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科学的科学”:德语文艺学概念史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德语“文艺学”学科的自我定位,扎根于这一概念自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的发展历程.文学文本既是历史文献又是艺术作品,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文艺学既关注文本的生成,又关注形式与效果.德语文艺学产生于语文学实践,饱含民族情结,虽是“不精准科学”,但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实证主义与体验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与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思想史和文本内在性研究产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其内涵的丰富性.归根结底,文艺学研究的是作为“一切科学的科学”的文学,其目的在于以多重角度阐释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建立了水产品中氯丙嗪、乙酰丙嗪、丙酰丙嗪、异丙嗪、甲苯噻嗪等5种吩噻嗪类药物多残留的液质联用确证方法。用碱性乙睛萃取样品中的5种吩噻嗪类药物,然后用HLB固相萃取柱净
丁乙是在1980年代后期成长并活跃起来的当代艺术家.他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十字”作为唯一的个人符号,创作了大量充满变化的作品.本文详细梳理了其艺术生涯各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要投资资源垄断性行业。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  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鸡犬升天。但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