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有发现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审美情趣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美的课堂环境。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语文课本中展现的美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解、板书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三峡之秋》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三峡风光的神奇、美丽,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美的意境。
以教师美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美的体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指导、熏陶和感染无疑会起到激励和唤醒的作用。而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运用语言,并通过言语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特点使语文教师的言语美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语言借助教材中的艺术形象,用美的意境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二、品味語言,以美促情
品味词句,体味语言美。语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体裁、结构、风格、语言表达等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要让学生会欣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中感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取材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美”来。
细读文本,体会情感美。叶圣陶先生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起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在品读语言中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进而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锻炼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以美创美,以美育人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观察能力,促进感官完善
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塔索说过:“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课件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学生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运用这些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育学生读好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读,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抓精彩句段放声读,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一、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审美情趣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美的课堂环境。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语文课本中展现的美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解、板书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三峡之秋》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三峡风光的神奇、美丽,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美的意境。
以教师美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美的体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指导、熏陶和感染无疑会起到激励和唤醒的作用。而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运用语言,并通过言语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特点使语文教师的言语美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语言借助教材中的艺术形象,用美的意境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二、品味語言,以美促情
品味词句,体味语言美。语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体裁、结构、风格、语言表达等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要让学生会欣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中感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取材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美”来。
细读文本,体会情感美。叶圣陶先生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起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在品读语言中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进而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锻炼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以美创美,以美育人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观察能力,促进感官完善
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塔索说过:“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课件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学生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运用这些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育学生读好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读,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抓精彩句段放声读,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