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凯谈低龄留学:话题冷却后的深度思考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龄留学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印凯的看法十分明确:不支持,不鼓励。
  2020年,“低龄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外通航障碍重重,留学生回国成了一大难题。其中未成年的“小留学生”因为年龄尚小,自理能力难与成年学生相比,面对的风险也更高。在各国纷纷施行边境管制后,家长们焦急万分,联名请求政府包机接小留学生回国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了社会热议。
  参与讨论的声音高低不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家长担忧孩子无可厚非,疫情是全社会都要面临的风险;有人觉得从高风险地区接回留学生是增加国内抗疫压力;更有少部分人直接指出,送未成年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用心不良”,其目的只是让孩子定居国外却在危急关头寻求本国帮助……种种辩论、误解和争吵都不断被添加进这个话题集合,最终发酵成社会热点议题,从国际教育这一单独领域延伸出更广泛的讨论空间。
  随着近期许多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际航班正慢慢恢复,这一话题的热度也逐渐冷却,但沉淀之后问题仍然存在——“低龄留学的未来趋势如何”成了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为此,《留学》杂志采访了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先生,听他谈谈对低龄留学发展前景的看法,不支持低龄留学的原因,以及对家长和学生们的建议。
  时代环境下
  两大因素促生低龄留学
  无论是低龄留学还是“小留学生”,印凯将他们都归类为“未成年留学”,这也是他从2010年以前就着手研究的一个领 域。
  实际上,中教国际对这一早已初见端倪的领域关注已久。印凯告诉《留学》记者:“2000年前后,中国本科留学生数量还相对较少,2005年之后,本科留学生开始增加,2010年以后未成年留学生明显增加。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个孩子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印凯的讲述中,那些年未成年学生出国人数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学生整体发展的大数据还难与成年学生相比。
  近年来,未成年留学的热度逐步上升,低龄留学的利与弊也越来越被大众广泛讨论。印凯认为,“小留学生”是当前时代背景的产物,讨论这个问题要看到它产生背后的各种因素,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家长选择送未成年孩子出国的动机。
  “主观的因素无外乎两点。”印凯表示,由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在新时代发展中产生了变化,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学生想接受国外的教育,喜欢国外的学习方式,家长也覺得国外的文凭和语言能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而谈到客观因素,印凯则表示,除经济因素推动教育信息传播,学生与家长借由开阔的视野了解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渠道外,目前国内教育还存在一些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一部分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
  “目前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还不包括高中阶段,就连北京地区也达不到100%高中入学率,其他偏远地区就更低。”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印凯对这种状况感到忧虑,在他看来,这种教育现状其实不够匹配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现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高中入学率在自愿情况下还达不到100%。实际上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100%,除非学生自己不想读大学而是选择职业学校。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 素。”
  此外,户口问题限制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流动,没有当地户口的学生无法入读北京、上海的高中,不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父母,面临着孩子在初中毕业后要返回家乡上高中的难题,这也促使家长将孩子送入工作地的民办学校,以便让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产生了另一些问题,“很多民办学校成立之后,使用国外课程教学,被称为国际学校,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此类学校,很难在高考中竞争过普通高中的学生,最后也只能选择出国。”印凯表示,目前国内存在的各类客观因素促使家长送孩子出国,在讨论低龄留学时应当注意到这些实际存在的条件限制,从各个方面理性分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未成年留学问题多
  家长应全面掌握信息
  随着留学行业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留学市场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家长与学生在进行选择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信息往往是千头万绪。而留学机构也是鱼龙混杂,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国内外教育的不同点,做好心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印凯指出,很多人认为国外教育环境相对宽松,但这主要是由于国外教师常常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其实,国外教学中,教师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能力,这让在国内习惯了按部就班学习,较少提出问题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在课程上,国外实行选修课与走班制,在考核方面则是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出勤率和考试成绩多方面综合评价,与国内中学阶段教学方式大不相同。”他表示,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学生出国后难以融入国外的教育体系。
  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差异,小留学生出国后还会遇到几方面的“水土不服”,对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而言,比起成年学生,成长阶段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往往影响更大。
  “第一就是生活方面。”这是所有留学生都必然遇到的问题,而印凯看到,这一问题在未成年留学生的身上更为突出,也势必对这些十几岁就迈出国门的孩子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尚未成年,学生们只能选择学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这便是给他们的第一重考验,“学校住宿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第一次’,如果在国内家长帮学生做得太多,孩子学会自立的适应期会很长;而家庭住宿也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应对方的行为方式,中途更换寄宿家庭。毕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国际化视野,大多寄宿家庭还是按照本国思维照顾学生。”
  基本生活解决之后,小留学生们还要面临开拓社交圈的问题。很多孩子留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没有建立起新的朋友圈,娱乐用中国网站,不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宅男宅女’到国外还是‘宅男宅女’,业余生活没有丰富起来。”缺乏交流一方面造成语言锻炼不足,同时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孤立,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此外,印凯也指出,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经常出现财务问题,这与他们在国内没有培养起完善的法律意识有关,国内家庭教育中更为注重道德方面,在客观上导致未成年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不足,容易在国外卷入一些法律、财务层面的纠纷。
  而这些表层问题进一步发展,造成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适应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问题。近几年来,未成年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印凯也对小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他表示,“由于国内外的巨大差异,学生容易从心理失衡发展到心理孤独,焦虑和忧郁的问题不断涌现。现在已经有不少英美企业针对留学生心理辅导推出了业务,这也说明的确出现了很多存在相关问题的学生,警示我们应当重视留学生心理问题。我们不要一谈到心理问题就认为是‘有病’,不承认存在问题,其实这可能是短时期形成的可调整的心理落差。我认为,留学安全中的心理安全(与人身安全)同等重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深刻影响着这些尚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孩子。近几年,“香蕉人”的说法流传甚广,接受了国外家庭模式的孩子,常常与身处国内的父母因为观念上的不同发生冲突,但维系国内的一点根系毕竟未曾断绝,中国文化的基因始终存在,这也导致“外黄内白”的小留学生们往往在国内外都处境尴尬。
  “一个人即便在国外读高中、大学直到工作,多少还是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维和意识形态,但他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时又受到了外国的影响。”印凯对这方面观察细致入微,看到了不少矛盾之处,“他们可能与父母渐行渐远,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连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然而这次疫情又让我们看出,东西方无论是在社会架构、人员管理和对待疫情反应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尽管大部分人在国外有了归属感,仍然无法避免遭遇种族歧视,特别是前段时间,我国针对澳大利亚发出留学警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印凯看来,低龄留学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容易形成不够全面的认知,“学生太小,对中国的事情不了解,只了解国外的情况,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弱,这方面可以说是弊大于利。”他希望,对国内家庭在选择学生留学年龄段上能够加以适当引导,尽可能解决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留学要脚踏实地
  拒绝攀比心理
  “我对留学的从业者、留学家庭的建议就是‘好饭不怕晚’,这句话非常实用。”印凯对这一问题的认知非常清晰。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印凯希望所有从业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从教育本质出发,而非只看到经济效益。“我們不提倡也不鼓励未成年学生过早出国留学,要踏踏实实地对出国留学的学生做好评估。”他表示,学生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才能让留学成为人生的助力,“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财能力,以及活跃的思想和善于交流的性格,这些对未成年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都至关重要。”
  面对记者“如何避免低龄孩子留学后成为‘香蕉人’”的问题,印凯的回答十分直截了当:“这个任何人都控制不了。”他表示,如果家长将年龄过小的孩子送出国门,那么孩子势必会受到国外文化的深刻影响。除非家长已经决定将孩子送出国门不再回来,否则若是出于提升竞争力和开阔视野的目的,便没有必要早早将未成年学生送往海外。为此,他也希望家长能够杜绝攀比心理,真正为了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而非将孩子的教育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认为留学是可以一生受益的高回报投资,但家长的教育投资不是乱花钱,是为了将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如果仅仅为了攀比、跟风,就把年龄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自私。”
  印凯曾于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当时已经大学毕业的他选择放弃工作继续深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将自己的学业所得带回国内,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在他心中,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留学,只要怀揣梦想,希望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在求学层面上,去早去晚都一样,而从思想层面上,面对外界不同的诱惑以及参差不齐的信息,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有更好的辨别是非能力,面对不同的诱惑能够去粗取精,吸收国外优秀的成果,“如果恶劣的东西也被我们吸收,养成不好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意义。”
  “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学到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我说出国留学‘好饭不怕晚’,没有必要过早出国,这也是我对未成年留学的看法,希望能够将它传递给所有家长、学生,以及所有的国际教育从业者。”这是印凯多年教育工作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对教育这一关系人生路程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肺腑之言。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将知识共享分为知识贡献和知识搜集两个维度,利用均值和差异两种不同的构建方法,采用知识贡献强度、知识贡献差异、知识搜集强度、知识搜集差异4个维度的组合描述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结构,并分析了几种典型共享行为结构的特点。以IPO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团队激励和团队共享氛围对共享行为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共享行为结构对共享满意、团队绩效和团队创新的作用,提出了研究命题,构建了研究模型,为未来进一步研究
〔摘 要〕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掌握新市民信息行为规律并构建其信息行为模型,有利于提升新市民信息活动效率,促进新市民城市融入,从而提升城镇化质量。本文在对广东省多个城市调研和对新市民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威尔逊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为主线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科亨信息需求理论,构建出新市民信息行为模型,再以广东省新市民的信息行为为实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相
“现男友”或是“现女友”——这是今年夏天的微博高频词。  “现”既指代时间上的现在,又代表男演员李现。《亲爱的,热爱的》在7月开播,这部小甜剧真正捧红了男主角李现。  出名没趁早  回顾他的演艺之路,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放弃,基础比同学弱,他克服困难,一边上学,一边演戏,一边积累经验。李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是2010年,这是他复读一年的结果。  他并不是世俗意义中的好学生,
〔摘要〕近几年物联网市场连续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因此,深入研究物联网的技术机会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借助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挖掘科技论文与专利文献中有关物联网技术研究的文献,通过对比分析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中关键词聚类、技术研究热点分析发现物联网发展的两大类技术机会分别是在物联网应用层上GIS技术
〔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文献收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收集过程质量评价维度,即文献的权威性、文献的独特性、文献的规范性、文献的合理性和文献的可持续性。对特色馆藏文献收集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收集过程质量控制模型的建立与实践,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收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
〔摘要〕网络搭建的“场域”成为社会风险的“放大站”,本研究旨在描述网络传播与社会风险放大之间的关系。在区分网络与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传播特征与放大效应的关系。基于公共卫生事件,探讨社会风险本身就会产生的社会效应。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分析网络对社会风险的传播衍生出的次生危害。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提出网络的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的模型。需要理性应对网络在社会风险中产生的放大效应。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并肩奋战,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道路。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40年来中国的留学行业从低迷走到辉煌,留学人数从寥寥走向恒河沙数,背后是黨中央对于“走出去”政策的坚决践行,是亿亿万万中国家庭走向康庄之路的有力佐证,更折射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翻天覆地的巨变。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拐点回首往昔,我们俯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高校‘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8SJZDI126)。  作者简介:赵乃瑄(1967-),女,信息服务部部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产权分析与服务。谢渝玥(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利分析与服务。  通讯作者:鲍志彦(1979-),女,创新支持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专利分析
[摘 要]从企业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两个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作为调查范围,对竞争情报人才的供需状况进行调查,并作对照分析。发现:①企业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数据的敏感性,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等方面;②提高各岗位人员竞争情报素质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普遍需求;③高校关于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欠完整,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缺乏相关法律教
〔摘 要〕研究了使用XML结合SOAP、WSDL等技术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数据重复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方案。首先进行数据建模,将校园异构系统信息表述为标准的XML格式,通过SOAP封装、WSDL描述实现对信息的请求、响应和传输,解决校园分布式环境下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难题,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可扩展标记语言;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eb服务描述语言;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