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科普文章中的万般精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这一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普文章不仅向我们展现了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科学知识,也以其准确生动、富有条理性的语言展现了科普文章特有的魅力。教师该如何高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条理性的表达,进而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呢?
  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一科学事实,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外,还努力把教学落到语文学习的本质上,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揣摩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将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一篇文章,更要从一篇文章出发,体会阅读学习的本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阅读一篇文章的极致体验。从一篇科普文章展开,触碰另一篇文章,翻阅另一本书,欣赏另一个节目,甚至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掌握“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
  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先学成果,复习铺垫
  1.出示鸽子、孔雀、恐龙的图片,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形容图片上的动物。
  2.这两类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运用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图片上的鸽子、孔雀、恐龙,既在情境中复习、运用旧知,又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表达上有声、有色、有味,学生兴趣盎然,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思考交流
  1.同桌合作学习,领略语言特点。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思考恐龙飞向蓝天经过了哪几个演化过程,并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启发学生汇报阅读中发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描写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句子。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句子,并启发学生按顺序排列句子、朗读。
  (课件出示)
  ①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③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④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学生排序:④②①③
  (4)启发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恐龙的演化过程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5)引导学生再读恐龙飞向蓝天演化过程的语句,再次感悟作者写作的顺序及条理性,启发学生运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再次细读,发现作者写作的顺序性和条理性,并启发学生运用到写作中去。本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齐声读等,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既读懂了内容,又学习了写作手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师生互动声充盈于教学环节之中,教师以儿童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浸染于语文味之中,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合作交流,体会写法。
  (1)请学生齐读第一个演化过程,发现恐龙的特点及说明方法的使用。
  (课件出示: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师引导:明明是说第一种恐龙,为什么又写狗呢?
  生: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作者把恐龙的大小和狗的大小作比较。
  生:作者用我们最熟悉的狗作比较,把两亿三千万年前恐龙的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个演化过程,边读边思考形態各异的大家族中的每一种恐龙又有什么特点,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
  (课件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习单
  班级:_________
其他文献
读书是个人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对教师,阅读就是发展;对学生,阅读就是成长;对学校,培养真正的读者是“育人”的一个要素,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洪 毒 蛇 兽 伤 灾 难 继 续 退 训 恢 被 认 仍  要写的字:洪 灾 难 道 认 被 业 产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析解课题  1. 播放大禹治水短视频,让学生说说短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展示大禹图片,介绍其人其事。  2. 引出课题,析解有关字词。  (1)什么叫“治水”?出示《千字文》中的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就是在远古常常洪水泛
统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字词句运用”板块,第一次向学生呈现了思维导图。这在过去的老版教材里是找不到的,它是一种学习工具的介绍,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教材有意向我们渗透的意思是识字教学一定要将字置身于词中理解,而词语因不同应用场合而有着不同的词性关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不了什么是词性。思维导图却能将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可视化,这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  在这幅图里,第一
你一定会喜欢我的师父,梁琳老师。  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懵懵懂懂又满怀期待地来到钱塘小学。刚入校,初见她,娇小玲珑的少女身姿,穿衣很有风格:简单,恰到好处的点缀,从头到脚,清爽而明亮。少女般的笑容那般迷人,有种说不上来的特别。有一天,她拿着一张表格对我说:“你选一位语文老师做你师徒结对的导师吧,同学科骨干、带头人都行。”我来钱塘之前是听说过她的教学美名的,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莫名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整合设计后,学生将在“打开诗文画卷”“解密文中画面”“珍爱身边环境”“描绘内心图景”“博览大美自然”的学习历程中,体验并表达自然之美。  课文、整本书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实践活动”,统一在人文主题之下,各部分打通联系、相互借力。  课堂学习方式上,通过任务驱动、预习提问、合作学习以及多元评价等,促进学生在阅读联想与想象、倾听与对话、朗读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出真正的魅力。所谓品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辨文章思路,尝文章内涵,评词句运用之巧妙。因此,“品”含“辨”“尝”“评”之意。品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一种重要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读准“风筝”“水磨坊”两个轻声,了解贾平凹名字的读法及原因。  2.能梳理故事情节,简洁而有条理地说清楚作者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选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与同学交流、带着体会朗读,重点围绕“憧憬”“千呼万唤”想象说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重点体会“我们—风筝”交替写作的特别之处。  4.能围绕“孩子
教学目标:  1.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常识,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还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表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我们
《美丽的小兴安岭》:  反复围绕“美”来说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直围绕小兴安岭的“美丽”、抓住四季不同美的特点——春的活力之美、夏的茂盛之美、秋的丰硕之美、冬的安逸之美来写,让小兴安岭的每一刻都充满着诱惑,每一处都让人迷恋流连。  课文的开篇便是围绕“树海”来说,“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字数不多,一片绿色海洋便展现眼前。当然,“数不清”,不是百里不绝,而是
课前交流  师:我听说咱们每年春天都要出去春游,是吗?  生:是。  师:去过哪些地方?  生:我们去过海洋公园。  师:说话完整。还去过哪里?  生:我们去过爸爸的农庄。  师:你的笑容好开心,那里有什么好玩儿的?  生: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还有很多菜园,里面有我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蔬菜。  师:今年春游,我们又会去哪里呢?春游的时候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事?咱们拭目以待。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