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的跪拜年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清脆的鞭炮声响后,老爷(乡音,即爷爷)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大门口,双手执一把新燃的香,烟雾缭绕中,他嘴里不住念叨,“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在外上学的、工作的、在家种地的,保护他们来年平平安安。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啦。”
  话毕,他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一丈长的木棍,横在大门前,“不是姓王的,就不能来了。”
  随后,他踱步走进堂屋,在一幅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炷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
  农历年三十,早晨9点,我所出生的这座村庄,每个家族的长者都要进行这番简单又相同的仪式,把祖先们“请回家”。“请家堂”是山东大部分地区(尤其以泰安、莱芜、济南、临沂、新泰、日照等地为盛)的风俗习惯。
  年,这才开始。
  年三十:请家堂,中午吃“年夜饭”
  年二十九,龙年最后一天。
  清晨7点,鸡唱三遍,红日初升。老人们依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老爷奶奶早早吃过早饭,贴上春联,开始这场与祖先有关的春节,并持续三天——请家堂、守家堂、送家堂。
  在老家,祖先们被称作“家堂”。请家堂——这是一个家族辈分最长的老人,才被允许进行的仪式。
  接近9点,老爷在堂屋内洒水扫地,摆开大八仙桌,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卷轴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的名字由高到低,写进预留好的位置。卷轴两侧,是一副对联,“忠孝持家远 诗书处世长”。
  八仙桌上,摆满子孙们送来的各种供品,鸡、鱼、肉必不可少,鸡必须为公鸡。
  家堂被请来之后,老爷还需要进行另一道仪式,供奉天地、财神和灶神——这其实是村里所有人家都必须有的一场仪式,有刚结婚的人家,还要供奉观音。
  天地的牌位是自己做的,用萝卜或白菜做一个底座,上面插两根高粱秆,再把火纸(纸钱)叠成牌位形状,由我用毛笔写上“天地之位”,插在高粱秆上。天地的牌位摆在屋外的祭桌上,用草席把祭桌围挡,一个简易的祭台就做成了。
  所有一切完备后,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开始了,其实不过是炖鸡、炖鱼,外加四道有肉的炒菜,吃完菜后,奶奶再煮一锅水饺。
  饭菜做好后,老爷将一盘鸡端在八仙桌上,对着祖先念道,“过年喽,吃饱一点”,把鸡汤、白酒,祭洒在地上。然后,在供奉天地、财神、灶神的祭台上,洒酒,洒鸡汤,算是敬了天地和诸神。
  最后,他还要跑到屋外,燃一挂鞭炮,这才能享受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
  此后三天,每食每餐,老爷都要如此祭奠,全村每家每户也要如此祭奠。
  年初一:守家堂,磕头拜年
  在村里,鲜有人说得清,为何我们的年夜饭是在中午。2004年,我考上大学,从山村进了城后,才听说同学们都在晚上吃年夜饭。
  我把这个消息捎给老爷和村里人,他问了村里其他老人,说,大抵是家堂们上午刚被请回来,一定要吃一顿好的,所以年夜饭才定在了中午。
  到了除夕晚上,从老人到小孩,要熬五更,等待新年的到来。晚上,当外人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本村的人们没有任何吃食,只有等到午夜12点的时候,全村会烧纸元宝,放鞭炮,跪拜天地,然后吃一顿用芫荽(香菜)包的水饺,取延岁之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翌日大年初一,这是最庄重的一日。男人一拨,女人一拨,小孩一拨,到村中的老人家,给祖先和老人磕头拜年。
  这一天,老爷吃过早饭,泡上一壶茶,准备好瓜子和糖,等待晚辈来拜年。
  10点多,我来到老爷家拜年。按照规矩,我跪在席子上,先给祖宗牌位磕三个响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响头——这是村中历来已久的规矩,只要姓王的人,都要给祖宗和老人们磕头——从未有压岁钱一说。
  在我所在的村庄,只有王、于两种姓氏。尽管王姓又分为十几个家族,但约定俗成,只要姓王,就是一个家族,因为用的辈分是一样的。家族中,一个人的姓名由三个字组成,中间的字为辈。
  老爷说,“清朝时,王家祖先有人考取了功名,在家乡立了一尊谱碑。”在农村,只有考取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谱碑,谱碑上刻着先人们按照辈分给后人取好的名字。“我没出生前,名字就被祖先取好,刻在谱碑上。”爷爷说,但文革时,谱碑被认为是“四旧”,让红卫兵给砸掉了。
  谱碑上还用了一首16字古诗,为后人定了辈分,代代相传。大年初一这一天,我作为辈分最低的一辈,要磕遍村中所有王姓的家族牌位和老人。
  年初二:全村出动送家堂
  大年初二,被我们认为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隆重的一天。
  这一天下午3点,50多名族人聚集到老爷家,送家堂。
  即便村里最年长的人也说不清,这场古老的仪式究竟起源于何时。他们认为,这是“孝道”的表达,“两家人吵架,趁着过年磕头,看在家堂的份上,都要和好。”爷爷说。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这座山村,距离孔子诞生地数百公里,圣人四千多年前孝的诠义,如今被具象为对祖先的祭拜,对老人的尊敬。
  男人们带着火纸(纸钱),米汤,在麦田里放鞭炮。女人们只能站在村口遥望,她们绝不允许出现在祭拜现场。
  鞭炮放完后,老爷点燃火纸,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保佑活着的人来年平平安安。”
  话毕,他将米汤扬在地上,顷刻,所有人跪下,磕头。
  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城市:
  “空城”里的年夜饭
  春节是乡土中国的最重要节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等都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逐渐城市化的中国,城市成为“年”的新的载体。在城里过年,和在乡下过年的区别,并非狭隘的地域差异那么简单。
  □苏杨
  “我开车走二环,去双井,去国贸,去四惠,去复兴门,去西单,去哪儿都10分钟,我三环来回开,我天天儿早八点坐地铁,一人占三个座……”——《空城赋》。
  每年春节时,一线城市纷纷上演的“空城计”,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启示录。
  以北京为例,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预计节前离京人数有望达900多万,相当于官方统计北京2000多万的常住人口近一半。这意味着,北京春节期间,现有的城市资源,将由留守的一半人口分享,这自然意味着更为宽敞的道路、更为舒适的公共交通。
  济南亦是如此,黑虎泉畔,原本众多的旅游者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些老人和前来打水的人群;泉城广场上,稀稀拉拉的人群,彰显着春节的到来。
  作家徐则臣说:“一到过年,北京差不多就空了,因为那些给我们提供服务的人都回家了。一个朋友家里的孩子对保姆特别依赖,保姆回家过年孩子不干。后来两口子没办法,坐飞机跑到保姆生活的城市,在他们的县城酒店租了房间,把保姆一家人接到酒店过年;否则他们这个年过不下去。”
  有一年,徐则臣留在城市过年,马路上的空,和春节有点像。“这是我头一次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过年,夜晚爆竹和焰火此起彼伏,我从网上断断续续地看春节晚会,感到了被遗弃的凄凉。大年初一走到中关村大街上,半天看不见一辆车,其冷清让我想起‘SARS’。但那时候的冷清和恐慌要全北京人乃至全国人民来承担,所以我感到的是安静;而现在的冷清只有我一个人守着,我觉得凄凉。”
  徐则臣一直不喜欢“京漂”这个说法,但那几天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在“漂”着,晃晃荡荡,“和一个可靠的背景失去了联系”。
  在城市过惯了年的乡下人,把城乡结合在了一起,作家陈忠实说自己有点盼望过年,“过年是件很温馨的事,儿子、女儿都跟我们另过,平均半个月到一个月回来一次。过年时,我家就变成大本营,儿子、女儿、小孙子都要回来,白鹿原的乡下亲戚也都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好好交流交流,这时候的心情也最放松。”
其他文献
1.行业特点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活动的重要行业,包括报刊、出版、影视、演出、体育等。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3)》2013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国有文化企业超万户,资产总额超1.8万亿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国有文化企业共
导语:侠盗亚森·罗平肯定是最了解巴黎的文学人物,因为他攀房顶,钻地洞,穿街巷,总能逃脱追缉,自然他也最知道巴黎的餐馆和美食了。  和美国人一样,法国人读到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是爱伦·坡以巴黎为背景的《莫格街凶杀案》。1846年,这篇故事被匿名作者改写后刊登在了法国报纸上。是谁在一间反锁的屋子里杀害了莱斯帕奈太太和她的女儿?这是摆在侦探杜宾面前的一个待解之迷。这本书中提到巴黎美食了吗?只提到了苹果,既然
赏石石,于我,是一种意境、一种生活。有石大气磅礴、常观沧海,有石精巧绝伦、卓然神工,有石如珞珈之顽石——坚硬,有石如红楼通灵宝玉——性情,有石如画卷——入胜,有石如净
魏晋南北朝是《孙子兵法》的早期注解时期;《曹注孙子》是孙子学进入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孙子往为后人注解和运用《刊。子兵法》奠定了基石。魏晋南北朝的兵书侧重于军
锄头生锈的锄头,像一位做错事的老人,躲在大门扇的后面,耷拉着脑袋,不声不响,又像刚哭泣过的孩子。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锄头时,二十出头,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头的年月,两亩山坡
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新的战略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列强或为了保持自己有利地位、或为了改变目己的不利地位,无不大力加强军备建设,使西方的军事力量有了新发展。就这一时期列强的军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
“一是没有想到在巴中这样一个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山区,对司法所建设的投入这么大;二是没有想到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的标准这么高,我们看到南江县的光雾山、下两、沙河司
本文以日本的发展史为实例,分四个时期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历程进行论述,阐明了文化传播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日本的发展历史有力地证明文化传播和交汇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