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叶来:华为云为什么要变阵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有云不可能全面代替私有云。中国乃至全球有大量的大型企业,对独立部署的云需求量依然很大。最好的路径是为企业提供混合了多云环境的“一朵云”。图/ 视觉中国

  年增速超过200%,总体量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三的华为云是中国数字商业生态中奔跑飞快的一个商业选手。在不断获取市场份额的同时,巨大的资金体量和技术能力也让它愈加凶猛,同时也是愈加敏捷地开展市场布局。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Gatner数据,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中国市场排名前三。
  这一技术布局在今年继续提速。近期,有传闻称,华为云将关闭华为明星数据库产品高斯数据库。5月13日,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接受《财经》记者采访回應了这一传闻。
  中国私有云市场,政务客户需求几占三分之一份额,政务用户的基本特点是对本地资源的要求非常高。“华为不仅不会放弃中国的大型政企用户市场,今年还要战略性开拓这个市场。”郑叶来对《财经》记者说,开拓这个既庞大又相对个性市场的核心利器,就是将华为在中国极具优势的私有云和正在快速成长的公有云业务统一到一个平台之上,提供混合云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需要获取AI、大数据、区块链等能力,这个能力,只有规模化、标准化、快速迭代的云服务才能提供。
  郑叶来是华为的一员老将。1999年加入华为,前12年从无线产品经理起步,先后出任无线产品线OM SPDT总监、无线OSS与服务产品线总裁。
  从2011年开始,他在华为的事业开始与云相关,当年调任IT产品线总裁,2017年起担任华为云业务总裁。完整经历了华为在私有云时代的辉煌和公有云时代的创业历程。
  “ToB生意,已经比ToC苦多了,云服务这个生意,你会发现它又是ToB里最苦逼的生意。”郑叶来对《财经》记者说,“做了以后你会发现,要不打酱油,要不真做,要真做,就要做全链条投资。即便在华为,这同样需要巨大的决心,扛下巨大的压力。”
  基于上述经历,郑叶来预判,接下来的云市场,不做硬件和芯片,根本不可能有竞争力,未来是系统协同、软硬件协同的时代,投资布局必然更深更广,这个市场全球可能就四五家能活得不错。
  这一轮华为云战略变革,核心在于将华为成熟的私有云能力和正在快速成长的公有云平台融合在一起。华为内部早在三年前就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现在,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华为在云战略上的起承分合恰好反映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最新周期:从IT化到虚拟化,从私有云到公有云,再到多云融合,从无到有,从分到合,从软件化,到生态化,最终行业成熟,红利将近。技术仍在快速迭代进化,市场仍处于高度变化中,华为云未来还有诸多新故事,这或许构成了这一轮中国数字化浪潮的一个重要注脚。

为什么要变?


  华为过去在私有云市场的成功,应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迈入2020年,对于整个中国云科技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和压力并行的开始。2020年1月底,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春节过后,疫情导致的全民宅家改变了所有行业的工作进程和战略脚步。
  数字科技公司可能是这一轮疫情中危中现机的少数行业之一。
  今年2月,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多家科研机构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系统基于华为云,计算系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升级一二十次,算法多次迭代,保证了新药研发的效率和速度。郑叶来的观察是,采用传统的私有云架构,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实现。
  整个一季度,中国经济生活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中,原本对AI等新技术不太敏感的行业和企业,开始更加活跃地使用新技术。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用量增长了133倍,云主机、CDN等服务也在爆发式增长。
  疫情不仅是对数字化能力的一次检验,还将中国的数字经济往前推了一把,带入一个新时代。春节之后中国远程办公人数超过3亿,2019年这个数据是500万。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接近翻番。
  客户层面,郑叶来发现更多变化。疫情期间,华为云国内外不少客户,要么加快部署人工智能,要么加快部署区块链、IoT能力。
  给这些变化提供可能的核心因素,是这些技术基于公有云的灵活架构。没有云,人工智能、区块链、IoT等能力的快速调用和迭代便无从谈起。
  相对于公有云,传统的私有云更像是一个带有诸多禁忌意味的私密花园,在这个花园里,主人对安全、稳定和可控的考量,远胜于对最新技术功能的需求。这个市场的商业模式也略显粗暴,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一锤子买卖”。能够拥有这种私密花园的,一般是大型政企。
  人们关注华为云近年来在公有云市场从无到有,高调开疆拓土,倍速成长,很容易忽略传统私有云领域华为的吸金能力。在这里,华为从来都是翘楚。
  根据多家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多年来,华为私有云解决方案在中国政务云市场、中国大数据市场及中国虚拟化市场均处于金字塔顶端。“没做公有云之前,我做IT产品线,私有云基本上在中国没有对手。”郑叶来说。
  一边是可以舒服赚钱的现金牛,一边是需要辛苦拓疆的新业务。郑叶来的判断是,“传统私有云,华为最强,也能挣很多钱。但预计一年以后,就会一地鸡毛。”传统私有云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没有问题的,它一边被大型政企广泛使用,一边又被业界诟病,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和新的技术之间的联结感,实现这套技术优势的商业模式需要跟上时代需求的转换。   据《财经》记者了解,关于私有云和公有云如何融合发展的探讨至少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华为内部开始,谈论的焦点覆盖包括战略层、业务层到组织架构层,比如,华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对外如何协同发展,对内如何整合?华为的私有云如何卸下历史包袱更好适应这个时代?华为云应该怎样去赢……
  到了去年下半年,路径逐渐清晰。组织架构上,华为传统私有云相关技术和产品团队与华为云BU HCSO团队整合到混合云服务产品部。市场层面,华为云需要有一个新的统一技术底座来彻底融合两种云,解决市场痛点。
  大型政企一直要求部署在自己机房里自主建设、自主运维,并符合监管要求,但又希望加速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快速获取AI、大数据、DevOps等新能力。
  郑叶来对《财经》记者说,不少和他交流的大型政企的一把手传递的还有另一种焦虑——如果按照之前的传统私有云部署方式,标准软件版本模式的缺点不具备快速迭代、快速试错的能力,一旦部署就落后两年或者更多。
  就好比普通人购买了一台价格不菲、质量过硬的传统电视机但无法联网,与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普通电视相比,从安装的那一天起,除非采用电脑或手机投屏的方式,否则你看不了网络上正在热播的《清平乐》。
  用传统思维来看这个事情,会出现一个悖论:传统的IT应用只需要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但在AI、DevOps等多元化的业务场景时代,不可能只依赖几个标准化的产品。而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需要获取AI、大数据、区块链等能力,只有规模化、标准化、快速迭代的云服务才能提供。
  两者能不能融合?对于今天的华为云来说,目标只有一个: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致力于成为政企智能升级首选。但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连接二者的底座。
  底座之外的挑战也是具象的。比如,服务如何快速更新迭代;AI、大数据等新业务上线后需要更专业的运维能力;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获取开放生态资源。

怎么一致,怎么变?


  私有云不能放弃,甚至应该做大,公有云的能力要结合进来,最好的路径是为政企用户提供具有强大融合能力的“一朵云”
  数字化市场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政企市场,这类用户体量大,市场總占比大,这两年来,包括阿里华为腾讯在内的数字化市场巨头已经意识到,需要用多云策略来服务这个市场。三类用户中,这个市场体量最大,难度也最大。
  另一大用户群是互联网行业用户。这个市场的特点是,企业诞生于数字时代,普遍接受公有云,主要体现在小视频、在线直播平台、游戏、金融科技方面的巨大需求。
  第三类用户群是微型租户,主要是个人、小微企业等客户,这部分群体需求较为简单,容易模块化,行业的共识是,这部分群体尽量只以线上营销为主,不投入地面部队。近两年来,云巨头们针对这个用户群的策略是激进促销,建立大众口碑,全在线管理。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公有云不可能全面代替私有云。中国乃至全球有大量的大型企业,对独立部署的云需求量依然很大。私有云不能放弃,甚至应该做大,公有云的优势要结合进来,最好的路径是为企业提供混合了多云环境的“一朵云”。具体到华为云,郑叶来认为,基于华为的基因和优势,政企市场对于现阶段的华为云有优势且重要,华为云需要尽量做大这个市场。
  如何抓住,如何做大?下沉到技术架构层来,华为云要解决一个架构搞定华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协同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架构,帮助政企行业的企业,打通私有云环境和公有云环境,零时差零区别同步云上服务,让技术架构可以匹配业务创新。
  在这方面,华为已经拿出了解决方案。5月15日,华为云发布了支撑华为云Stack的软硬件协同架构“华为云擎天”。郑叶来回忆,架构研发耗费数年,名字也讨论了很长时间,“我一眼看上了‘擎天’,擎天,上能捅到天,下能接地气,不是飘在半空中”。
  这一次,华为云更新了华为云Stack基础版、智数版和全栈版三个版本,匹配企业传统业务云化、云原生应用、大数据分析、AI应用、大规模分布式改造、微服务化等多种差异化建设需求。
  此外,华为云Stack推出一体化交付模式,出厂前完成云服务软件的预装和机柜内部硬件安装和布线,设备到货后,从现场调试到上线时间小于24小时。
  华为云边缘、华为云Stack与华为云(公有云业务)保持统一的API,可以为希望使用私有云的政企用户,在本地数据中心为其提供与华为云(公有云业务)一致的云服务使用体验,可调用的服务包括AI、大数据、IoT、区块链等10大类、超过70种云服务。
  此外,配合政企用户点对点维护服务的特殊需求,华为云还计划推出远程服务托管计划、远程服务支持计划和本地服务支持计划。这三大服务支持计划的特点是,用户具有运维主导权,在获得授权后,华为才可以按需提供服务支持,所有操作可控、可视、可监、可管。
  “没有统一之前,基本上是混战状态,大家只知道拿单,不会去关注什么姿势和套路。”一位华为云前产品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华为执行力强大,但没有统一架构和打法,容易陷入被客户和一线销售牵着鼻子走,满足了当时需求,不关心后续发展态势。
  新的统一架构下,已经有一些看起来令人兴奋的案例。
  大庆油田是共和国功臣,但现实问题也很严峻,容易开采的浅层油井已经不多了,更深的开采深度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能够进行判断的专家也是稀缺资源。大庆油田对华为云的诉求是希望用云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技术,提升深层勘探的速度和准确性。
  大庆油田现有油藏勘探系统老旧,计算能力低,对地震数据的分析过去需要数天时间,但是,因为安全监管合规的要求,用于生产分析的地震数据要在本地存储。两方商量之后,得出的技术方案是,大庆油田在自己的高性能计算云数据中心,部署华为云Stack,让大庆油田自己的云计算中心,可以使用油田大数据分析、AI等新应用。
  这个案例给大庆油田带来了现实的价值提升,华为云给到的数据显示,大庆油田整体算力提升8倍,勘探数据处理从数天缩短到数小时;叠前地震数据处理工区面积,从400KM2提高到2000KM2,提高5倍;可针对油田深层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地层勘探深度,从5000米提升至8000米。
  变化之后,郑叶来周旋于和各大政企客户的直接沟通中。“我设想的阻力可能会很大,没想到,我们变了之后,他们求变的心态也非常迫切。”郑叶来对《财经》记者说,他之前预估,受到互联网竞争压力大的保险和金融公司可能动力更大,但最后发现,能源、制造业等企业的转变动力也十分积极。
  “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改变很多,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话,他们变化也没那么快。”
其他文献
2020年5月17日,教師在沈阳铁西区教育研究中心内录制新课视频。图/中新  一场不期而至的数字化革命正在席卷教育行业。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叫停了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的线下课程。“就如同飞机迫降一般。”一位教育从业者向《财经》记者描述,“必须要紧急动员、紧急调整。”  一时间,几乎全部的学习需求都涌向线上。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等教
期刊
想象一下,你正身处商场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自动带你找到停车位。这不是什么炫酷的科幻场景。借助AR(增强现实)这种叠加了虚拟和现实的技术,就可以帮用户在手机上实现。AR也是目前各大手机厂商押注的主要5G赛道。  “你跟用户说5G,他可能还是很陌生,但如果你把一个应用场景放在他面前,可能就不一样了。”OPPO资深解决方案总监章欣对《财经》记者表示。  5G手机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中
期刊
横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挑战背后隐藏着中国全面向数字化社会迁移的机遇。  在过去的20年里,政府通过大量“铁公基”投资已经完成了很多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投资拉动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答案是新基建。  传统的基建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如高铁、公路、地铁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建项目往往就在身边,是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公共服务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
期刊
喜茶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航天科技广场。工业极简风的装修、连排“大通铺”式的办公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会让人误以为走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中心的确是除了门店运营之外公司里最大的部门,一共有100多个员工,这个部门下面包括IT硬件和设备、小程序研发、大数据部、门店研发等小组。”喜茶大数据负责人林叶对《财经》记者说。  公司前台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一些关键数据:会员总数、会员人口结构、前五强门店…
期刊
如果以2019年4月6日韩国在全球率先商用为起点,全球进入5G商用时代已一周年有余, 5G具有超高速率、超高密度和超低时延的特点,在10倍提升人与人通信速度的同时,更是首次为物与物通信設计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接下来,5G改变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智能连接的数字化新生态正在形成。截至2020年4月,最新全球统计数据显示了最新趋势。  网络商用一起跑就冲刺。5G信号越来越多,全球41个
期刊
中国科技公司正在进行一次卡位比赛。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让数字化市场潜能提前释放,中国科技公司们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进一步做大并夯实这个蓝海市场。  京东数科副总裁谢锦生近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出,数字化进程缩短的核心要素是数字化的认知被强化并落地了。疫情对产业数字化推动是个好事,它的意义不仅是产业对数字化的综合认知加强了,而且加深了体验。  谢锦生说,数字科技不能让人敬而远之,做产业数字化要
期刊
图/IC  金融科技发展日深,对监管创新的需求也越高。在经历了前期的观察与摸索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加大了创新的力度。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意在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着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组织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引
期刊
这一轮疫情,将几家公司带入到高光时刻,除了中国的在线协同软件钉钉迅速铺开了局面,以及在已经有WebEx和Skype的情况下还能够迅速崛起的Zoom和Slack,这两家公司的市值自疫情以来已累计上涨近500亿美元。  这两家SaaS公司的成功让我们的本土SaaS厂商们羡慕得不行,但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环境和美国有较大的区别,照抄是没法成功的。本文主要对比钉钉和Slack,以此为基础谈谈企业服务的发展思
期刊
今年2月初,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每日优鲜每天的业务量都是平时的几倍,大雪加剧了对拣货、配送速度的考验。  运力紧张时,智能化的配送系统开始发挥作用。“相邻的几个前置仓在进行交付的时候,如果某一个前置仓的运力出现了瓶颈,其他前置仓交付情况良好的话,我们可以实现智能调度,来确保整体交单的最优。”每日优鲜交付中台负责人王飞在疫情期间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说。  另一方面,增加人手的工作也
期刊
美国一家火箭制造商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图/ 法新  5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新的“实体名单”管制规则,修订内容直接针对中国企业华为,在技术链、供应链上对华为采取了精准而细致的管制手段。在新的规定之下,华为的技术通道和供应链渠道均受到封堵。中国部分高技术企业向前向上的道路越来越窄,其中既有大企业的竞争战略,也有美国政府的意志,本报告另辟蹊径,从产业链控制的视角来看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