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节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课为例,阐述了通过体验趣味活动、挖掘图片信息、深入解读语篇、布置拓展任务、开展微型辩论,发展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 策略
  绘本由于语言简单、画面生動、故事情节有趣,是帮助儿童增进积极的英语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品格的起点,也是他们获得课本以外英语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借助绘本材料,通过创新设计和合理的教学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收获语言的同时,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发展思维、享受阅读。
  然而,在实际的绘本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新词教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拼读生词、机械记忆单词;有的教师通过编小诗、chant等多种形式操练句型,将原本有趣的绘本阅读课变成了句型操练课,不仅忽略了绘本故事内容,而且割裂了故事的完整性,使得绘本教学的趣味性荡然无存。这种绘本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更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绘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跟上兔子》四年级第2季A Hat’s Trip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体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语言活动,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
  1.舞蹈体验,巧学新词
  例如,在教学绘本第一个场景中的生词jig时,笔者设计了Let’s enjoy和Let’s dance这两个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习得新词。师生共同欣赏jig舞蹈视频后,教师示范舞蹈,然后学生练习、个别展示、全班齐跳jig舞,学生在这一系列欢快活动体验中,对jig舞蹈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绘本主题“A hat’s trip”的乐趣。最后,教师接着问:How do you think of jig? Do you like it? Does the pig like jig? Does the hat dance with the pig together? 此时,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和体验,师生交流真实、自然,学生思维参与更积极,语言表达更开放。
  2.角色体验,身临其境
  绘本故事中帽子的旅行共经历了六个场景,在每个场景转换间都有相同的一句过渡语:“Whoooosh! Then comes another gust of wind.” 教师如果一味让学生反复朗读,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掌握。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双手和嘴巴模拟风吹的动作并发出“Whoooosh”的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风”这一角色。此时,学生仿佛变成了一阵风走进了绘本,沿途看帽子之所见,感帽子之所感,和帽子一起享受了一场特别美妙的旅程。学生在这样趣味性的角色体验活动中,激活了思维的参与度,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
  二、挖掘图片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绘本的插图往往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还能传递情感,让学生融入故事中。因此,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在问题的引领下,挖掘图片包含的信息、内涵和情感,训练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设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探求多种答案或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检索封面信息
  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然后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is...? How is...?等一系列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看到绘本标题“A hat’s trip”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结合所给关键词来自主提问。学生基于对帽子旅行的好奇心,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提出了:Whose hat is it? Where does the hat go? Why does the hat have a trip? How does the hat have the trip?等一系列和trip相关的问题。最后,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走进绘本,解读绘本,寻找答案。在思考问题、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自然得到培养和提升。
  2.捕捉插图细节
  在帽子旅行的第二个场景“garden”插图中,出现了一只正在闻着花朵的老虎,并配文“It sees a tiger sniffing a flower.”此时,笔者并没有让学生注意力仅仅停留在绘本的文字上,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老虎的模样,并与学生围绕问题:How is the tiger? Are you afraid of him? Can you guess what the tiger will say? Does the tiger like the flowers? 展开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思考、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感受到美丽的鲜花让平日里凶猛的老虎也变得温柔可爱起来。接着笔者又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主角帽子:Does the hat like the flowers? Does the hat like the garden? 最后又问:What about you? Do you like...?学生仿佛和帽子一起走进了花园,一起走到了老虎身边。在这些开放的问题引领下,学生充分捕捉插图细节,发挥想象力,大胆输出,不仅能更好地体会图片细节包含的情感,也充分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三、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以及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在阅读绘本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绘本的图片或文字表层,而是需要深入文本,理清思路,领悟内涵。在绘本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促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关注文本细节
  在帽子旅行的最后一个场景“stump”中,出现了句子:“It sees a cat NOT wearing a hat.”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Can you find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is sentence?学生找出“NOT”是全文中唯一大写的单词。笔者接着问:Why is the word capitalized? Can we change it to lower case? 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得出答案:句中单词大写有强调、引起人注意的作用,作者想让我们注意到这只猫没有戴帽子。学生又进一步思考,从而明白了作者的意图:NOT大写的目的,是突出强调这只没有戴帽子的猫,就是帽子被风吹走的主人翁Cheese。在对文本细节的关注下,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绘本内涵,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挖掘文本特点
  在感知整个故事后,笔者呈现完整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寻找它的语言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绘本中每个场景都出现了句型结构:“Whoooosh!Then comes another gust of wind.Then down the hat falls...It sees...”进而总结出文本有“句式重复”这个特点。“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way?”笔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它的作用以及意义,学生结合整个绘本故事的内容和涵义,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句式重复”可以让故事更有韵律,更生动,更有趣味性。“If you want to write a story, will you write this way?”在读完绘本后,让学生关注绘本的文本特点,并结合实际写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写作的方法策略,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布置拓展任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探索性、求新性的思维活动。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情境或结合实际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从关注教材走向真实运用,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1.创编绘本故事
  在解读完绘本故事后,笔者延续文本的故事情节,创设了任务情境,让学生续写故事。如,After the party, the hat shares his trip with Cheese.They want to start a new trip. Where will they go? 学生在和帽子一起“经历”了一场旅行后,他们对下一个“目的地”肯定有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恰好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给故事增添了一个个创造性的结尾,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2.联系实际生活
  在创编故事后,笔者从故事情景过渡到实际生活,设计“Let’s share.”環节,以“trip”为话题,通过图片和文字和学生分享自己难忘的旅行“My trip”。教师分享的有趣的旅行经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个活动延续了文本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给了学生更多表达输出的空间。学生将情感融入创造性的语言输出活动中,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从不同的旅行中,学生感悟到绘本的意义:“Trip is fun,trip is learning.”学生从绘本联系到实际生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五、开展微型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是对已有的思维进行的评判或者批判。在绘本阅读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材料,设计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明辨的批判性思维。
  在Cheese最终找到帽子并去参加派对这一场景中,笔者问学生:Is the party for the cats or the hats? 学生就此展开了一场微型辩论。有的学生回答:The party is for the cats,because they are the focus of the party and they are the host of the party.有的同学回答:The party is for the hats, because without a hat, you can’t take part in the party. The party is for the hats because our topic is the hat’s trip.通过辩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充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要避开绘本教学的误区,积极地探索绘本教学策略,合理、有效地开展绘本教学,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构建基本解题思路、形成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次次试错中才能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好好利用这些错误,艺术性地进行“纠错”教学,让这些错误成为点燃学生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辨与创新,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导火索,我们一定会发现,那些让我们头疼的错误原来可以如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极强的语言学科,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围绕基于整体教育思想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用整体的视角进行作业设计,关注作业过程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和作业实现自然、愉悦、和谐的交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会读、会说词汇以及句型:lovely, nine, eight, our, f
期刊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一次比较大的飞跃,它是整个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乘法的必备基础知识。笔者认为,计算并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算理,理解竖式的写法,才
期刊
【摘要】低年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本文以识字单元为例,从提升形象思维品质、开发辩证思维能力、奠基逻辑思维基础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广受学界关注的重要概念,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笔者认为,低年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
期刊
把教育的力量注入时间的流淌之中,让时间的流逝产生教育的伟力。  时间的流逝,绝不止于让人衰老,它还能让人再生。  ——摘自李政涛:《教育与永恒》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过这样的“遇见”——总会有那么一些书,让你一见倾心,念念不忘。或因为作者,或因为书的本身,总之,你就这样爱上了它。  我读李政涛教授的著作,就是如此。无论是《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还是《倾听着的教育》
期刊
在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句容市,有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从2010年建校至今,学校在短短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阅读为抓手,推动师生共同成长,打造出一座“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远近闻名的书香学校,它就是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教育集团。仲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盎然生机,记者慕名来到崇明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对话与交流,实地感受这所学校里弥漫的浓浓书香。  在句容市崇明小学教育集团文昌校区,集团校长曹慧
期刊
梅雨霁,暑风和。在六月一个氤氲着青草香气的下午,记者来到具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采访叶俊校长。正值放学时间,家长们在门外排队有序等候,学生们背着小书包,叽叽喳喳走到校门口,脸上洋溢着明亮的笑容,迫不及待地要与爸爸妈妈分享当天的学习收获。可以看出,木渎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快乐。  记者来到了学校二楼接待室,在那里,叶俊校长介绍了木渎实验小学的校史校训、办学理念,尤其提到了学校
期刊
李嫣然一手拿着文具盒,一手拿着一瓶饮料,慢悠悠地走到座位上。她上课常常趴在桌子上,几乎不举手发言,有一次竟然睡着了。我让她朗读,她就慢吞吞地站起来,有时候还找不着要读的段落。下课了,她的作文还没有写好,不管你是否着急,她就那样不急不慢地写。  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懒洋洋的,迷迷糊糊的。  上课时,请她发言,她会把飘得很远的目光收回来,皱皱眉。写作文时,我经常催促她:写得慢,就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
期刊
十分庆幸能够遇到《朗读手册》这样一本书,一册在手,可以解决我许多的困惑: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语文成绩却不见好?不是说,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吗?阅读到底带给孩子什么影响?是不是等到孩子自己能读书了,就不用给他们读了?在课堂上给孩子推荐好书会影响教材的学习吗?……书中的论说,让我拨开云雾见真谛,很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无论是关于如何阅读、如何指导阅读,还是关于好书推荐、课堂教学、
期刊
原野上,满目青草在风中蔓延成无边无际的蓬勃世界,这大概就是春天的模样了。汤汤的童话,就像青草一样蔓延成我眼前美丽的春天。  《青草国的鹅》是作家汤汤众多童话故事中的一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叫草婴的孩子的故事。草婴是一个倍受爸爸妈妈包容、宠爱的女孩,有一天她遇到一只追着她攻击的大鹅,它唤醒了草婴关于鹅的记忆,于是草婴变成了鹅,回到了青草国,最后又从青草国回到了人间……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在奇异的幻想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