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新郎家安床后到新婚夜前,切记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为空铺是个不吉的凶兆。
2结婚成亲之日,切记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帚星的扫字同音,不吉利。
3出嫁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切记要哭得越痛快越好,因为哭发哭发,不哭不发,若是不哭的话,反而犯了禁忌。
4新娘的衣服切记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
5由于鲜花容易凋谢,故婚事避讳,只有连招花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待丈夫,后者则意多子多孙。
6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品相偕同至女方家,即所谓的归宁,但切记必须在当天日落之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以致无法回家,夫妻就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中撞了娘家人。
丧礼奇观
火葬和土葬也许人们并不感到新奇,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还保留着一些特别而又传统的葬礼仪式。以下介绍几种特别葬礼:
第一种:天葬——将尸体喂洒飞禽。
流行于藏族的一般平民。死后请喇嘛念经,由专司天葬的“惹甲巴”将尸体搬到一定的地方,再用斧剁碎,伴以酥油、(米咎)粑面,洒喂飞禽。食尽则谓之“升天”。如果多日未食尽,则再请喇嘛诵经超渡。今日仍有流行。
第二种:柜葬——不设灵床,不着丧服,坐尸于柜中。
流行于蒙古族地区。葬式简单,不设灵床,不着丧服,无棺椁衣裳,亦不祭奠,富裕人家仅制一木板柜,下方上尖,死者着常服,缠以白布,坐尸于中。然后以浮土掩之,富贵者则择地作坟,柜葬其中,外则砌之以砖。贫穷者无力制柜,以柳编筐,裸体或略蔽布,置于筐中葬之。
第三种:荒葬——随牛马车载之于荒野。
古时流行于蒙古族。一般为贫穷之家,将死者尸体以牛马车载之,疾驰荒野,不择路,等到尸体颠扑至地,即为安尸之所,三日后往视,如为鸟兽攫食,则以为生前无罪慝,不然,即以为天不见纳,子孙同感忧伤。
第四种:殉葬——残酷的古代葬俗。
是古时流行的葬俗。即以活人或器物从葬。古礼殉葬,用涂车柩灵等明器埋于家中,亦有用人殉者。《诗秦风黄鸟序》载:秦穆公死,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葬。孔子谓:“始作俑者,其无后手!”自周代以后,以木刻人殉葬。亦有以纸糊院宇楼阁焚之以为葬礼。
第五种:树葬——与大自然融成一体。
又称风葬。用棺木盛死者尸体,或用柳条、树皮裹死者尸体,然后架棺或尸体于树上作日晒雨打,使尸体腐烂。
第六种:悬棺葬——将棺材置于岩面或岩洞、岩缝内。
古时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山区居民。死者入殓后,将棺材置于岩面或岩洞、岩缝内,或在峭徒的岩壁上凿洞插椿,将棺材置于其上,以示尊敬祖先。
第七种:裸葬——肉体已死,无须穿衣。
流行于高山族。即将死者衣服脱去,裹以鹿皮,然后由亲戚四人抬至山上,展开鹿皮,再将衣服覆在身上。意为肉体已死,不须穿衣,所以奉衣于灵魂,使灵魂穿着。
2结婚成亲之日,切记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帚星的扫字同音,不吉利。
3出嫁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切记要哭得越痛快越好,因为哭发哭发,不哭不发,若是不哭的话,反而犯了禁忌。
4新娘的衣服切记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
5由于鲜花容易凋谢,故婚事避讳,只有连招花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待丈夫,后者则意多子多孙。
6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品相偕同至女方家,即所谓的归宁,但切记必须在当天日落之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以致无法回家,夫妻就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中撞了娘家人。
丧礼奇观
火葬和土葬也许人们并不感到新奇,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还保留着一些特别而又传统的葬礼仪式。以下介绍几种特别葬礼:
第一种:天葬——将尸体喂洒飞禽。
流行于藏族的一般平民。死后请喇嘛念经,由专司天葬的“惹甲巴”将尸体搬到一定的地方,再用斧剁碎,伴以酥油、(米咎)粑面,洒喂飞禽。食尽则谓之“升天”。如果多日未食尽,则再请喇嘛诵经超渡。今日仍有流行。
第二种:柜葬——不设灵床,不着丧服,坐尸于柜中。
流行于蒙古族地区。葬式简单,不设灵床,不着丧服,无棺椁衣裳,亦不祭奠,富裕人家仅制一木板柜,下方上尖,死者着常服,缠以白布,坐尸于中。然后以浮土掩之,富贵者则择地作坟,柜葬其中,外则砌之以砖。贫穷者无力制柜,以柳编筐,裸体或略蔽布,置于筐中葬之。
第三种:荒葬——随牛马车载之于荒野。
古时流行于蒙古族。一般为贫穷之家,将死者尸体以牛马车载之,疾驰荒野,不择路,等到尸体颠扑至地,即为安尸之所,三日后往视,如为鸟兽攫食,则以为生前无罪慝,不然,即以为天不见纳,子孙同感忧伤。
第四种:殉葬——残酷的古代葬俗。
是古时流行的葬俗。即以活人或器物从葬。古礼殉葬,用涂车柩灵等明器埋于家中,亦有用人殉者。《诗秦风黄鸟序》载:秦穆公死,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葬。孔子谓:“始作俑者,其无后手!”自周代以后,以木刻人殉葬。亦有以纸糊院宇楼阁焚之以为葬礼。
第五种:树葬——与大自然融成一体。
又称风葬。用棺木盛死者尸体,或用柳条、树皮裹死者尸体,然后架棺或尸体于树上作日晒雨打,使尸体腐烂。
第六种:悬棺葬——将棺材置于岩面或岩洞、岩缝内。
古时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山区居民。死者入殓后,将棺材置于岩面或岩洞、岩缝内,或在峭徒的岩壁上凿洞插椿,将棺材置于其上,以示尊敬祖先。
第七种:裸葬——肉体已死,无须穿衣。
流行于高山族。即将死者衣服脱去,裹以鹿皮,然后由亲戚四人抬至山上,展开鹿皮,再将衣服覆在身上。意为肉体已死,不须穿衣,所以奉衣于灵魂,使灵魂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