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分析古诗中的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用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把语用学成熟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去挖掘更深刻的话语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把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到中国古诗的分析中,合情合理地发掘出古诗的语用学含义。
  【关键词】: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古诗;《寻隐者不遇》;隐含意义
  语用学方兴未艾,各种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了,比如,哲学语用学,语言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等。把语用学的理论有效地应用到分析文学文本方面,从而开启了一门新的跨学科研究----文学语用学。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显得不足,尤其在用语用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古诗词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1]另外,唐诗宋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利用新的语用学理论来分析研究古诗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理论语用学中,美国语言学家Paul Grice(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交谈中,并不总是坦白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是常常含蓄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不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因此,在会话中存在某种规则。格莱斯把这种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包括4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2]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一方的话语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听话者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者的目的和含义,格莱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为“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在我们理解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或者说只从字面的意义上就推导出了古诗所隐含的某种意义,往往有失理论的根据。如果能够把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用来分析古诗,就能有的放矢,合情合理地导出它所暗含的深意。
  唐诗中常有这一种情况,就是用问语来起句,随后或回答或不回答,比如贾岛的五言诗《访隐者不遇》[3],我们就可以把格莱斯的理论用在这个会话语境中,具体分析这首诗的会话含义特征及其所含深意。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问话人显然是诗人自己。根据合作原则,诗人问的内容应该是“你师父在不在家?若不在家,他干什么去了?”,童子的回答也很合习惯“我师父采药去了”。但是,问话人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此,他更需要知道童子的师父到哪儿采药去了,去了多长时间了,什么时候能回来等内容,这些疑问,对话中都没有出现,但我们可以从后两句童子的回答中,推测出问话者想要的知道的这些问题“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就符合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和关系准则。首先,数量原则要求话语所包含的信息数量应该正好满足当前的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数量,如果只说“言师采药去”了,而没有了三四两句的补充信息,那么这个会话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试想,诗人走了那么长的山路,就得到一句师父不在家,采药去了的回答,显然他是不会满足的。再者,根据关系准则,要求话语的内容必须切题,问答相关,所以从后两句中,我们就可以推知诗人问了些什么问题,他想要了解的更多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分析,这首诗的对话是非常符合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也是它合情合理之处。但是,当我们再用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来进一步分析这首诗的对话时,就会发现,恰恰在对话双方的说话方式方面出现了不合原则的地方。方式准则要求说话双方要简洁有序,避免歧义和晦涩的词语,那么三四句的回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有些模糊和不够具体了。听话人以及读者正是从这种违反方式准则的对话中推测出了更多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也正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些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第一,当事者迷。当行人身处大山中时,很难知道山的深浅,路的远近的。第二,暗示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第三,也表达了诗人访隐士不遇的惋惜之情。
  中国古诗特别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含蓄蕴藉为诗词之上品。在具体的选词造句中,多采用意深而词浅的方式,所以,可以运用格莱斯的会话理论,分析出绝大部分诗词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准则而取得特殊的隐含意义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王维的《杂诗》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李白的《春思》后兩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崔颢的《黄鹤楼》的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可以用格莱斯理论来分析的,这就为古诗的研究和欣赏打开了又一扇理智之门。
  参考文献:
  [1]陈新仁等,著.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1-17.
  [2]George Yule, Pragmatics语用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7.
  [3]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68.
  作者简介: 闫从军(1969—),男,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空间转向”的时代语境下,克朗认为,文学创造而非简单地反映地理空间。文学中有关地区的写作是作者主观地区经验的创造性书写与表达。通过克朗对文学空间的讨论,潜藏在其背后的情感结构与书写方式的“现代性”问题可窥见一斑。  【关键词】:迈克·克朗;空间转向;文学空间;地理景观;现代性  伴随着20世纪中后期的“空间转向”以及跨学科研究热潮,在地理学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对文学地理景观、文学空
期刊
【摘要】:在课堂中,即时评价已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本文首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的内涵进行概述,并指出在即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希望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即时评价;成因;对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从而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努力。所以,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创办双一流高校,创造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环境,造就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本文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简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从而由师资队伍资源配置、建设及層次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师资队伍;医学教育;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表示
期刊
【摘要】:高校国际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选择, 要明确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医学院校在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阻力,并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新路径,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师资队伍;国际化;研究生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我们应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出国资源的利用和教师引进、培养
期刊
【摘要】:东港民歌“满江红”是一种传统的大型民歌套曲形式,属于鲁南五大调之一,分布于日照东港区的沿海地区。是船家在经历磨难、挫折出海打渔平安归来之时,设宴敬请好友亲朋,庆贺丰收时演唱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牵制,作为历史见证的传统音乐“满江红”等受到一定的冲击,其社会价值也随之发生变迁。  【关键词】:“满江红”;民歌套曲;社会价值;变迁。  东港民歌“满江
期刊
【摘要】:回火就是把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将其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为了避免淬火钢的变形和开裂将其内应力和脆性降低的一种工艺,获得不同需要机械性能的零件。回火在改变材料性能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缺陷,因此我们尽可能的减少或弥补一些缺陷,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回火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关键词】:回火;缺陷;补救措施  如今钢铁行业日益发展,热处理
期刊
【摘要】:Visual Basic是一种由Microsoft公司开亦发的结构化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为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运用该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简便 、计算高效、计算结果与常规程序运算基本一致的特点,因此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利用 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亦是药学工作者们解决日常生产及研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该
期刊
【摘要】:英语商务合同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独特的文体特征,具有严谨、庄重、规范的文体风格。本文作者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这对提升英语语言应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交流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商务合同,语言特征,翻译策略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间的贸易日益频繁,英语商务合同的应用也随之普遍开来,在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合
期刊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from differentcountrie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s the resultof language contact, the phenomenon of code-switching arises and ha
期刊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揭示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包括三大基本规律以及一系列基本范畴。本文以新颖的视角,提出将唯物辩证法有效运用于干部考核工作,并重点从“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三个切入点作出具体论述。  【关键词】:干部考核;唯物辩证法  用人必先察人,知人方能善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