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思政故事 筑牢学生思想道德根基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谁会讲故事谁就能赢得受众,谁就会拥有话语权。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是讲故事的大家,他们善于用古今中外具体生动、通俗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告诉人们各种道理。讲故事能拉近讲述者和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可以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将枯燥的说教生动化,将直白的观点情感化,将抽象的哲理生活化,更有利于受众的接纳和吸收。“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思政课程要想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思政课教师就要学会用故事熏陶情感、启迪智慧、激活思维。

一、选好故事是重点


  教师们普遍认为,上思政课最难的是选故事,每次备课要费很大功夫,查很多资料,才能选好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故事。怎么才能改变这样的困境呢?

  1.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理论功底扎实、思想境界高尚、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底蕴深厚、思维开放的人,这样才能用一桶水的实力去倒满一碗水。否则,教学中会感到备课吃力,上课乏味,效果欠佳。只有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向书本学。腹有诗书气自华。思政课教师要读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学习经典著作,阅读优秀作品,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其次,向实践学。绝知此事要躬行。例如,要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自己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增强“四个自信”,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要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实践中塑造品格,提升自身素质。再其次,向楷模学。不怕牺牲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功勋卓著动人心魄的感动中国人物、牺牲小我维护大我的道德模范、道德高尚优秀卓越的时代楷模、坚守初心平凡而伟大的最美教师、疫情来临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哪里需要哪里有我的志愿者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榜样,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我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对照标杆,提高自己。最后,还要在研究中学。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质疑批判能力,教师就得有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研究社会热点及其引起的社会舆论,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所选择故事的特点与价值等,通过思考与研究,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真正理解其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基于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来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并对所得结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习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是要有好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成为总书记要求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教师。
  2.善于捕捉,积累故事资源,增强育人意识。一位好的思政课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看了《今日说法》校园暴力案件,就要想到这个和预防违法犯罪、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有联系,得向学生讲;看了《东方时空》反间谍案例,就要想到这个和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有联系,得向学生讲;看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要想到这个和控制情绪、遵守规则有联系,得讲;看了杜富国的事迹,想起和爱国、担当、负责、奉献有联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上下同心,全民团结一致,更是会联系“四个自信”、党的领导、民族精神、依法治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珍爱生命、善于感恩等教学内容;身边发生什么事情,可以联系思政课什么内容……思政课教师就是应该有这样的政治敏锐性、教育敏锐性、思想敏锐性,善于捕捉教育点,并及时记录、积累,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久而久之,备课时就会比较轻松,甚至课堂上也会信手拈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3.把握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提高选择针对性。2017年5月15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2019年高中统编三科教材编审工作已全部完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统编教材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价值,积极参与新教材培训,深入学习与研究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理念、编写原则、主要特点、编排体系、主要内容、专家建议等,统筹用好教材里的故事资源和教材外的故事资源。教材外的故事也应主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选择,才能保证所选故事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坚持原则,把正教学方向,追求育人效果。故事为道理服务,为理论服务,为立德树人服务,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因此选择故事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就是要积极弘扬正能量,即使是负面故事也要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用故事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目的性原则,就是在为课堂教学选择故事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确定,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科学性原则,即选择故事要尽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迪性原则,即故事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學生思维,点燃学生激情,激发学生表达。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实际出发,选择的故事要有助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二、讲好故事是关键


  故事选择好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1.注重讲的技巧。故事要能打动人、吸引人,需要有一定的讲故事技巧。首先考虑讲故事的时机。用在导入引起下文,或者中间调动气氛,或者结尾拓展升华,或者某个观点前启发思维,或者观点后帮助理解,等等,都需要课前精心设计,然后课堂上依据学生情绪反应作临时调整,尽可能发挥故事的最大影响作用。其次考虑讲故事的主体,是教师讲还是学生讲。再则考虑讲故事的形式。是口头讲述,或者文本呈现,或者播放视频、音频,或者学生表演,等等,这些形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例如口头讲述方便灵活,但对讲述者要求比较高(能打动人的讲述需要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情感充沛等);文本呈现省事省力,信息量大,但感染力不强;播放视频、音频易于营造氛围,但对硬件要求较高;学生表演生动活泼,但比较费时。采用何种形式,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硬件条件、预设效果以及各种形式的特点等来确定。还要考虑抓住细节,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是细节。   2.注重创设情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故事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并结合场景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到“公平”的内容时,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分黄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理由是什么?听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你认为有道理吗?你认为到底什么是公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明白的道理就比单纯被告知什么是公平深刻得多。再如,在讲到抗疫期间社区人员入户排查的事例,你的邻居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就隐瞒武汉旅居史,而且告诉你他没事,让你也不要说出去,你该如何做出选择?具体应该怎么去做?这就是把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提炼升华。不同人对故事的认识千差万别,要发挥故事的教育性,教师必须善于对故事蕴含的哲理、道理进行提炼升华。例如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围绕故事启发设问,引起学生思考,进行提炼升华。二是学生讨论、辩论。教师依据故事精心设计讨论、辩论主题或问题,引导、组织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畅所欲言、表达观点,在辩论中明晰道理。三是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将自己学故事后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写出来,以加深理解与感悟。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如讲雷锋故事后开展学雷锋活动,讲励志故事后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讲塞罕坝故事后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讲科技人物故事后开展“我爱科学”活动,等等,通过学榜样、见行动,实现故事育人的目的。

三、避免误区是底线


  用故事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深刻性,可以说是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与途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进入误区,否则会事倍功半。
  1.重形式轻内容。课堂成了故事会,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是故事的堆砌,这种仅仅把故事当作渲染课堂的手段,只为了迎合学生喜好而忽略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做法,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重故事轻内涵。要么故事缺内涵,要么有内涵不提炼,都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思维不活跃,使故事与教学观点脱节,削弱育人效果。
  3.重數量轻质量。一是不重视选择的质量。思想性、目的性、针对性不强,题材陈旧或者远离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思考能力等实际,不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也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二是不重视讲的质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偏离主题、重点不突出、讲哪算哪等,缺乏感染力、影响力,达不到故事育人的目的。
  总之,理论是灰色的,故事之树长青。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色彩斑斓的生活中,选取蕴含“道”(做人之道、发展之道、改革之道、学习之道等)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灰色之理论,吸取文化之精华,塑造高尚之人格,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作者单位:永济市教科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近几年,昔阳县实验小学积极落实上级义务教育“减负”精神,将“减负提质增效”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达成减负,必强治理”的减负思路,修订了十余项评价考核制度,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落实二十个要求。全体师生和家长围绕“减”字去思考,围绕“夯”字做文章,解决“减”与“夯”的关系,减掉以往教育教学中过分的东西,进一步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重点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学校教学走到了“线上”。教师在家进行在线教学,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这虽然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在线教学实践却引发了我们的诸多思考,也给了我们线下教学诸多启示。一、在线教学的回顾  在线教学隔屏授课,互动性弱,监管不到位,所以,在线授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知识的落实,讲练结合;选择好教学方式,既要引发
期刊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延续历史、开创未来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太原市第四实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了专人专管、持续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参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深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真正感受到了档案工作在学校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一、档案工作代表学校的形象  学校档案工作有一套非常严密的程序和规章,资料的积累、整理、分类和记录都会映射出
期刊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更要有社会文化认同的共情教育。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注重从小处着眼,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可以对全面育人起到积极作用。一、教育叙事的内涵  教育叙事是以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它依托于教育教学过程,围绕师生相互间的活动展开,力求透过所描述的事件,呈现真实的教育情境,体现叙事者的信念和价值追求,反映师生的社会生存状态,建构具有积
期刊
7月7日至7月8日,是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山西省今年设有298个考点、11049个考场,32万余考生参加了他们的人生第一大考。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织密“安全网”,确保高考疫情防控与公平公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今年高考是疫情发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往年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加强疫情防控、确保高考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
期刊
在原平市苏龙口镇联合校苏龙口镇中心小学校,有一位平凡的校长,当地人提到他都赞不绝口。他就是苏龙口镇中心小学校长孟杰。孟杰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在从事教育事业的31年中,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学生,将火红的热情献给了三尺讲台,将满腔的热血献给了钟爱的教育事业。如今,他依旧是怀揣教育梦的追梦人。寒来暑往,他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执念不忘耕耘不止  1989年7月,孟杰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
期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个教育人的日常教学转战到线上,作为农村学校占比较多的县市,在线教学除去要面临信息技术难题外,其组织管理评价也面临挑战。如何帮助各学校尽快寻找“诺亚方舟”,助力师生顺利驶向线上教学的理想彼岸,这些都是教研工作所必须解决的。在与学校师生近两月有余的同舟共济中,我们的教研也经历了从开始的茫然到如今的淡定,从机械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到积极盘活在线教学发展局面,积极引领着学校在线教
期刊
2020年4月,太谷县拥有了新的名字———太谷区,这标志着晋中市正式告别了单区市的历史,迎来了继榆次区之后的第二个区———晋中市太谷区。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创者之一杜润生的故乡,太谷区有着特殊的农业环境。从2015年农谷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7个国家级试点落户太谷,山西农谷现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集聚区、创新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  太谷曾是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保留着极具特
期刊
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期间,无论是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还是在疫情排查的大后方,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广大医护人员明知有被感染的风险,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最前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研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志愿者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这些典型故事的背后,无不蕴含着伟大的中国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抓住实现青少年精神蜕变和心智成长的宝贵契机,让学生感受到疫情背后的温暖与力量。
期刊
13年前,我迎着夏日的阳光,带着青春的梦想,离开了写满无限回忆的大学校园,转身进入了闻喜县裴社初级中学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尽管这只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学校,但是却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因为我终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美好愿望。  然而,近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农村学校由兴到衰的历程。随着城区公办中小学的新建新增,民办校的“地推式宣传”,以及农村家长的思想改变和外出务工的热潮,昔日火热的农村学校逐渐陷入发展的泥
期刊