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qian3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我校教学研究项目《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提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具体构建内容,以及教学创新的一些意见和主张。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课程构建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158-0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位于硬、软件的结合处,不仅与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底层数字电路设计密切相关,还与顶层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软件技术紧密相连。该课程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硬、软件之间的关系,培养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应用及开发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及体系结构两大部分内容[1]。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通用的系统结构使用的一般性的逻辑实现方法;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介绍了计算机的概念性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明确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界面。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既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又有外在区别,所以将其综合到一起,成为一门基础专业课。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久以来,《计算机组成以结构》成了公认的难教又难学的课程,很多专业人士不断努力尝试不同的方式想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4]。该课程到现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1)学生觉得课程难学,不容易学会:由于该课程学习难度大、内容相对抽象、学习效果难以立即实践检验,从而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2)教材内容无法全面反映该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由于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特性,许多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无法反映在当前教材中;(3)课堂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直观、表现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在逻辑性强的定量分析教学中,比起板书等教学方式所具有的细致性和深入性还显现出相当的不足;(4)实验设计和安排还不够完善:很多学生完全按照本课程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图;(5)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不完全到位。
  基于以上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从教学内容设置、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规划、课程考核制度四个方面具体提出本课程的建设方案。
  2 课程构建
  2.1 现有教学内容增补与教学计划的安排
  教学内容的增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补充,包括逻辑代数基础和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2)《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教材内容的补充,包括指令级并行软硬件设计方法、超线程技术、多处理机同步与通信机制、Cache失效性分析以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和设计原理;(3)最新技术成果的补充,包括多核处理器技术、多线程技术的最新设计方法和工作机制。
  在课程安排上,要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进度保持一致,其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可是比为1∶3.5,所以安排56课时理论教学就要相对应安排16课时实验教学。除此之外,有经历的学生可以组织参加其他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这样可以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呼应,加深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理论教学计划如下。
  (1)计算机系统概论(讲授1学时);(2)计算机的逻辑部件(讲授3学时);(3)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讲授10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实验4学时);(4)主存储器(讲授3学时);(5)指令系统(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6)中央处理器(讲授10学时,实验4学时);(7)存储系统(讲授9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8)辅助存储器(讲授4学时);(9)I/O设备(讲授2学时);(10)I/O系统(讲授6学时,实验4学时);(11)计算机系统(讲授2学时)。
  2.2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将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新技术并作为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最新技术的融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向学生提出启发式和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大限度地克服该课程知识比较抽象,理论学习比较枯燥的不足。
  理论课程全部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动画技术或Flash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优势,充分展现基础性方法和原理的动态执行过程的同时,又保留了板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定量分析时的细致性和严谨特点。
  2.3 实践教学规划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上进行教学改革。在实验内容上,分别针对基础性原理、综合性知识和创新实验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实验方式,我们的教改措施主要有:(1)理论教学的老师亲自指导实验,避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导致实验课马虎过关的现象;(2)具体实验前,由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或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论坛相互交流实验经验和提出问题;(3)实验的教学检查采用分组答辩的形式,由学生团队自由组织并分工,撰写实验报告、答辩PPT及回答提问。
  2.4 课程考核制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单独考核并采用量化考核措施。主要的考核项目为:学生的出勤率(10%)、作业完成情况(10%)、实验环节(10%)、期末考试成绩(70%)。
  3 结语
  近几年来,针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与学的困难,以及教学效果的不完善之处,我们对该课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使得理论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很多同学由以前害怕学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转变为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怀有强烈兴趣,并获得了更多直观的体会,进一步正确理解了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作用和意义,达到了我们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丽萍,秦杰,王献荣.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内容衔接[J].计算机教育,2010(11):52-55.
  [2] 何会民,潘雪增.“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7(4):74-77.
  [3] 陈泽宇,陈笑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计算机教育,2010(12):127-147.
  [4] 夏思宇,金立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96-98.
其他文献
我国已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且以每年近千万的速度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消费市场人群结构的变化.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老年群体的相关
近年来,在局党组的关心支持和房管办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县住房管理办公室工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