的。不过在我的餐厅待着倒是很开心,各种各样的人对以色列很感兴趣,对犹太人很感兴趣,我跟他们交流。现在我会说中文了,所以可以和更多人说了。
  Federico Duarte(法国)
  博古斯学院法国西餐厅
  行政总厨&总经理
  来中国三年之际,目测这位法国人非常喜欢在中国的生活。
  不知道Federico先生是否乐于让人频频猜测他的年龄,而88年生这个传说中的惊骇数字是否属实也依然是个谜。这个年轻、俊朗而幽默的总经理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智慧,身着西装时俨然学院校长一般的气势,即使穿行在显然比他年龄稍长的学生中间。
  而在我们强烈的呼声下,换上一身厨师装扮的Federico先生展示了一把镇得住大楼压得住场子的烹饪功力,很难想象这个厨房身手矫健迅猛的大厨也喜欢搜街串巷讨一碗地道中国面尝尝。
  M(Moppo):你喜欢这里的生活吗?
  F(Federico Duarte):我猜,我很多朋友也被问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不喜欢这里的生活我就跑回去了!
  M:能讲一些你第一次来中国时的趣事嘛?
  F:我很喜欢世博会,展会期间有很多其他省份的人前来游览。我们来了以后,就驻扎在世博园。世博会期间我们遇到六七个很有喜感的人,他们一大家子人只点了一份饭。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很诧异,但是后来我明白,他们不是来吃饭的,只是过来体验的,体验法国印象、还有法国庭院的感觉。
  但是我很乐意接待这样的客人,因为我认为在国际上推广法餐也是我们的责任。我觉得,在世博会期间,不同地方的人们来这里做客,看一些东西,不是因为要吃,而是来体验。而且尽管六七个人只吃一份饭,你知道,我们的收获也不错。对这些家庭来说,他们都来自很远的省份,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机会,可以体验法国的生活。
  M:来中国之后发展了新的兴趣吗?
  F:很遗憾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学好中文,我看到我那些会汉语的伙计们,能拥有的快乐比我多两三倍!我会尝试着去学好汉语的。
  我生活在复兴公园附近,常常早起吃豆浆油条,我喜欢吃包子。我喜欢在这个城市过传统上海人的生活,去那些上海的里弄,吃路边摊,逛那些小店。我去过一家面馆,在西藏南路不到的地方,那是我在上海吃到的最好吃的面!
  M: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F:第一年和前几年,我每年回2次家。现在不想回去了。
  我回到法国时,路过很多不同的地方,觉得变化太大了。不是说那里的人现在没钱了,但这的确是欧洲最艰难的时期。我觉得欧洲的大伙,特别是年轻人,弥漫着不安全感。他们不相信彼此,每个人都想占自己的小便宜,我觉得这不好。
  M:中国的年轻人呢?
  F:欧洲的年轻人充满了不安全感,中国的年轻人简直就是欧洲的反面!愿意做生意,很开放,愿意说话,比当前的欧洲有活力多了!
  Rajesh Prabhakar(印度)
  Masala Art 香料艺术印度餐厅老板
  来到中国12年,深知中国的购买法则:买日用品去小市场,买耐用品去大商场。
  除了对自己在中国的餐饮事业提出看法之外,Rajesh先生喜欢跟你谈谈他引以为豪的“手抓”传统。印度人甚至可以用手吃米饭,并且干净利落!我们想要入乡随俗挑战一下就有点捉急了。看着我们滑腻腻的双手和纷纷扬扬的大米,Rajesh先生连忙赶来安慰我们:其实北部印度人通常使用刀叉,而南部人士才通常连饭也“放手”,所以你们尽情地使用刀叉吧!想到这个文化差异,来上海12年的Rajesh先生,有时候也对客人的种种囧事不禁莞尔。
  M(Moppo):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什么情形?后又怎么决定在中国开店?
  R(Rajesh Prabhakar):在印度,我曾经在最好的连锁酒店工作了20年,2001和2002年那个时候,我对中国许多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和广州等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决定利用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在中国开展自己的餐饮事业。来到上海这是第12个年头了。2002年,我在常熟路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印度餐厅,获得顾客赞誉后,我又陆续加开了4家分店。
  M:在中国开店和在自己国家开店,哪个对你来说比较难?难在哪里?
  R:刚来中国,生活并不轻松,比方说语言障碍!如何融入是个大难题。我不能指望本地人先来了解我,但我必须首先去了解他们。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是我来到这儿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2年,我们的印度餐厅很火爆,因为当时沪上尚未出现很多同质餐厅。在开餐厅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难的地方。比方说印度菜是以辛辣口味为主,这与上海本帮菜不同。上海居民在肉类菜肴上的选择也很多,并不局限于鸡肉。于是我慢慢做了一些调整,把本地的顾客定位在上海的新一代人身上,例如在校大学生和年轻的白领阶层,这些人会比较愿意改变自己的口味,尝试其他国家的菜肴。顾客群上,我希望尽可能多样化,我们的晚餐在五点半到七点时段上中国客人较多,在七点到九点则以外籍客人为主,九点半以后则主要招待印度客人。
  M:在中国碰到过什么囧事?
  R:中国客人对印度文化也很感兴趣,尤其是我们用手用餐的习惯。我们不仅在吃薯条的时候用手,在吃咖喱的时候也是,很多中国客人表示非常惊讶!我们认为手指是身体的一部分,用手进食是卫生、健康的,是享用美食最好的方式!当你尝试异国美食的时候,应该采用当地饮食方式,这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我们应该相互分享这一体验。
  当然我会尊重本地客人的习惯,比方说在菜的搭配上。但与此同时,我还是会提供相应的建议,因为有的搭配真的很糟糕!
  M:觉得在中国买什么最划算?什么又太贵?是否掌握了还价技能?
  R:印度和中国一样,讨价还价很厉害哦!在中国,如果我是购买日常用品的话,大多会选择本地市场,如果是购买耐用型商品的话,当然还是首选大商场。而且,如果购买本地产品的话,我会先搞清楚它的产地和厂商。我知道所有商品应有的价格哦,所以休想骗我!
  M:来中国之后发展了新的兴趣吗?
  R:我根本没有业余时间!如果有,我就听新闻、看书,了解印度、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都在发生些什么。
其他文献
第一次遇到吕昕,是在一个咖啡馆的分享会上。吕昕带来了她的珠宝作品和一个长长的故事。因为开小差错过了精彩的段落,倒是只听到旁边的法国小妹说道,巴黎女人,于是与优雅浪漫作了一番联想。  吕昕,原名Virginie  法籍马赛克艺术家,曾在法国、巴西、葡萄牙教授10年马赛克镶嵌艺术,2011年1月被历史悠久的意大利著名彩色玻璃手工作坊Orsoni授予“马赛克艺术大师”称号。现居上海开设马赛克手工坊。  
期刊
1826年,法国科学家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在他的家中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名为《在 Le Gras 的窗外景色》。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楼上看到的窗户外的庭院和外屋。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他家窗外的庭院就这样永恒地保存了下来。不久之后,照相馆成了继裁缝铺、理发店、书店之后人们的又一大去处。而到了吃饭前拍照上传、吃饭后自拍运动的当今,当照相的权利从照相馆手中解
期刊
质馆现在是一家不向客人提供糖和奶精的咖啡店,但它也不是一家做白日梦的咖啡店。  “毕竟活下来,梦才有可能实现。”当然,最初假如客人有需要,奶和糖还是照旧供应的,这样过了一个月,他们才觉得可以试试看。“咖啡我们想要做得很专精,上海应该没有几家咖啡馆是不给奶精的,但是……”但是咖啡长黄俊豪却发现质馆不是沪上唯一拒绝糖和奶精的咖啡馆,他开玩笑说,“这让我有点不开心。”  假如你去到了这样一家没有花式咖啡
期刊
我听说多肉植物这个名字的时候,它已经大红大紫了,身边不管是萌妹子还是天然呆,都拍照片上传社交网站。最让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的是,还有个同学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多肉植物桃”(嗯,她现在还是叫这个名字)。既然是大热,那这期专题首先拜访的就必须是多洛库花园了。  去之前我先得搞懂,到底什么才是多肉植物。网络告诉我,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
期刊
Nicholas McBride在柏悦酒店的演出吸引了不少中国爵士乐迷的关注,Nicholas在爵士圈的知名度不小,这个澳大利亚打击乐手和作曲家,2002年来到上海。5岁就开始学习打鼓的他21岁时离开家乡堪培拉就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爵士专业。科班出身的鼓手未曾多见,对于鼓这种乐器的热情还让Nicholas远赴肯尼亚,一心钻研这门乐器。在肯尼亚的村庄里住下的他被当地的传统乐器“Duruma”深深吸引,
期刊
爱情是件严肃的事,天真蓝照相馆的一票看上去不太经济适用的文艺青年们竟然也无比同意“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这群把结婚登记照看得比婚纱照重要的青年们无不受到上世纪老照片拍摄的影响,然而在这个创意试验场的新时代,年轻人总能创造出属于它们自己的美学。为了酒瓶装新酒,年轻人们在登记照的红色背景上发现了乍现灵光。虽然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红色背景带给人幸福洋溢的感觉,然而对于年轻人想要表现的质感
期刊
曾经有人猜测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取名是因重庆特有的神奇样子:高楼坐落在参差不齐的山石脉络上,就像森林一样。  其实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高楼大厦也被人越来越多地比喻为钢铁和水泥森林。  无论什么样的森林,都是个包容地方,也是一个颇具魔力的地方。众所周知,格林兄弟眼里,古老森林的角落也许隐藏着世界上最多的秘密:比如树根下有矮人藏着的金子、林中池塘里的水妖也觊觎着人类之子。  在我看来,上海这座城市森林
期刊
上一次说起自己从来没有玩过拼图的大君哥是Rosa Gallica的推荐人。常跑那些艺术场馆的她对武康庭了解颇深,后来我查了网上的资料,有一条留言吸引了我。有个顾客在网上说,挑选花的时候和老板聊天才知道,老板接触这行,一开始是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追女朋友,时间长了,自然懂的也多了,最后女朋友没谈成,倒学了这本事。  就像是一部俗气的电影但片尾有个搞笑的彩蛋吸引人,我决定去Rosa Gallica跑一趟。
期刊
在我上一段旅行之前,有个店主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旅行,就是一群人在一个地方待厌了,再到另外一个其他人待厌了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记录旅行的方式,用笔用相机用心,记录本就是一种仪式,让人日后回忆起那个如斯珍贵的风景,那段珍而重之的回忆。
期刊
为期三天的2013上海星尚热波音乐节7月19日在上海金山城市沙滩拉开序幕,方大同、JPM、马海生、Teddy Boys、魔力大巴等率先热力开唱,为夏日的金色沙滩带来别具一格的色彩。大地舞台成为明星大咖的乐园,方大同用他多变的歌曲虏获众人耳朵,而JPM上演劲歌热舞,三子现场与歌迷大合照,马海生蓄须转型,展现成熟男人的魅力,为这个流火七月再加温。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悠然吹着海风坐在台阶上看着舞台演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