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钱荒”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下旬以来,由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起的金融市场震荡使投资者人心惶惶。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罕见“爆表”,中国银行业又闹“钱荒”,并引发了股票市场震荡,“一觉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闹“钱荒”?
  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世界纪录,银行还这么差钱?
  为什么以前对银行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异常淡定?
  中国的货币政策接下来会怎么走?
  银行的钱以后会不会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起始:
  临近6月底资金需求加大
  其实每到月末、季末、年中和年底这些时点,银行的资金都会比较紧张。但这一次的紧缺程度却超出以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常规的时点因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和央行的政策意图都是这次“钱荒”的推手。
  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一边是银行短期资金需求加大,一边是资金供给在减少,而平时“知冷知热”的“央妈”却拒绝施以援手,这三股力量一起作用,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营造恐慌气氛,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就这样上演了。
  多位专家表示,6月末,商业银行面临年中考核和信息披露,会习惯性地“冲时点”。最近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增加较多,对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产生压力。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在6月底会集中到期,在7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而银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5月底和上周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也让银行捉襟见肘。按照规定,每月5日是一个新的考核时点,金融机构须根据上月末的一般存款余额缴足准备金。
  开演:
  外汇占款导致资金供给大减
  不幸的是,银行资金需求大增的同时,供给不仅没跟上,还大大缩水,让手头紧张的银行痛苦不堪。有交易员感慨,前几天咬着牙报出“天价”的利率也借不到钱。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月份外汇占款大幅骤降是此次钱荒的重要原因。外汇占款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对中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形成了外汇占款。
  一段时间,外汇占款是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的重要来源。5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从此前的每月3000亿元左右降至669亿元。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单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降至1000亿元以下。
  此外,外汇局加强对跨境资本的监管也被认为是外汇占款下降的一大原因。但资金从大量流入到大量流出的逆转,势必给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造成紧张。
  爆发:
  市场谣言加剧波动
  6月19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7.66%,6月20日跳涨至13.44%,当天最高飙升至30%。
  对于6月20日盘中出现的高利率,央行有关人士指出,存在个别金融机构的“对敲”行为,还有金融机构在交易系统显示成交之后就撤单,这些行为误导了市场,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受到上述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一些流动性充裕的大行出于担心,不主动融出资金平抑波动,甚至出于谨慎动机还从市场上融入资金,加剧了市场波动。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不实谣言使市场恐慌情绪更加浓重。先是说有两家银行同业存款违约,后来又说“中行资金违约,交易时间延长半小时给各家找资金,但是一直没找到”,同时“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虽然中行和工行都发表严正声明澄清谣言,但传谣者还不死心。就连上周日工行发生系统故障,也被称是因为“钱荒取不出钱”。这些故意造成市场异常波动的举动不排除与近期一些境外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的市场操作行为有关。
  加剧:
  央行隔岸观火按兵不动
  “以前银行间市场也曾因为供给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紧张局面,但央行一定会在危难时刻帮银行一把,采用各种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一次真的很反常,央行好像突然就变得无动于衷。”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钱荒”闹得这么大,央行的无所作为也是主要推手,很多银行现在才发现自己猜错了“央妈”的心思。
  银行一直在期盼,“央妈”会像往常一样放水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但这一次,央行的态度让他们大跌眼镜。即使在拆借利率飙升的6月20日,央行仍照常发行了20亿央票,彻底打碎了市场憧憬央行进一步放水的幻想,并直接导致了上周四晚回购利率恐慌性的上涨。央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会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救急。央行拒绝入市无疑加剧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大银行对流动性的惜售心理造成了回购利率近乎失控性的飙升。
  央行:
  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面对“钱荒”造成的市场恐慌,一直冷静旁观的央行6月25日用统计数据给市场吃了定心丸:银行原来不差钱。6月25日,央行官网刊发名为《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新闻稿。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央行称,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
  结果:
  央行“最终还是奶妈”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6月25日称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央行强调,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   消息还显示,央行并非像此前大家想象的那样“冷酷无情”,也暗中帮了一些银行。据了解,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共识:
  把资金逼进实体经济
  来势汹汹的“钱荒”为什么会在全球货币供应量最多的国家里上演?
  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真的不缺钱。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存量达104万亿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中国的资金在总量上并不荒,“钱荒”是个结构性问题。钱没有通过银行信贷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业内空转。
  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却无形中提高了中国实体经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也使金融风险不断积聚。时至今日,各方已经达成共识,这种空转不能再继续下去,资金必须进入实体经济。但是资金会不会如愿改变路线呢?专业人士认为,要想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除了货币政策,还需要财政、税收、产业方面的政策配合,否则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后传:
  “钱荒”可能还将持续
  许多人都在问:银行“钱荒”会持续多久?
  资深财经评论员余丰慧认为,只要央行不放水,一些银行的“钱荒”就还将蔓延一阵子。原因有三。近因有两个:
  一是6月底各行存款大战已拉开,不排除月底出现一日游的虚假存款。而7月5日又是缴存准备金日期,假如6月底存款暴增2万亿元,那么,需缴纳4000亿元准备金,必然造成一些虚假存款较多的银行资金再次紧张。这或要延迟到7月25日央行存款准备金退款日时才会消退。
  二是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上周五发布的报告称,本月最后10天,中国银行业将有超过1.5万亿的理财产品到期,银行间持续的流动性紧张使得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规模如此之大的理财产品到期所形成的兑付资金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一个长期原因是,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放慢和明年的彻底退出,人民币由升值转为贬值,国际资本加速出逃将给银行形成资金压力。6月17日人民币中间价首破6.16,创汇改以来新高,6月24日,中间价回到6.18。人民币加速贬值有可能才刚开始。在QE退出预期下,6月外汇占款环比或继续回落。这将造成银行体系资金进一步紧张。
  据此,从短时段看,商业银行钱荒至少延续到7月底以后,从长时段看,则可能要延续至明年底。
  有消息称,由于资金紧张,不少银行为了“保命”,已经开始收缩信贷,停止放款。
  业内人士表示,“钱荒”让银行业规模扩张步伐明显放缓。
  钱荒:
  又一次风险提示
  此次钱荒,央行希望传递两个重要信息:
  首先,央行希望趁此机会打消市场对于进一步货币或信贷宽松的预期。由于最近中国经济数据不理想,市场纷纷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同时要求央行降息和降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不难看出,不少人企图倒逼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其次,央行希望借此机会给金融机构敲一个警钟,不要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忽略风险管理。不难看出,在过去几年非银行融资高速发展,但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并没有相应跟上去。许多新出现的业务,如前几年的银信合作、最近的银证合作更明显地是出于监管套利的目的,而理财产品资金池业务中隐含的期限匹配风险和信用风险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从短期看,这一次央行不出手是继银监会八号文件和债市监管风暴后对市场的又一次风险提示。
其他文献
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较多,需要把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推动经济转型结合起来,需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深化金融改革,给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银行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  当前,银行业利差萎缩导致净利高增长难以持续,拓展银行盈利新途径已
期刊
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低成本融资能否进入实体经济还相当不确定,需要靠制度安排来保证。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前提,是中央政府对“实体经济”做出严格界定,建立起化解弱势行业及企业融资困难保障机制,制定严格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法律制度。  确保经济有质量的增长,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一条重要途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几个基本条件。比如界定清楚什么是实体经济,比如金融体系运作必须有效,比如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部署“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引人注目。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近几年被热烈讨论,一方面说明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存在的风险。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它有多种含义,它首先是指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开放和管制取消,其次包含了储备货币资金
期刊
背景:山东海宏实业集团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是东营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一个主体产业区,也是垦利县规划建设、重点推进的“五区”之一。是集原盐生产、溴素化工、海参育苗与养殖、海珍品养殖、水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及海洋资源利用研发于一体的跨行业、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2009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时,听取了山东海宏实业集团集团董事长宁超峰的详
期刊
山东高密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联社指示精神,紧紧把握“四化同步”的战略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累计发放贷款78 亿元,加快了高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实现农业向现代化发展。该行在大力推广“百合”工程的同时,充分发挥上联政府、下对农户、中间联结村委、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主动做好上下环节的对接工作,积极参与、引导、规
期刊
近年来,金融消费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关注。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根本标准在于它是否有效适应和满足了金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切实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些年,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居民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出国金融、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金融活动日趋活跃。庞大的居民财富和金融消费、投资需求为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巨大动
期刊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正面临利差收窄、产品趋同、增长放缓的大环境,整个行业处于业务转型、结构调整、机制转换的过程中。为此,国内各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将加快发展代理业务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优质客户拓展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步实现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要高度重视代理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期刊
新的人民币贷款浮动利率政策的出台是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充实贷款定价的知识,掌握贷款定价的技巧,在利率市场化在渐进式改革中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进行合理贷款定价,建立一整套贷款定价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取得生存和竞争经验,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成功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民币贷款定价现状  利率市场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大,为其商业化带来前
期刊
2013年以来,工商银行东营广饶支行对辖内国际业务客户进行了梳理,采用精细化营销管理,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的取得辖内企业数据,以进出口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为前期重点营销客户,逐户推进网银结汇功能的开通和汇款路径变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完成结汇、汇款等多种业务。截止6月30日,实现企业网银结汇金额4255万美元。 (刘本英)  山西五台农商行  首家县级农商支行跨县开业  7月
期刊
鲁西北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河故道,数十万亩故道农林分布在几个地区。由于土地沙化、水利设施跟不上,使大部分处于黄河故道地区的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生态不良,交通不畅,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偏低。多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加大了宣传扶持力度,特别是国家出台《林业法》之后,对这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民营经济开始关注林业产业,一大批林业企业脱颖而出,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向林业企业注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