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1日下午,上海大剧院一楼展示厅正式升级为“全息音乐长廊”,展厅两侧安装的88个高品质的音箱及全息音效设备正式投入使用,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陈强斌教授为音乐长廊“量身定制”的合唱、编钟及铜管作品《天地回响》也在长廊中首度奏响。
据介绍,这一全息技术在上海大剧院的实际应用,在特定空间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润充实的声学效果,有助于改变人们以往听音赏乐的习惯,建立起一种新的体验方式。
编钟乐声化为“加冕序曲”当代声音艺术颠覆传统音乐
这些年来,音乐爱好者对于全息声的热情很高,新的技术、新的环境、新的聆听方式都在创新。今年5月,上海大剧院准备装置全息声系统,费迪曼逊四维公司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的团队也参与进来,几方面的音响专家开始讨论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展示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空间的实际情况,最关键的是要在这条长廊中展示什么样的声音内容。
上海大剧院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定位、格调和气质,给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陈强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位观众在欣赏演出前都会听到一组特殊的演出铃声,这是以编钟录制的声音,这种独特的声音效果和以往的电铃声以及北京音乐厅的敲钟声迥然不同,编钟的声音将中国文化深深融入进去。在构建全息音乐长廊之前,陈强斌对声音效果有几种设想,其中与大剧院一拍即合的方案是以当代声音艺术为主的方式,陈教授认为当代艺术的声音概念已经很普遍了,之前很多人都在做,但这次是在3D空间里做,这与上海大剧院的文化定位有关,也能体现剧院的文化引领作用。
八分钟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天地回响》提升现场音乐感受
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陈强斌想到一个主题,就是以观众熟悉的开场编钟声化成一段8分钟的主题音乐。确定方案之后,他带领团队到上海音乐学院博物馆对48个馆藏编钟进行声音采样,每个编钟从正面敲、侧面敲都是两个音,相互之间是三度音,因为每个编钟有两个音,因此最后是96个采样,在上海音东学院音乐工程系的全息声系统里进行拼接,希望最后的成品能弥漫整个音乐长廊。
“上海大剧院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代表着一种文化定位和品格,而全息音乐长廊把原来的展示空间变成实际的声音空间,把开场编钟声化成一段八分钟的乐曲,并转化成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元素。”经过反复讨论,这部八分钟的乐曲被定名为《天地回响》,按照编钟宏大而沉稳的声音特征,同时突出铜管乐的进行曲风格,启用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由张诚杰担任指挥,将铜管乐器、弦乐器、人声合唱等混合方式进行配合,凸显乐曲的进行曲风格,让听者感到加冕般的仪式感,同时兼顾实际空间环境的元素,充分利用展示厅的现场空间,采用全息声技术并依靠高质量的音响系统来呈现,使音乐全方位弥漫在整个空间中,让听者地得到沉浸式的空间体验。
发布会八分钟正式亮相《天地回响》响彻全息声音长廊
2016年10月21日,上海大剧院举行了《天地回响》的发布会。在全新改建完成的大剧院一层长廊内,来宾们先体验了四段风格迥异的全息音乐。之后,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先生、费迪曼逊四维董事长邹四维教授、《天地回响》的创作者陈强斌教授先后就大剧院一层全息声音长廊所运用的室内声学技术、改造一层长廊的幕后故事、《天地回响》创作的由来等角度进行了演讲。
演讲结束后,来宾们作为首批聆听《天地回响》的听众,一起现场感受了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音乐作品。体验结束后,来宾们通过久久不停歇的掌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据大剧院介绍,《天地回响》将会在重要演出前在全息音乐长廊播放,让观众们预先进入氛围,而后进入剧院现场聆赏演出。大剧院有优良的硬件设施将现场录音进行技术混音处理,用演出内容来充实、定制作品,并利用这一优势将相关系统开发出来,让有更多爱乐人士有“玩声音”的可能性,使全息声空间变成与人接近的环境。
科技艺术将改变生活全息声技术让受众回归剧场
陈强斌非常看好全息声的未来,认为全息声会进一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唱片业衰退后,反而给剧院机构有更好的契机或是机遇,让受众回到现场。以往多年,严肃艺术脱离社会生活,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有望换一种方式复兴以往唱片业的辉煌,并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紧密结合。
据介绍,这一全息技术在上海大剧院的实际应用,在特定空间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润充实的声学效果,有助于改变人们以往听音赏乐的习惯,建立起一种新的体验方式。
编钟乐声化为“加冕序曲”当代声音艺术颠覆传统音乐
这些年来,音乐爱好者对于全息声的热情很高,新的技术、新的环境、新的聆听方式都在创新。今年5月,上海大剧院准备装置全息声系统,费迪曼逊四维公司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的团队也参与进来,几方面的音响专家开始讨论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展示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空间的实际情况,最关键的是要在这条长廊中展示什么样的声音内容。
上海大剧院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定位、格调和气质,给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陈强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位观众在欣赏演出前都会听到一组特殊的演出铃声,这是以编钟录制的声音,这种独特的声音效果和以往的电铃声以及北京音乐厅的敲钟声迥然不同,编钟的声音将中国文化深深融入进去。在构建全息音乐长廊之前,陈强斌对声音效果有几种设想,其中与大剧院一拍即合的方案是以当代声音艺术为主的方式,陈教授认为当代艺术的声音概念已经很普遍了,之前很多人都在做,但这次是在3D空间里做,这与上海大剧院的文化定位有关,也能体现剧院的文化引领作用。
八分钟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天地回响》提升现场音乐感受
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陈强斌想到一个主题,就是以观众熟悉的开场编钟声化成一段8分钟的主题音乐。确定方案之后,他带领团队到上海音乐学院博物馆对48个馆藏编钟进行声音采样,每个编钟从正面敲、侧面敲都是两个音,相互之间是三度音,因为每个编钟有两个音,因此最后是96个采样,在上海音东学院音乐工程系的全息声系统里进行拼接,希望最后的成品能弥漫整个音乐长廊。
“上海大剧院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代表着一种文化定位和品格,而全息音乐长廊把原来的展示空间变成实际的声音空间,把开场编钟声化成一段八分钟的乐曲,并转化成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元素。”经过反复讨论,这部八分钟的乐曲被定名为《天地回响》,按照编钟宏大而沉稳的声音特征,同时突出铜管乐的进行曲风格,启用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由张诚杰担任指挥,将铜管乐器、弦乐器、人声合唱等混合方式进行配合,凸显乐曲的进行曲风格,让听者感到加冕般的仪式感,同时兼顾实际空间环境的元素,充分利用展示厅的现场空间,采用全息声技术并依靠高质量的音响系统来呈现,使音乐全方位弥漫在整个空间中,让听者地得到沉浸式的空间体验。
发布会八分钟正式亮相《天地回响》响彻全息声音长廊
2016年10月21日,上海大剧院举行了《天地回响》的发布会。在全新改建完成的大剧院一层长廊内,来宾们先体验了四段风格迥异的全息音乐。之后,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先生、费迪曼逊四维董事长邹四维教授、《天地回响》的创作者陈强斌教授先后就大剧院一层全息声音长廊所运用的室内声学技术、改造一层长廊的幕后故事、《天地回响》创作的由来等角度进行了演讲。
演讲结束后,来宾们作为首批聆听《天地回响》的听众,一起现场感受了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音乐作品。体验结束后,来宾们通过久久不停歇的掌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据大剧院介绍,《天地回响》将会在重要演出前在全息音乐长廊播放,让观众们预先进入氛围,而后进入剧院现场聆赏演出。大剧院有优良的硬件设施将现场录音进行技术混音处理,用演出内容来充实、定制作品,并利用这一优势将相关系统开发出来,让有更多爱乐人士有“玩声音”的可能性,使全息声空间变成与人接近的环境。
科技艺术将改变生活全息声技术让受众回归剧场
陈强斌非常看好全息声的未来,认为全息声会进一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唱片业衰退后,反而给剧院机构有更好的契机或是机遇,让受众回到现场。以往多年,严肃艺术脱离社会生活,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有望换一种方式复兴以往唱片业的辉煌,并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