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与《伤寒论》学(下)

来源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伤寒论》学的基本学术特点1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论研究《伤寒论》学的历史起点,大大晚于伤寒学。对《伤寒论》的大规模研究,始于宋代,至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一门专学。宋代早期,《伤寒论》主要还是作为急性外感热病的证治范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至宋金时期,以成无己《注解伤寒
其他文献
采取有利措施节约实验物品费用赵世允(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273165)要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除需配备一定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外,还需耗用大量各种实验材料、低值易耗等物品.要保证
绘画素质是指从事美术绘画艺术职业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优良的绘画素质可视为绘画工作者的艺术灵魂。当前,尽管在培养学生优良的绘画素质方面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可也有一些不
对日本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仁本异体字主要是唐初杨上善《太素》成书前后异体字盛行所造就的产物,反映了《太素》成书时的旧貌。其在保存
阿Q典型意义之管见周发宝《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永放光彩的艺术珍品,阿Q是世界文学画廓中的著名典型形象。关于阿Q的典型意义,1987年版高中第三册《阿Q正传&#183;预习提示》说:“作
窦汉卿以善用针法而蜚声针坛,其针刺手法独具特色,他强调双手进针,倡用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门手指补泻十四法,重视针下体察,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
分析孔伯华治中风及用药经验,认为熄风与疏风并进,清热与散热共举,化痰与芳宣、淡渗同用,是其治疗中风,尤其是中风初、中期的组方配伍特色。处方中屡用麻黄配伍石膏,并常施以
黄芪健胃膏来源于张仲景的黄芪小建中汤,实验显示该药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溃疡发生抑制率、溃疡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差异显著(P〈0.05,P〈0.01);对幽门结扎型溃疡的作用表现为溃疡指数和溃
简要回顾了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近况,根据协同学理论,结合补益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提出了治疗恶性肿瘤当以扶正为主的观点。
近年针灸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已有报道,但诸家以灸疗居多[1~3],对针与灸的单因素及复合因素作用的差异则报道甚少[4~6],且文中所见,治疗方法的可比性不大。故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针灸方法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