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当前教改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兴趣、方法,必须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兴趣,掌握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音乐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都很不高兴;可一听说语文课不能上,则兴高采烈,甚至有同学欢呼雀跃。这不能责怪学生,因为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语文,而是语文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不愿意做,何况孩子!但是每门学科都有引人入胜的东西,我们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愿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真正成为快乐语文,快乐课堂。
  1 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兴趣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陈旧的教法只能使他们昏昏欲睡。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燕子》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欣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这段描写,请根据文章描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吧!注意,我们已走出教室,来到了广阔的原野之中。(往下语调要柔缓,感情要投入)大家身旁,一边是碧绿的湖水,一边是青青的稻田,青草、绿叶、鲜花、柔柳争先恐后地聚拢来。看,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微风吹在脸上,好轻好柔呀,好像绒毛在脸上抚来抚去。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服极了。同学们(作惊喜状)看,燕子,空中飞着一只又一只的燕子,好快活,好灵巧呀,看到没有,那只燕子斜着身子在空中灵巧地飞着。这儿,稻田上的几只燕子飞起来了,唧唧叫着,转眼间飞到那边的柳树下面了。同学们快看,那几只,才有趣呢,唧唧叫着,紧贴水面飞去快得像一阵风掠过湖面。有只燕子真调皮,尾尖向水面一点又极快地飞走了,那清澈平静的湖面上却留下一圈圈的波纹,渐渐地向四周荡漾开去......(要始终注意语调的恰当变化和手势的运用)啊——这景色实在太美了!运用引导欣赏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感情投入,以往学习过程中的厌烦情绪一扫而光。
  2 把握教材特点,激发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最喜欢比个输赢。在语文课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也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最适合朗读,要充分运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小丽的介绍,不必做过多讲解,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感。教学此课时,开个“小小朗读比赛会”,两个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听说比赛,同学们来精神了,纷纷报名参加,每组参赛同学读完后,大家评,不仅打出分数,还要提出优缺点。评后,对参加比赛的同学发出一张小书签已以作奖励,他们非常高兴,没有参赛的同学不肯罢休,一致要求再来一次比赛。
  3 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兴趣
  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东西,而陈旧的教法只能使他们无比厌烦。在教学中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动感较强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中充分利用动画吸引学生,不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让学生欣赏动画,教师谈话导入: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看动画片,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大饱眼福的机会。请看大屏幕——动画片《乌鸦喝水》。学生兴趣盎然,被吸引到动画片中。看完动画片,师继续导入:动画片看完了,能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吗?(板书课题:19乌鸦喝水)然后贴出图片,使学生短时间内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文。
  4 提升技巧,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有限时间,提高自我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讲究方式方法,讲究艺术性,把课上得生动精彩,,让学生乐学、愿学。首先,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用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非语言因素应用,增强课堂艺术性。教师的非语言因素应用有时能比语言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亲切的目光会使全班学生减少压力,消除大脑疲劳;教师一个甜美的微笑,会使学生挺起腰板产生信心;教师庄重的仪表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优美的恰到好处的手势,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漂亮规范的板书,会使学生爱上该教师的课。课堂艺术性是一个涵盖广泛的课题,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深入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课上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携手走进多彩的语文课堂,走向快乐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之下,教师们更多的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各种形式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改革由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在这些改革之中,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改革,却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现在的小学生语文作业,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不但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容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关键词】 拓展教材 创设实践机会 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
期刊
【摘 要】 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质打好基础,是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可以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期刊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1 享受思考的快乐  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 
期刊
自工作以来,我所任的学科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迫使我不得不认真的思索: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的教学,有些智力正常的学生成绩却很差呢?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总结出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②对老师没有感情,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产生逆反心理,厌烦学习;③认为学习物理是负担,没有什么用处,学习没有什么
期刊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  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往往会具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又缺少适当的语音环境,因而这种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感到学习英语太枯燥而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把学习英语视作负担,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学习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医疗体制改革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发展目标中显得极为重要。2007年1月,国务院发布新医改方案,2009年国务院先后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自我检测,自我创新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变成了“我要学”的状态,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在此,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自学能力的培养:  1 加强读
期刊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近年起所实施的新教材,识字课程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就更大了。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
期刊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