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永修县留苏四学生追踪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秋,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选送13名同志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永修县的同志就有4人。他们是:王经燕、王弼、袁赋秋和夏建中。这一行四人于10月24日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赴苏,同船的还有向警予、李立三夫妇、沈泽民、张琴秋、王稼祥等人,开始了他们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涯。
  永修留苏四学生,有的为革命牺牲,有的曾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有的不知所终,命运和结局是多样的。
  王经燕: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王经燕,字翼心、玉如,小名若娃、荷心,永修淳湖王家人。与丈夫张朝燮同为1902年生,其父为永修县大土豪。王、张两家为世交,王经燕与张朝燮自幼订下童子婚约,于1919年结婚。在爱人张朝燮、堂兄王环心的帮助下,她勇敢地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夫妻俩都是江西早期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是一对著名的革命烈士夫妻。
  1923年,王经燕在南昌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期间组织成立“女青年社”,积极发动女同学参加社会活动,是南昌学生界杰出的女青年。1924年,她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江西地方党组织选送王经燕等13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此时,王经燕是已有三个孩子且最小的还未满周岁的一位母亲,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她毅然服从组织决定。送别妻子时,张朝燮给妻子的临别赠言是一首《念奴娇·送别》词。它没有长亭送别的依依不舍,也没有西出阳关的悲哀与凄凉,而是充满着催人奋进、壮怀激烈的豪迈:
  茫茫荆棘,问人间,何处可寻天国?
  西出阳关三万里,羡你独自去得,
  绰约英姿,参差绿鬃,更堪是巾帼。
  猛进猛进,学成归来杀贼!
  试看茫茫中原,芸芸环宇,频年膏战血,
  野哭何止千里阔,都是破家失业。
  摩顶舍身,救人自救,认清吾侪责。
  珍重珍重,持此送你行色。
  张朝燮时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并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和方志敏同志一道成为江西省工农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给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亲密爱人和革命同志王经燕而作的这首送别词,也成为这对革命夫妻的永诀词!1927年2月,张朝燮经组织批准回永修县,担任中共永修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国民党永修县党部宣传部部长。1927年4月15日不幸牺牲,年仅25岁。
  王经燕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发奋读书,短短两年间学完了俄语、社会发展史等18门课程。俄语成绩尤其突出,不仅能用俄语对话,还能翻译俄文书刊。
  留苏期间,王经燕与爱人张朝燮进行了两年的鸿雁传书,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的显要位置,展示了两位烈士感人的事迹和夫妻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两地书”。
  据考证,在王经燕留苏期间,夫妇俩来回的信件的确不少,遗憾的是时过境迁、风云变幻,大多都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而无处查找,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现摘录三封(选段)如下。
  一、张朝燮给王经燕的信
  玉如:(即王经燕)(两地书一)
  ......对于年老母亲,年幼的小孩子,固然要挂念。而同时对于社会上一般受压迫的民众,尤其应该放在心头设法拯救。世界上和我最亲密的莫过于自己;虽父母这亲密,小孩子之亲密,亦不能比。现在的我是陷在社会问题之中,要救现在的我,只有设法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同时,我的父母和小孩子亦均在社会问题之中,要救我的父母和小孩子,也只有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因此,所以我们要抛开父母和小孩子而到社会上做事,因为只有努力社会事业,虽则表面上是抛开了他们,实际上是为拯救他们,救我,救社会上一般被压迫者呵!我们这般的理论是不错的呵。
  ......
  我现在以诚恳的态度,教训你几件事,希望你能接受。如不能接受,亦希望你把不能接受的理由告诉我。一、你要了解,我们个人本身的利害是包在被压迫民众的利害之中的。所以我们应以被压迫民众的利益灾害为利害,不能以个人私己的利害为利害,个人的利害与民众利害相冲突时,应该牺牲个人的利害。二、要接受同学的批评,团体的批评,我如有理由答复他,则可当时答复(答辩与解释),如无理由答复时,则应该自己承认错误,并且以后痛改这才是我们的真正同学。三、我对于某事有某意见,就要充分发表,万不可缄默不宜。但一经决定采用何种意见,我们即应照决定之意见去做,万不可因为我的主张不同,我便反对。教诫(戒)你的话,一次有这多,想也有了。再谈别的吧。
  淡林
  若娃同学:(即王经燕)(两地书二)
  ……
  我的同学,我读了你写的这封信,我是非常欢喜的;因为你进步了,因为你晓得无谓的牵挂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你晓得你的感情太浓厚了,妨害你的工作。但是注意,这并不是叫你与感情绝缘,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过我们要把感情纳上正轨。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的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
  你的同学淡林
  1926年2月7日晚
  显然这是两封回信,至于王经燕的来信已不存,据知情人介绍,第一封信是王经燕初到苏联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在床,非常思念故乡的亲人而给丈夫写的第一封信,张朝燮接信后,当即给身处异国的爱妻回了这封信。与她探讨正确处理个人、家庭和解放被压迫人民之间的关系,相互慰勉。
  二、王经燕给张朝燮的信
  淡林,亲爱的同志:(两地书三)
  ……你因工作忙碌,竟将个人的感情抛弃,这是你如何的特长呵!同时也是我所佩服的。但是定富感情的我,终不能受你半点影响,以致于去年寒假时,使我受莫大的痛苦。为的是怕你遭不幸的事情。假使是理智过强,决不至于走入那种悲途。这是被感情所盲目吗?我以为不是的。虽然人人都知道牺牲是我们革命者所不能免,我们革命成功也就是由牺牲而得来的。没有流血便没有成功之日。因此,一个革命者的死值不得我们悲哀。只是加上了我们重大的责任,这样才真正了解我们一个革命者的任务和应尽的职能。但是在事情上是否人人都能做到完全把自然的感情立刻消灭,恐怕有的人不能吧!除非到了最高革命程度的人,可能避免这种自然的痛苦。我觉得这种感情的发生是有的。并且和革命的意志没有多大的妨碍。因为人是属于感情的动物,所以我承认那时的我并不是为情感之中盲目,而是必然的现象。在真正的感情方面说,实在只有这个时候表现的才能看他俩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包含了很纯洁的“爱情”和最高的结合。所以我们不能说凡是厚于感情的人,不能说他就是被感情所盲目了而走入迷途。不过也有这样的人,我们不能以少数人代表整个的。淡林。我假使是你或者不至于有此难受也,因为你是一个理智坚强的青年,使感情不至跑出理智范围以外,这确是你的特长……   亲爱的同志,起来吧,我们共同携手把资本主义社会上的一切障碍物和所有的一切罪恶通通把它扫除,打开一条新的光明道路,引导人们向那伟大的路上前进!这样才能救出一些歧途中的青年。我亲爱的同志,我们是特别负有这种责任的。好此时别了吧!有暇再谈。
  此致
  革命的敬礼!
  1927.2.20于莫斯科草
  你的同志荷心寄
  这几封信字里行间没有卿卿我我之语,也无缠缠绵绵之意,而忧国忧民之情、救国救民之志跃然纸上!无疑是我们党史工作者研究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为革命而舍去一切的珍贵史料。
  1927年9月,王经燕学业已满,正当组织上安排她留在苏联的共产国际工作的时候,传来了张朝燮牺牲的噩耗,她悲痛欲绝,坚决要求回国投入战斗。一同回国的永修人还有袁赋秋、夏建中。他们一行绕道蒙古,从西北边陲入境,一路上历尽艰辛,跋涉数月,于11月回到江西。中共江西省委安排王经燕回家乡永修工作,任中共赣北特委委员、永修县委组织部部长。
  王经燕积极协助堂兄、县委书记王环心开展农民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暴动前夕,王环心夫妇由于堂兄王经菑(王经燕的亲哥哥、国民党员)告密被捕,不久遇害。她接任了永修县委书记,建立了南乡根据地,恢复了党团组织,决定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接着在永修云山(今滩溪甘棠村)成立永修县云山游击大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
  1928年2月,王经燕调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先任秘书,后任组织部代理部长。在危机四伏的白色恐怖中,她化名贺若霞,以家庭教师身份,积极从事营救和安置战友的工作。5月,中共江西省委机关遭破坏,不幸被捕。
  敌人弄清了她的身份,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王经燕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一无所获,大失所望,派其胞兄王经菑到狱中劝降,也遭到她唾面痛斥。
  1928年6月的一个夜晚,优秀的中华儿女王经燕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地跨出牢房,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敌人惨无人道地拔出刺刀割她的嘴和鼻子,又用刺刀猛戳她反绑着的双臂和下体……王经燕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26岁。
  在风雨如晦的漫漫长夜,王经燕青春的身影陡然消失,生命的年轮戛然而止,但她的英雄事迹以及和爱人张朝燮留下的遗墨遗言使更多的革命者由此受到感动、受到鼓舞,更多的国民被他们唤醒!
  王经燕牺牲后,我党分别在《红灯》《列宁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哀悼纪念文章,高度评价了烈士的英雄事迹。
  王弼: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
  王弼,字更生,曾用名“贺铎夫”(俄文名)。1899年8月生于永修县三角圩流坽王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1月,经王环心介绍,王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委员。1925年6月,王弼由赵醒侬、张朝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王弼和王经燕等13名同志由中共江西省地方执行委员会选送,取道海参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伍修权、傅钟为同届学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决定部分留苏中国学员转学军事。王弼选学空军,于1929年9月进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学习航空机务,后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在哈尔科夫苏联空军第二十纵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历任少尉、上尉、机械师和准校工程师。1933年6月任伏罗希洛夫格勒空军飞行学校修理厂副科长和少校总检验师。
  1938年王弼回国,历任新疆航空训练班理论教员、延安机械工程学校(航空学校)校长、军事学院工程科主任兼大队长、延安俄文学校秘书长、军委作战部空军组组长、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站长、张家口航空站站长、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军委航空局政治委员。
  王弼是个杰出的飞机设计师,是新中国空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译著《航空发动机原理》(1947年)是中国航空学校的重要教材。在革命斗争的艰苦条件下,为建立革命根据地航空学校、搜集航空器材、聚集航空人才、培养航空干部、建立空军的准备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非常看重王弼这个人才。1943年,王弼与杨光(先后担任中央卫生部妇幼卫生普及处处长、妇幼局卫生处处长)结婚,毛泽东写了“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们前进的,只要奋斗,加以坚持,困难就赶跑了”的赠词表示祝贺。
  1949年8月,王弼随同刘亚楼赴莫斯科商谈援助建立空军事宜,回国后重建驱逐机中队,并在开国大典上进行飞行表演。
  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组建后,王弼先后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工程部部长、副司令员。积极投身支持援助朝鲜战争等事务。
  为填补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1952年,我国在重工业部设航空工业局,李富春兼局长,王弼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此后航空工业局与其他工业部多次合并,他历任第一、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部长级)等职,1975年王弼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
  1977年8月31日,王弼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人民日报》在发布的讣告中称王弼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航空技术专家、教育家”,是“我党不可多得的几位航空技术老专家之一,同时是一位大公无私、不断追求进步、变革,力求我国繁荣昌盛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袁赋秋:流亡上海脱离党组织
  袁赋秋,女,1905年出生于永修县三角乡树下袁村一贫农家庭。
  1925年上半年,经同学萧国华(女)和张朝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下半年,由赵醒侬、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袁赋秋由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选送,与王经燕、王弼、夏建中去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二年后回到永修,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经党组织批准,于1928年春去上海与丈夫王秋心团聚,在中共地下党上海总工会工作,为《上海工人》杂志社剪辑报纸,收集资料。后因袁赋秋得肺结核病,在当时地下党负责人李求实的关照下,在上海的家中休养治病。
  1931年,袁赋秋、王秋心因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与地下党组织失去联系。后来袁赋秋在《袁赋秋自传》中陈述了他们流亡上海和脱党的经过:   “1930年至1931年,因《上海工人》刊物停办,王秋心调动了工作之故,我们夫妇离开上总,在沪西愚园路租屋居住(只和沪西区一个街道支部有联系)。此时的上海,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完全陷于白色恐怖中,环境极坏,国民党反动派大捕大杀工人学生和我党同志。我们同志流血牺牲的消息,时有所闻。同时,江西的消息传来,我们家乡也有不少的同志和亲友都遭到屠杀和镇压。(王秋心弟弟王环心已在南昌牺牲。他妹妹王经燕和淦克群同志等也早已经被捕入狱,他们都是和我曾共患难的好姐妹。)我因此大受刺激,老病肺结核便大大发作,长年长月吐血不止,简直把我弄得悲观失望,愁苦不堪,兼之,又听说我们党内大闹纠纷,内政甚多,愈闹愈烈,有的人被捕自首告密,有的人叛党出卖同志。甚至有的叛徒亲自上街抓人,出了不少的事故,这样,更叫我提心吊胆,十分害怕(怕人迫害)。于是自己小资产阶级的‘保命’思想和‘贪生怕死’思想都产生了,很快的动摇了自己的立场。便在1931年11月间就慌慌张张把自己的住址搬迁了(搬了新的住址,仍在租界内),不告诉党,也不告诉任何同志。就这样马马虎虎自动的脱离了党的组织关系。不消说,这是临阵脱逃的表现,非常可耻的行径。是犯着极为严重的‘自由主义’大错误!是罪过,是糊涂。提高到原则上来说,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革命,是极不对的。今天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应该做这样较深刻的检讨才对。
  “但当日糊涂、幼稚的我,却未这样认识问题。认为自己为了避免坏人叛徒迫害,出于不得已暂时离开组织,只要自己不做坏事,不变节,将来还可以向党向毛主席认罪请罪,争取复党恢复党组织关系。所以事后我也还是强调‘养病第一’安之若泰,不以为意。
  “但过了一些日子,我有了觉悟就深深地忏悔着,一想到党对我种种好处,就感到非常痛苦,才认识自己为了顾全个人安全和利益而放弃革命,未免辜负党的教育培养是极不对的。因此便马上找到党的老同志恽子强(恽代英的弟弟)作解释。并要求他替我向党申说明白。当时他替我向党说了好话,党也知道我不是为别的什么,只是为了贪生怕死,糊糊涂涂脱离组织,党也就原谅了我的幼稚,不加深责。——这就是党对我的宽大容忍。当时我为了表示靠拢党,争取党的信任,便将自己的小家庭,搬迁到旧法租界拉都路和恽子强同志一起共住一幢屋子(争取恽的帮助)借以表示对党的诚心。”
  后经永修党史工作者的认真考证,《袁赋秋自传》的陈述是实在的、可信的。
  1937年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再度合作。袁赋秋随丈夫王秋心回到永修。不久日本侵略军侵占九江,袁赋秋与王秋心侄儿逃难到赣南,寄居于都县儒林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1945年底,袁赋秋从赣南回到永修,继续治病。1947年在永修县私立承德小学教书。
  1949年解放后,袁赋秋随王秋心到南昌。在省长邵式平关心下,肺结核病得以治愈。1953年,省长邵式平将她安排到江西省文史研究馆工作。
  1977年4月,袁赋秋因病在永修县三角乡树下袁村逝世,享年72岁。
  夏建中:离奇失踪不知所终
  关于夏建中其人,在中共永修的党史上只有简短的记载。除了由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选送,与王经燕、王弼、袁赋秋一同去苏联学习外,再就是1928年12月中旬,王经燕在城山李家祠堂主持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组成了新的中共永修县委,王经燕为县委书记,夏建中为宣传部长,夏的任期不到一个月(1928年1月)。王经燕1928年2月调省委工作,县委迁往云山,永修县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其中宣传部长由淦克鹤担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夏建中的名字,他离奇地从永修的党史上消失了。至于他是哪里人,其家庭出身及社会背景也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中共党员,要不然他不可能当选为中共永修县委的宣传部长。20世纪70年代初,中共永修县委党史办的同志赴京采访王弼同志,王弼也没有谈及此人。至于他是哪里人,后经多方打听,得知夏建中是永修县艾城街上人,其父是个开店铺的小商人,夏本人是个书生,在很早以前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从来没有回过家,其命运和结局至今仍是一个谜。○
  责任编辑 梅 宏
其他文献
毛泽东和王尽美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大诗人。1996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2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集》,共收入毛泽东诗词67首,这是迄今为止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一本诗集。而王尽美也是一个诗人,而且多才多艺。他虽然27岁就因为革命工作劳累过度而病逝,但也有11首诗词存世。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虽未有直接的诗词唱和,但却有相同的诗人情怀和情
对近期溴隐亭在精神科应用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出该药对恶性症状群、可卡因戒断反应和抑郁症有效。对迟发性运动障碍、躁狂症和分裂症疗效不肯定。文章还对此药的药理机制、
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文化大革命”初期即被造反派打倒的原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于1974年12月底复出,就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直至1982年8月离开。在这极不寻常的8年间,江渭清忠心为党、处变不惊、勇于担当,为江西的社会秩序稳定、工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保障以及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振奋广大
国资委称国企综合税负是私企平均值的5倍,这一论断遭到舆论质疑。北大教授认为央企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国资委官员称此说系学者偷换概念。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部部长表示不赞
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速度快、重在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基础课,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
继 Panasonic GD88之后,又有一款内建65,536色全彩屏幕的旗舰级手机将于近期登场,它就是同样来自日本的 Sharp GX-i98。
文章首先介绍blog的主要特点,归纳了目前blog的主要使用方式,调查和分析了目前blog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然后重点提出基于blog,融入教学管理、增加课程考核的新型教学设计和应用方
文章结合实践。就新时期技校政治课深化教改的一大课题——如何开展趣味教学(亦称“谕快教育”)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文章从管道局企业高层管理者业绩考评现状出发,首先确定了管道局企业高层管理者业绩考评主体和对象,然后设计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计分方法和报酬计划,以期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