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把设疑、质疑等方式运用在各教学环节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以思释疑,即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本文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就设疑的作用做一一阐述,强调设疑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设疑;政治教学;思维能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常以设疑、激疑、质疑等方式创设“愤”、“悱”的问题情境,以疑促思,以思释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宋朝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课堂设疑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中作用重大。
  1 课始设疑——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课堂教学犹如舞台演戏,创造情境可以激发兴趣。一场好戏开头常常是锣鼓齐鸣,先声夺人,一堂好课开始往往是适当设疑,引入课题。课始设疑,能起到置悬念于课堂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疑到思,尽快入题。一位政治教师在教“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欣赏漫画《机遇为什么总是擦肩而过》。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机遇为什么总是与自己无缘;②机遇只青睐成功者吗;③漫画中的人错在什么地方?这几个设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陡增。这时,他便抓住机遇,引入正题,收到了好的效果。
  2 课尾设疑——意味深长,引入深思
  一堂好课,除有好的开兴,课间高潮迭起外,更要有精彩的结尾。课尾设疑将会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教师根据知识结构,承上启下地设置疑问,即使新旧知识关联,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后面教学创设条件。某位老师在讲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原理,就采取设疑的方法来结束这节课。他提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为我们分析事物指明了正确方向,是否仅仅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就能正确解决矛盾呢?这一设疑既启迪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大家兴趣,又为下一堂课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打下了基础。
  3 重点设疑——突出难点,化难为易
  教师在一堂课上要讲很多内容,提出多个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是重难点。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每课的重难点,若在此处设疑,会给人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启发,在学生思想上,能起到化难为易,振奋精神,调动他们思维,完成学习任务的作用。如:“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问题,即是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可先设疑提出:简单事物只有一个矛盾,事物的性质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式决定,虽然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么,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又由哪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呢?问题一出,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后教师再列举实例来化解。通过学生各抒已见,教师引导,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答案。
  4 衔接设疑——桥粱作用,网络体系
  各科教材内容,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章、节、课之间亦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若不能揭示这种联系,就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习过程中系统知识的形成。因此,在此设疑,既能警示学生,又能承上启下,过渡到这一知识点上来。
  5 乏味设疑——淡中见奇,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中,常遇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既枯燥乏味,又属重要知识。若单凭老师口若悬河,大讲特讲,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结果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如能在此设疑,可起到挖掘教材深度,讲“活”教材,于平淡中见神奇的功效。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科学、合理、恰当地设疑,就可以让学生在释疑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美育,提高中职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攀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文认为只有能够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抓住兴趣点,整合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把握契机,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参与主动学习;重过程,重能力,评价元素灵活多元,才能更好的实现美育的功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欣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主体
期刊
【摘要】多元的经济形态对应着多元的文化,学校现在处在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中,学校内部突出表现为师生的心理浮躁失衡,思想观念混乱,行为冲突增加。如何解决校园文化的冲突,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多元文化;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和发展的,校园文化的载体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学校制度、学校文体活动、教学教研活动、社会实践等  1 精神文化的核心——师生文化  
期刊
在上世纪末,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了培育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创新”的含义,即一个人在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的基础上拥有发展性(或延伸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实质上仅只是指对知识、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建立或对前述领域的改进、改革、发明创造)。因此,创新能力离不开搜集、处理、整合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参与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能
期刊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多表现为单一的“百分制”或“优、良、中、差”等级评定,甚至有的老师只写一个“查”字,不号批改日期,也有教师请“小老师”代劳,忙里偷闲,滋生惰性。学生见多不怪,习以为常。如此,学
期刊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是进入21世纪中小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适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学生是场依存型,容易受人暗示;有些是场独立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有些学生偏于聚合思维,善于分析问题;而另一类学生确偏于发散创造性较强。
期刊
【摘要】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负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如果缺少交流,孩子的心里话没有渠道倾诉,容易导致亲子间的隔阂,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理解。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父母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才有好的未来、才能成功。  【关键词】学习;溺爱;干涉;交流;理解    有人说: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命业”,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负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当父母
期刊
【摘要】三-六岁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创设和利用有利环境,控制和消除种种不利因素,不仅有可能将他们的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正常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身心能够和谐发展,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效率;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1 引言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与条件。但是,如果离开了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那就失去了主要的“阵地”和“空间”;如果忽视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本教育;人格发展;树立观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期刊
【摘要】旅游礼仪这门课程是介绍社交礼仪以及旅游服务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基础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旅游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礼仪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意义,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便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思考    1 旅游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